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原創   |   Hello,河南   |   直觀中國  |   熱點專題    |   文旅   |   金融   |   國際播報   |   豫見國際    
河南全力守護黃河長治久安
2024-10-17 11:12:11來源: 鄭州日報編輯: 張雨晴責編: 石麗敏

  原標題:逾五百公里標準化堤防全面建成 實現幹流連續二十五年不斷流 河南全力守護黃河長治久安

  萬里黃河,險在河南。黃河素有“銅頭鐵尾豆腐腰”之稱,河南黃河大部分處於“豆腐腰”河段,具有不同於其他江河及黃河其他河段的突出特點,是千年治黃的主戰場,也是新時代黃河保護治理的核心區。10月16日,河南省政府新聞辦召開“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品質發展”系列新聞發佈會第四場,介紹河南近年來在保障黃河長治久安方面採取的措施和取得的成效。

  強力推進重大水利工程建設

  發佈會上,河南黃河河務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按照“上攔下排、兩岸分滯”控制黃河洪水的方略,針對防洪減災體系中存在的突出短板和薄弱環節,河南強力推進重大水利工程建設。河南黃河目前已全面建成集“防洪保障線、搶險交通線、生態景觀線”于一體的501公里標準化堤防,全部達到防禦花園口22000立方米每秒洪水的設防標準,為實現黃河歲歲安瀾起到重要保障作用。

  同時,河道整治工程體系日趨完善,通過實施黃河下游“十三五”“十四五”防洪工程,累計新續建河道整治工程53處,改建加固險工、控導、防護壩45處,有效控制了遊蕩性河勢,穩定了中水流路,極大減輕了堤防的防洪壓力。支流治理穩步推進,實施沁河下游河道治理工程、金堤河干流直管河段河道治理工程等,保障了黃河支流防洪安全。生態防護體系持續完善,近年來累計植樹219萬棵,黃河堤防沿岸已建成臨河防浪林、堤肩行道林、背河生態林組成的綠色屏障。

  構建雨水情監測預報“三道防線”

  前瞻、及時、準確的雨水情信息,是做好洪水災害防禦工作的重要前提和保障。近年來,河南不斷加快河南黃河流域雨水情監測預報“三道防線”建設,在洪水防禦中贏得先機。

  “第一道防線”是對“雲中雨”進行預估。目前黃委已建成氣象衛星地面應用系統、三門峽到小浪底區間3台測雨雷達和黃河流域天氣雷達應用服務系統,同時,利用特有的黃河流域降水預報模式,對未來幾天降雨進行評估,並對可能發生的洪水作出預報。 

  “第二道防線”是對“落地雨”進行評估。目前河南黃河流域已建成424處雨量站,當降雨發生時,第一時間將降雨時間、降雨強度等數據傳入洪水預報模型,對産匯流過程進行分析和推演。

  “第三道防線”是對“洪水”演進進行監測預報。河南黃河流域已初步建成水文站33處、安裝工程水尺136處、布設河道大斷面198個,實現對洪水全過程、全自動水文監測感知,從而實現上游水文站的精準測報,以及向下游水文站或斷面預報洪水演進信息,實現滾動傳導預報。

  大力開展數字孿生黃河建設

  按照“需求牽引、應用至上、數字賦能、提升能力”的要求,河南大力推進數字孿生黃河建設,有力推進防洪安全體系和能力現代化。

  目前,河南已建設河南黃河“四預”一體化平臺、河南黃河智慧管理系統等,結合河南黃河自主研發的“智慧石頭”“智慧測艇”等現代化設備,實現險情“預警、核實、上報、處置、評價”線上閉環管理,開啟“掌上巡河”時代。“智慧石頭”被水利部列為水利技術示範項目並向全國推廣,河南黃河5項成果入選水利部數字孿生流域建設先行先試優秀應用案例名錄和十大樣板名單。

  從嚴從細管好水資源

  記者從發佈會上獲悉,自1999年黃河實施水量統一調度以來,河南精打細算用好水資源,從嚴從細管好水資源,克服來水偏枯等不利條件,有效應對流域乾旱等嚴峻挑戰,保障了省際高村斷面流量連年達標,實現了黃河干流連續25年不斷流。25年來,河南黃河干流累計供水643億立方米,有力保障了河南黃河供水安全、糧食安全和生態安全。

  黃河水少沙多、水沙關係不協調是黃河複雜難治的癥結所在。20世紀80年代中期以後,黃河下游來水偏少,水沙關係失調加劇,河道淤積加重,過流能力嚴重萎縮。2001年12月小浪底水庫全面建成,為實施黃河調水調沙提供了工程條件。截至2024年汛前,黃河下游河道累計沖刷泥沙21.6億立方米,主河槽平均下切3.1米,過流能力提升至5000立方米每秒左右,河道行洪能力顯著改善;小浪底水庫累計排沙29.2億噸,減少了水庫淤積,延長了水庫攔沙使用時間;同時向河口三角洲生態補水,為濕地保護修復和生物多樣性提供了有力的水資源保障。

  今年7月,黃河古賢水利樞紐工程正式開工建設,工程建成後,與小浪底等水庫聯合運用,將進一步增強黃河水沙調控和水資源調蓄能力,對健全黃河水沙調控體系、保障黃河長治久安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記者 李宇航)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