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我省多部門聯合印發方案 明年底全省試點建成若干條産教評技能生態鏈
企業出崗位、出標準、出師傅,學校出學生、出教師、出教學資源,政府出政策、出服務、出管理……到明年底,全省試點建成若干條産業、教學、評價、就業、激勵銜接融通的技能生態鏈——8月5日,記者從河南省人社廳獲悉,省人社廳、省發展改革委、省教育廳等部門共同印發《河南省産教評技能生態鏈建設工作方案(試行)》,為河南省現代化産業體系構建和高品質充分就業再助力量。
明年底建成若干技能生態鏈
根據《方案(試行)》,河南省將圍繞重點産業鏈群建設和重點民生領域需求,以産業鏈盟會長單位、行業龍頭企業、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等為主體,高等學校、職業學校、技工院校、培訓機構、技能評價機構、就業和人力資源服務機構等共同參與,採取“企業出崗位、出標準、出師傅,學校出學生、出教師、出教學資源,政府出政策、出服務、出管理”的工作模式,到2026年底,全省試點建成若干條産業、教學、評價、就業、激勵銜接融通的技能生態鏈,推動産業鏈上下游企業加大技能人才培養投入,健全技能崗位標準體系。
按照要求,産教評技能生態鏈由鏈主企業牽頭申報。鏈主企業原則上是産業鏈盟會長單位、行業龍頭企業、專精特新中小企業。
生態鏈由鏈主企業提出申報。原則上每年申報1次。
四項任務助力“産教評”
獲批建設生態鏈的鏈主企業,具體幹點啥?
根據要求,要牽頭做好以下四項工作:
整合培訓資源。整合鏈內企業、高等學校、職業學校、技工院校、培訓機構等主體培訓資源,建設企業學院、産業學院、工匠學院、實訓基地等技能人才培養平臺,依據職業標準、崗位需求,共同確定培養標準,開發培訓課程,組織結業考核,推動産業、教育、培訓統籌融合。
實施分類培訓。發揮鏈主企業技術優勢和鏈內學校教學資源優勢,面向鏈內企業職工開展崗前培訓、崗位技能提升培訓、高技能人才培訓、技術革新研修培訓、轉崗培訓等,提升職工技能水準和適崗能力。提供“崗位+培養”新就業形式,為各類院校畢業年度學生創造更多實習實訓機會,大力開展中國特色學徒制培訓。
開發新職業和評價規範。圍繞産業發展和崗位需求,會同鏈內成員單位開展新職業開發工作,自主開發制定行業企業評價規範等,並按程式申報國家職業標準,加快推動急需緊缺技能人才培養。
開展自主評價。結合企業發展需求,打破學歷、資歷、年齡等限制,自主開發評價規範,自主確定申報條件,自主選擇評價方式開展技能等級評價。備案為評價機構的生態鏈鏈主企業可與鏈內企業簽訂協議,面向鏈內企業職工開展技能等級評價,頒發的職業技能等級證書納入全國聯網查詢系統。
七個方面予以政策支持
對於産教評技能生態鏈,河南省將採取系統化、集成化建設和全鏈條、全週期服務模式,對生態鏈給予技能人才培養、評價、就業等方面政策支持。
支持建設人才培養平臺——優先支持生態鏈企業、學校、機構等申報全民技能振興工程基地型項目,建設省級高技能人才培養基地、省級技能大師工作室等,為企業“量身定制”高技能人才。
支持實施分類定向培訓——優先支持生態鏈企業、學校、機構合作開展以就業為導向的項目化技能人才培訓,重點給予培訓指導、就業服務,按規定落實培訓補貼政策。支持企業結合實際確定培訓內容、形式、時長、師資、考核評價方式等。
支持生態鏈企業自主評價——支持企業採用評聘方式進行技師、高級技師等級認定。支持符合條件的生態鏈企業開展特級技師、首席技師評聘,建立完善“八級工”職業技能等級(崗位)序列,實施技能等級與工資待遇相銜接的薪酬體系。支持鏈主企業牽頭,聯合權威性行業組織或高等學校、職業學校、技工院校等開展技能等級評價,聯合頒發技能等級證書。
支持開展行業技能競賽——對鏈主企業建設省級職業技能競賽集訓基地給予優先支持,在選手集訓、團隊培養等方面給予指導和幫助。鼓勵省産業鏈鏈長責任單位舉辦,生態鏈鏈主企業承辦、協辦省級行業競賽,按規定給予一次性競賽補貼。支持鏈主企業在生態鏈內組織開展職業技能競賽活動,優先納入全省技能競賽管理體系,獲獎選手可按規定晉陞相應職業技能等級。對從業人員多、社會急需緊缺的競賽項目,優先納入全省技能大賽賽項。
支持青年技能人才成長就業——建立技能學分銀行,實現職業培訓與學歷教育學分互認,支持青年技能人才終身學習。在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人員、國家級技能大師工作室帶頭人、河南省優秀專家、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貼人員、中原技能領軍人才等高技能人才評選項目中,為鏈主企業分配青年技能人才專用申報指標。鼓勵生態鏈企業擇優招聘鏈內學校畢業年度學生。支持企業將簽訂半年以上實習協議的畢業年度高校畢業生納入企業新型學徒制培育遴選範圍,對畢業後與實習企業簽訂1年以上勞動合同的,從入職開始按規定予以補貼。
支持打造培訓品牌——支持生態鏈打造有行業地方優勢特色、培訓數量大、就業效果好的培訓品牌,可以“企業名(地名)+職業(工種)名稱+培訓”等通俗易傳播的方式命名,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將擇優向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推薦,給予相關政策扶持,培育建設更多省級或區域級人力資源品牌。
優先給予資金支持——加強多元化投入,鼓勵採取“政府補一點+企業出一點+個人付一點”培訓費用分擔模式,優先使用職業技能提升行動專賬資金,統籌用好就業補助資金、社會資本投入等,對生態鏈開展培訓、評價等工作提供資金保障,爭取覆蓋更多培訓成本較高的職業(工種)。鏈主企業可將培訓和評價收入用於補充本企業職工教育經費,職業學校所取得的收入可按一定比例作為辦學經費自主安排使用,公辦職業學校所取得的收入可按一定比例作為績效工資來源,用於支付本校教師和其他培訓教師的勞動報酬。
生態鏈建設週期為兩年
生態鏈建設週期為兩年。建設期滿後,有關部門要對本地生態鏈建設情況進行評估。評估內容包括但不限于平臺建設、培訓實訓、技能評價、崗位開發、推動就業、企業職工教育經費使用等方面情況,提出“繼續建設”或“中止建設”的初步評估意見。
發現鏈主企業如存在虛假培訓騙取補貼、違規評價髮發證書、未按規定提取使用職工教育經費等問題,視情取消建設項目,予以除名,按規定追回相關資金並給予處罰。(記者 李娜)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