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原創   |   Hello,河南   |   直觀中國  |   熱點專題    |   文旅   |   金融   |   國際播報   |   豫見國際    
河南打造職業健康“新生態” 身心同護 健康共築
2025-04-28 09:08:06來源: 河南日報編輯: 蔣碩責編: 蔣碩

  4月25日至5月1日是第23個全國《職業病防治法》宣傳周,今年的宣傳主題是“關愛勞動者心理健康”。

  職業病防治作為健康中國戰略的關鍵一環,河南交出了怎樣的答卷?記者專訪河南省衛生健康委職業健康處處長畢飛先、省第三人民醫院(省職業病醫院)職業病診斷辦公室主任趙風玲,解讀河南職業病防治的實踐路徑與未來方向。

  從專項治理到體系重塑

  “我省全力推動職業病防治規劃落地見效,‘十四五’規劃各項目標已基本實現,職業病防治工作取得明顯成效。”畢飛先總結道。

  在職業病危害專項治理方面,河南深入開展重點行業領域職業病危害集中整治行動,聚焦粉塵、化學毒物和噪聲危害因素濃(強)度超標的工業企業,實施“一企一策”精準治理,從源頭控制和減少職業病危害。全省確定納入治理企業7700余家,並建立了全省工業企業和專項治理動態數據庫。同時,積極開展放射性危害因素專項治理,將牙科診所、寵物醫院等納入治理範圍,開展核與輻射安全督導檢查。

  在塵肺病防治攻堅方面,河南出臺塵肺病基層診療技術規範、基層臨床診治路徑,有效解決了基層醫療機構在塵肺病康復診療方面的知識和技術短板。按照“八個一”建設標準,在塵肺病患者集中的鄉鎮(街道)建成運行塵肺病康復站56家,實行星級化管理,推動康復站高品質運行。此外,建成河南省塵肺病康復診療信息管理平臺,進一步提高了信息報送效能及智慧決策支持能力。

  在職業病防治技術能力提升方面,河南已基本構建起省、市、縣三級並向鄉鎮(街道)延伸的職業病診斷、救治、康復、監測等技術支撐網絡。全省現有省級職業病防治機構1家、市級10家,職業健康檢查機構308家、實現了縣(市、區)全覆蓋,職業病診斷機構34家、實現了省轄市全覆蓋,職業衛生技術服務機構63家,放射衛生技術服務機構41家。建設運行了河南省職業健康品質控制平臺。通過多期培訓和職業健康技術大比武活動,提升了職業病防治隊伍的整體水準。

  積極應對新業態挑戰

  近年來,隨著互聯網技術的飛速發展和經濟模式的不斷創新,外賣員、網約車司機、電商主播、網絡寫手等新業態勞動者數量大幅增加,給職業健康保護帶來新挑戰。

  據趙風玲介紹,新業態帶來的職業健康挑戰,主要集中在職業相關肌肉骨骼疾病以及工作壓力引起的心理問題。

  畢飛先介紹,河南積極應對新挑戰,統籌醫療資源為新業態勞動者提供免費健康體檢,2024年惠及2.8萬餘人;持續將其納入年度重點人群職業健康素養監測與干預項目,2022年以來共調查新業態勞動者5600余人,快遞、外賣配送業勞動者干預後職業健康素養水準較之前提高16.6%,取得明顯成效。

  針對企事業單位職工的職業相關肌肉骨骼疾病,省職業病醫院將中醫特色治療技術推廣至企事業單位,使職工在閒暇之時能就近解決肌肉骨骼疼痛煩擾;針對工作壓力引起的心理問題,構建集評估、診斷、治療于一體的中醫現代化預警體系,通過中醫大數據庫,為職業緊張狀態患者提供個性化AI診療方案。

  護航職業人群心理健康

  河南自1990年起便開啟職業人群心理健康相關研究與防治工作,成果斐然。

  在省級層面,河南多措並舉,全力強化職業人群心理健康人才培育與知識普及。在河南醫學高等專科學校特設心理諮詢專業,融入職業人群心理健康課程,為社會源源不斷輸送相關專業人才;組織技術團隊深入企業,普及心理健康知識,切實提升職工心理調適能力。省職業病醫院連續三年為全省煤炭企業管理者開展職業人群心理健康培訓,助力企業管理者關注員工心理健康,營造和諧企業文化。

  全省各地也積極創新職業人群心理健康服務模式。焦作市開通職業人群心理健康熱線,成為勞動者的心靈“避風港”。鄭州市開設職業人群心理健康專科門診,攜手企業開展抑鬱、焦慮症篩查項目。新鄉市開通心理健康專家諮詢公益門診,成功干預心理危機個案20余例。駐馬店市建立職業人群心理健康監測機制,深入調查職業人群心理健康狀況,覆蓋100余家企業、1萬名以上職工。(河南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王嘉譯)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