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萬事,吃飯為大。説到河南,繞不開糧食和耕地。
中原熟,天下足。可喜的是,通過持續努力,2021年以來,河南省糧食生産的“命根子”——耕地面積連年增長。
2024年較2020年耕地凈增加205.63萬畝,佔全國新增耕地數量的7.5%;耕地保有量達到11294.29萬畝,超出國家下達耕地保護目標338.77萬畝;永久基本農田保護面積9915萬畝,超出國家下達目標任務77.45萬畝,牢牢守住了耕地保護紅線,築牢了保障糧食安全的根基。
今年6月25日是第35個全國“土地日”,主題是“節約集約用地 嚴守耕地紅線”。
“凈增長”和“兩超額”,凸顯的是河南的責任、擔當和奉獻,更是對河南耕地保護成效最好的詮釋。
牢牢守住耕地保護紅線
糧食安全是“國之大者”,耕地是糧食生産的“命根子”。
5月19日至2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河南考察時再次強調,要加強耕地保護和建設,扛牢糧食安全責任。
對河南而言,耕地保護意義更加特殊和重大——以佔全國1/16的耕地貢獻了全國1/10的糧食、1/4的小麥,糧食産量連續8年超1300億斤,相當於為每位中國人貢獻95斤口糧。
“三夏”期間,中通快遞上海總部的滕飛到河南出差,當時速300多公里的高鐵駛入河南境內,窗外是一望無際的麥田,金色麥浪翻滾。“中原糧倉具象化了!”長期生活在南方的滕飛忍不住感嘆。
中原糧倉穩了,中國糧倉也就穩了!
“省委、省政府將耕地保護作為重大政治任務,納入黨委和政府重要議事日程,建立了‘黨委領導、政府負責、部門協同、公眾參與’的耕地保護工作機制,逐級分解耕地和永久基本農田保護任務,將耕地保護納入市縣黨委和政府年度考核,實行‘黨政同責、一票否決、終身追責’。”河南省自然資源廳黨組書記、廳長陳治勝介紹。
夏糧豐收了,全年經濟就托底了。如今,河南8000多萬畝小麥已顆粒歸倉,夏播基本結束,正在步入下一站豐收的路上。
做好耕地保護“加”“減”法
零容忍,是河南省對違法違規佔用耕地的態度;“長牙齒”,是我省打擊違法違規行為的硬措施。
2024年11月11日,6個縣(市、區)因新增違法違規佔用耕地問題相對突出被省自然資源廳公開約談。“不管是哪兒,只要出現違法違規佔用耕地問題,就絕不姑息。”省自然資源副廳長喬小雨的話語擲地有聲。
專項整治重拳出擊,從嚴控新治舊,強化行刑銜接、行紀銜接,從嚴查處違法案件,河南省持續做好違法違規佔用耕地的“減法”:全省衛片執法檢查違法佔用耕地比例由2021年的6.72%下降到2024年的0.76%,新增違法用地實現動態清零。
新增耕地從哪兒來?穩妥推進不合理流失耕地復耕;積極推進佔補平衡制度改革,建立省級佔補平衡監管平臺,全流程、全鏈條監管補充耕地;今年5月,河南省委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又印發《關於加強耕地保護提升耕地品質完善佔補平衡的實施意見》……河南省持續做好耕地保護“加法”。
“智慧耕保”能力再躍升
在河南省測繪地理信息技術中心所屬河南省地理信息院,清脆的鍵盤敲擊聲與滑鼠點擊聲不絕於耳,技術人員朱劉傑正在利用最新的“河南一號”衛星遙感影像,對全省補充耕地項目驗收入庫現狀進行審核。
“瞧,這塊耕地圖斑邊界上有明顯的植被覆蓋情況。”由於當下季節植被樹冠覆蓋度較高,難以完全確定樹木是否在地塊範圍內,朱劉傑迅速調出第一季度的“河南一號”衛星影像,通過使用不同季度影像進行比對分析,最終確定疑似情況確實是植被樹冠,排除了非耕地問題。
“我省推動耕地保護由傳統的‘制度性約束’向‘智慧化治理’轉變,不斷完善‘人防+技防’監管體系,加快‘一張圖’建設,整合衛星遙感、視頻監控、執法巡查等數據,構建‘天地網’一體化的耕地保護動態監測監管技術體系。”省自然資源廳副廳長景志剛表示。
智慧耕保不僅體現在監管上,也帶來了生産方式的重大變革,讓農民從“會種地”到“慧種地”。據統計,“十四五”以來,河南省累計投入資金450億元,建成高標準農田3800萬畝,其中2024年建成450萬畝,耕地品質穩步提升。(記者 譚勇 河南日報通訊員 王星)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