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河南省推動民營經濟高品質發展系列新聞發佈會④ 民營經濟高品質發展法治環境持續優化(新聞發佈廳)
民營經濟是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河南實踐的重要力量。強化民營經濟法治保障,既是重要任務,也是重大使命。12月3日,河南省政府新聞辦召開河南省推動民營經濟高品質發展系列第四場新聞發佈會,介紹河南省長期以來對河南民營經濟開展法治保障工作的有關情況。
聚焦法治護航,強化專項治理
民營經濟的高品質發展離不開法治護航。近年來,全省政法機關在促進涉企法治建設方面做出創新探索,依法維護誠信、公平的市場競爭秩序。
持續完善制度機制。河南省委政法委發揮牽頭抓總、統籌協調、督辦落實職能作用,把強化民營經濟法治保障作為重點任務,持續推動完善促進民營經濟健康發展的法規制度。“我們組織開展地方性法規政策清理工作,對影響公平競爭的不合理規定及時廢止或調整完善,健全執法、司法、法律服務保障體系,保障各類經營主體訴訟地位和訴訟權利平等、法律適用和法律責任平等、法律保護和法律服務平等。”河南省委政法委副書記雷忠旺介紹。
積極推動涉企立法。河南省司法廳推動出臺《河南省優化營商環境條例》《河南省中小微企業發展促進條例》等10余部法規規章,助力以民營經濟為主體的中小企業減負紓困,激發民營經濟生機活力。“我們將進一步問計於民、問計于企、問需於民、問需于企,推動立法更加切合實際、服務大局。”河南省司法廳黨委委員、副廳長李艷表示。
嚴打涉企犯罪。今年以來,全省公安機關瞄準擾亂破壞市場秩序的“行霸”“業霸”,共打掉涉黑惡犯罪組織12個,抓獲犯罪嫌疑人391人。開展“凈網2024”專項行動,打擊整治針對企業的網絡謠言,辦理各類刑事、行政案件100余起,為企業營造風清氣正的網絡空間環境。
嚴懲侵犯知識産權行為。全省三級法院均設立了專門審理知識産權糾紛的相應審判機構,全面推行知識産權民事、行政和刑事審判“三合一”工作機制,為創新發展持續營造良好司法環境。“對嚴重侵犯知識産權的犯罪行為,既判處有期徒刑等主刑,也判處罰金等附加刑,有力震懾侵犯知識産權犯罪。”省高院黨組成員、副院長李志增説。
聚焦平等保護,規範執法司法
民營經濟的發展壯大離不開公平、公正的法治環境。河南省政法機關打出“組合拳”,持續為優化法治化營商環境“賦能加碼”。
“檢察護企”專項行動深入推進。河南省檢察院黨組成員、副檢察長張志強介紹,今年以來,全省檢察機關持續強化涉企立案監督,開展涉財産強制措施專項監督,監督推動侵害企業合法權益犯罪的刑事涉財産部分執行案件172件,糾正違法“查扣凍”企業財産6件次,涉及財産價值967萬元。開展民企內部腐敗專項治理,起訴職務侵佔、挪用資金等犯罪343件404人,為企業挽回經濟損失4373萬元。
嚴格規範涉企執法。河南省公安廳黨委委員、副廳長張武清説,當下,全省公安機關深入開展涉企執法突出問題專項治理,嚴厲整治超範圍查封、扣押、凍結企業財産,涉企案件久拖不結,冤錯案件有錯不糾,選擇性執法、片面執法、逐利執法等問題。
引導推行包容審慎監管。省市場監管部門持續優化檢查流程,切實減少“多頭執法、重復檢查”等問題,減輕企業負擔;全面推行企業信用風險分類管理,讓監管“無處不在”又“無事不擾”。“推行包容審慎監管,監管和教育相結合,讓行政執法既有力度又有溫度。”省市場監管局黨組成員、副局長慶淩説。
聚焦法律服務,為企紓困解難
全省政法機關堅持服務保障、綜合治理,樹牢“有求必應、無事不擾”理念,組織實施涉民營企業法律服務質效優化提升行動,持續推出便企利企惠企政策舉措。
省委政法委堅持每年統籌組織河南省政法單位開展政法系統愛民實踐服務承諾活動,近3年來,已有116條便民利民舉措從承諾逐步變為現實。
今年以來,河南省高院組織開展法律講堂、庭審觀摩等活動,製作印發《企業防範法律風險提示100條》。
河南省檢察院在各地檢察服務中心設立“檢察護企”綠色通道,優化涉企案件快速分流辦理機制。
河南省公安廳制發《河南公安機關2024年便民利民十項措施》,加大對民營經濟發展支持力度,著力推進“優化營商環境暨萬警助萬企”活動,今年以來,全省1.4萬餘名民警已聯繫幫扶1.7萬餘家企業。
河南省司法廳持續開展“萬警進萬企”“萬所聯萬會”“千所聯千企”等活動,組織709個律師服務團為2630家企業進行“法治體檢”,提供全週期、多層次、立體化的優質法律服務。(記者 王斌)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