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老外在吉林    |    直觀中國    |    視頻    |    原創    |    熱點專題    |    特色産業    |    市州新聞    

贏得永續發展的美好未來——長白山保護區成立60週年巡禮
2020-04-18 15:22:52來源:吉林日報編輯:杜偉責編:葛寧遠

  原題:贏得永續發展的美好未來——長白山保護區成立60週年巡禮

  長白山,總是令人心馳神往。

  它是歐亞大陸北半部最具代表性的自然綜合體,是世界少有的“生態博物館”和“物種基因庫”,維繫著區域乃至東北亞的生態安全,是“全世界最稀缺的生態天堂”。

  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長白山的生態環境,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長白山的生態環境,是吉林持之以恒的追求。在黨中央、國務院的親切關懷下,在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及吉林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視下,長白山保護事業走過了60年櫛風沐雨的鏗鏘歲月,走出了一條符合生態文明建設、符合區域特點的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之路。

  堅持政府主導,堅守保護第一

  1960年,保護區建立伊始,各級主管部門和長白山管理機構就堅守“保護第一、生態優先”原則,把保護好綠水青山作為第一責任和首要任務。而從建立保護區到成立管理委員會,是長白山保護事業的重要轉捩點。

  一個個數據、一項項措施詮釋了長白山保護開發區管理委員會成立以來所走過的堅實腳步:

  累計投入50億元用於生態保護,實施重大生態保護項目130余個;

  開展“紅松種源封閉保護”行動,捨棄近500萬元承包金,放棄每年1億多元的經濟收益,全面禁止保護區內紅松果實承包採集行為,使生物鏈得到休養生息;

  實施松花江大峽谷綜合整治項目,斥資2億元拆除了保護區內5家賓館,保護了松花江源頭的環境……

  “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工程全面啟動,“河長制”“湖長制”“林長制”嚴格落實,強力抓好中央和省級環保督察整改,協同建立“層次清晰、標準明確、協作共治”的聯盟協調機制。

  建立聯合保護機制,加強保護能力建設

  生態環境保護是功在當代、利在韆鞦的事業。《吉林長白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條例》指出,要建立保護區及其周邊區域生態環境聯合保護機制,吉林省自然資源、生態環境、水利、發展和改革、文化和旅遊、財政、公安、應急管理、教育、科技、氣象、地震等部門在各自職責範圍內做好相關工作;建立保護區保護工作聯席會議制度,聯席會議由吉林省政府負責召集,成員單位包括吉林省政府相關部門、保護區管理機構、保護區周邊區域縣級以上政府和相關單位。這為新時期長白山保護區建立聯合保護機制與加強保護能力建設開闢了新的道路。各部門齊抓共管的同時,引導更多社會力量參與其中,共同踐行生態保護理念,形成更大的合力。

  如今,長白山的生態保護已由單一模式向系統化方向發展,並逐漸突破自然保護區邊界,從區內延伸至區外,形成“大長白山”區域聯動格局,著力統籌“山水林田湖草”綜合治理。目前,長白山已順利通過世界生物圈保護區10年評估,被列為世界“人與生物圈”保護區示範單位。

  協調人與自然,推動綠色發展

  生態興則文明興。60年的崢嶸歲月,在長白山保護開發區形成了“以生態文化為內核,以旅遊産業為龍頭引領,以文化産業和特色生態資源産業為兩翼支撐,以礦泉水産業為引擎推動”的四位一體産業格局。生態旅遊作為區內旅遊業的主要形態,連接起“綠水青山”和“冰天雪地”,成就了長白山經濟的高品質轉型。“讓森林走進城市,讓綠脈連接發展,讓人類融入自然”,走出一條“低碳節能建設,打造融入自然的生態城鎮”道路,努力形成山水林城相融、低碳節能慢行、人文氣息濃郁的綠色城鎮,努力把長白山建設成為世界級生態文明示範區。

  建設生態文明,是民意,也是民生。通過在保障改善民生方面不斷的努力,如今的長白山管委會池北區先後獲評中國綠色發展優秀城市、“國際慢城”、全國4A級景區、全國首批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創新呈現了“旅遊城鎮化、城鎮景區化、景區國際化”的理念,不僅有著江南水鄉的娟秀氣息,也散發出歐洲發達國家小城鎮的閒情逸致。長白山先後納入東北東部區域“12+2”經濟帶、“一帶一路”全國旅遊城市聯盟,獲得“全國特色景觀旅遊名鎮”“國家人居環境範例獎”“全球9月首選生態旅遊推薦地”“中國十大休閒勝地”等多項榮譽,被國務院列為國家新型城鎮化試點的同時,還榮獲首批國家級旅遊度假區。長白山作為“吉林文化標誌性符號”的品牌形象日益彰顯,在把自身打造成為具有東北地域特徵和文化特色的生態文明先行示範區的同時,還積極發揮著對吉林省東部綠色轉型發展的輻射引領作用。

  強化科技支撐,擴大國際影響

  生態保護與高品質發展,離不開科技支撐。近年來,長白山地區充分發揮科技支撐在強化生態保護、促進經濟發展、提升服務水準、創新社會治理等方面的作用,從科學決策到項目實施與監管乃至事後評估,只要涉及保護、發展、民生等方面,都會採取集體商議、專家智囊研討、專業機構參與等方式,確保各項工作順利開展。

  在傳承既有保護經驗的同時,長白山堅持與國際接軌,積極拓展生態保護國際合作,連續舉辦四屆“長白山國際生態論壇”。

  回首60年光輝歷程,在長白山誕生了無數可歌可泣的故事,長白山人譜寫了一曲曲動人的生態讚歌。在實現“中國夢”“綠色吉林”的征程中,長白山保護區將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統籌推進經濟發展與生態保護,贏得永續發展的美好未來。(吉林日報記者 韓金祥 通訊員 鄧紅兵)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