原標題:鄉村遊的“辯證法”(新時代 新征程 新偉業)——平頂山推進農文旅深度融合探析
豫澗·湖光裏氧吧民宿純木質懸空式客房錯落有致。
郟縣饸饹麵館老闆正在為一碗碗饸饹面澆上高湯。
衛東區破舊窯洞糧倉變身高端民宿。
汝州大峪鎮的雲堡妙境景區成為遠近聞名的鄉村旅遊目的地。
古地新城,文旅深融。記者近日在平頂山市鄉村採訪,走進一處處景區、民宿、農家,發現各地立足自身資源稟賦,凸顯特色品牌,以文塑旅、以旅彰文,農文旅深度融合,正源源不斷為鄉村振興注入新動力。
體與用
文化為體,旅遊為用,農田、農事、農村、農趣,加速融合出一片新天地
在葉縣仙臺鎮吳哲莊村,初冬的北方農田,一望無際、平坦如砥,泥土里正在醞釀來年的豐收希望。
葉縣是農業大縣,歷史上就是重要的糧食産區。吳哲莊村附近是葉縣高標準農田的核心區域,良田集中連片、設施技術先進。
源遠流長的農耕文明,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根,能有效豐富旅遊文化體驗,是鄉村旅遊需要深度挖掘的重要內容。
近年來,葉縣以高標準農田建設為抓手,堅持推進全域化、建設標準化、裝備現代化、應用智慧化、經營規模化、管理規範化“六化”同步,讓“糧田”向“良田”轉變,助力鄉村振興。
仙臺鎮鎮長李帆介紹,在此基礎上,葉縣結合“十百千萬”和美鄉村建設,以吳哲莊、西馬莊、大李莊等高標準農田核心區為重點打造“麥田小鎮”,大力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開發系列文旅産品,推進農文旅融合發展。
當地開展廢屋改造、水系連通、綠化美化等工程,建設“農業+”沉浸式農業培訓教育基地,利用傳統民居改建特産館、文化館,提高村民的參與度,既改善了環境,又留住了鄉愁。
文化為體,旅遊為用,農田、農事、農村、農趣,正在加速融合出一片新天地。
汝瓷是平頂山的重要文化名片,汝州是中國古代瓷器的重要發源地,汝州積極擦亮文化名片,推進文旅文創融合發展。
在大峪鎮班莊村附近的半山腰,有一座佔地300余畝的弘寶汝瓷文化園。這裡已建成全國藝術陶瓷界唯一的院士工作站和河南省汝瓷關鍵技術工程研究中心,同時還建成了汝瓷生産參觀體驗線和手工拉坯訓練營、手工捏塑訓練營。
弘寶汝瓷文化園推進産學研結合,用新方式傳播汝瓷文化,每年接待各類遊客上萬人次,培訓學生3000余名。
充分探索汝瓷文化的創新性表達,文化資源優勢正轉化為汝州文旅融合發展優勢。
新與舊
現代理念解讀古老村落,鄉村舊遺存變身新業態,新與舊在此碰撞,素樸與潮酷在此融合
衛東區東高皇街道土寨溝村地處山區,有很多廢棄的窯洞糧倉,還有一座廢棄的磚窯,殘破的建築訴説著鄉村往事。
如今這裡變為逍窯妙境鄉村民宿産業文化園,昔日破舊窯洞糧倉、磚窯煥然一新,成為高端民宿、音樂演藝酒吧、特色餐廳、窯洞咖啡館、霍夫曼紅磚窯美食街等,周圍還建設了帳篷露營地、兒童遊樂場、共享菜園民宿等,打造高端休閒度假目的地。
衛東區文化廣電和旅遊局局長王鵬介紹,該區把文旅文創康養産業融合發展作為資源型地區轉型升級的重要抓手,強化項目帶動,突出創意創新,注重品牌塑造,形成了“非遺+文創+民宿+體育+旅遊”融合發展新格局。
現代理念解讀古老村落,鄉村舊遺存變身新業態,新與舊在此碰撞,素樸與潮酷在此融合。
汝州市大峪鎮袁窯村的山巔之上,矗立著一座清末民初修建的萬安西寨,動蕩的歲月裏用以抵禦匪患、保境安民。層層疊疊的石頭,寫滿歷史的滄桑。
這裡現在成為遠近聞名的鄉村旅遊目的地——雲堡妙境。雲堡妙境以萬安西寨古堡為核心,利用閒置民居,把民宿建設作為引領鄉村旅遊發展的切入點,充分利用當地民俗風情鮮明、歷史遺跡豐厚的特點,走上差異化特色鄉村旅遊之路。
昔日肅穆的議事大廳,如今成了香氣瀰漫的咖啡廳,一座座沉睡的石屋也煥發生機,變身茶室、養生推拿館、漢服館。這裡還建設了繁星露營地等10多個民宿項目,供遊客沉浸體驗集鄉情鄉味鄉韻于一體的民宿生活。
夜幕籠罩下的雲堡妙境,儼然一場絢麗璀璨的燈光秀,遊客遠遠望去,不由激起一探古堡的慾望。
農文旅融合發展,正在加速鄉村舊與新的轉換,盤活文化存量,做大文化增量,喚醒鄉村沉睡資源,全面助力鄉村振興。
內與外
鄉村旅遊,不僅需要外來投資、項目化發展、專業化運營,同時還需探索全民參與的內源型模式
鄉村旅遊,不僅需要外來投資、項目化發展、專業化運營,更需要激發鄉村內生動力,探索全民參與的內源型模式,實現鄉村文旅産業可持續發展。
郟縣李渡口村是千年古渡,斗轉星移,如今的李渡口村卸下水運樞紐職責,在鄉村旅遊領域大顯身手。
在保護傳統文化的基礎上,該村對村內基礎設施進行修整,引入旅遊企業打造“古渡妙境”民宿,建起了古風酒館、古渡口碼頭、村史館等。
村黨支部書記李付營介紹,村裏還成立集體合作社,參與鄉村旅遊産業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村民都積極回鄉創業,一座座明清民居農家院、小酒館火了起來。
孟凡旭是魯山縣趙村鎮走出的企業家,今年回鄉投資了民宿。
孟凡旭説,他和趙延鋒、王國華等幾人一直想為家鄉做點事,幾人商量後決定在家鄉投資民宿。
這些民宿建成後,趙村鎮趙村村集體經濟年收益增加26.5萬元,輻射帶動趙村及周邊120余戶群眾增收,提供就業崗位30多個。農戶通過銷售家中柴雞蛋、山羊肉、菌菇和時令蔬菜等農産品,每戶每年穩定增收0.5萬元至3萬元。
趙村鎮百果山果園也是返鄉創業的典型。如今,百果山果園林果種植面積約兩千畝,還可以提供餐飲、住宿等配套服務。林果飄香時節,慕名而來的遊客絡繹不絕。
在百果山果園的帶動下,周邊四個行政村的近兩千戶村民也發展林果種植、鄉村旅遊,實現了增收致富。
農文旅加速融合,正成為鄉村美、産業興、農民富的新引擎。(記者 張海濤 王冰珂 本文圖片均為河南日報資料圖片)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