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老外在吉林    |    直觀中國    |    視頻    |    原創    |    熱點專題    |    特色産業    |    市州新聞    

攜手奮進奔小康——寫在柳河縣脫貧摘帽之際
2020-04-22 10:59:37來源:吉林日報編輯:杜偉責編:張群

  原題:攜手奮進奔小康——寫在柳河縣脫貧摘帽之際

  貧困戶趙貴福的日子越過越有奔頭。自從柳河縣脫貧攻堅以來,他所在的良種場村建起了年年有分紅的光伏電站,看病花錢少了,有工作了,養上豬了,品學兼優的女兒去年得到各類助學金5500多元,全家人均收入6752元。

  群眾的好日子如同明鏡,映射出黨委政府斬斷窮根的“真章實效”。4月11日捷報傳來,全縣2636戶6303名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和35個貧困村甩掉沉甸甸的“窮帽”,貧困發生率下降到0.002%。

  産業扶貧,“硬核”攻堅

  扶貧扶長遠,長遠看産業。立足山區和丘陵地帶較多、適合發展光伏項目的實際,柳河縣將清潔能源産業與扶貧相結合,整合扶貧資金2.23億元,分兩期建設25兆瓦縣級光伏扶貧産業園區,收益覆蓋全縣貧困人口,讓百姓屋頂成了“聚寶盆”,陽光變“金子”。

  “怎麼也想不到,村裏的發電站和自家屋頂的小小太陽能電池板1年就能帶來3000多元錢的分紅。”紅石鎮四清村的貧困戶石雨林患有心臟病,不能幹體力活,“賣電”實實在在增加了收入。

  避免收益分配“大水漫灌,一分了之”,全縣制定了扶貧資産管理與收益分配相關辦法,對無勞動能力的貧困人口,設立專項獎勵補助;對有勞動能力的,設置公益扶貧崗位。去年,扣除運維成本和稅費後,共分配收益763.57萬元,貧困戶戶均增收2890元,人均增收1200元。

  光伏産業打下堅實基礎,鎮級扶貧産業園更上層樓。走進紅石鎮康樂現代農業科技産業園的草莓大棚,監控、通風、灑水、施肥等控溫控濕系統科技感十足。13棟大棚年棚産2.4萬斤,年總産值預計可達1000萬元,帶動由家村村集體收益12萬元。

  依託各類扶貧資金,柳河縣累計投資5773萬元,建成姜家店鄉前川扶貧産業園、紅石鎮四清扶貧産業園、聖水鎮産業園等13個扶貧産業園,帶動1873戶貧困戶戶均增收1060元。

  因地制宜,精準施策,村級特色産業百花齊放。全縣根據各村區位優勢、資源優勢和人力優勢,發展食用菌、中藥材、特色養殖等項目60個,帶動930戶貧困戶發展生産,戶均增收950元。

  保障兜底,連戰連捷

  柳河縣貧困人口90%以上為因病因殘致貧,是脫貧攻堅難啃的“硬骨頭”。全縣聚焦無勞動能力群體,按照“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工作要求,在教育、醫療、住房“三保障”的硬仗中連戰連捷。

  “現在去醫院檢查治療也就拿個吃飯錢,醫療負擔的減輕,讓我增強了抗癌的鬥志。”如今,向陽鎮五鳳樓村低保戶馬長蓮樂觀生活,病情再沒有復發過。

  從看病難到看好病,柳河縣開創“5+1”健康扶貧模式,嚴格落實“先診療、後付費”“一站式”結算政策。4年來,共對貧困人口實施醫療救助20972人次,報銷金額6886.84萬元。15個鄉鎮全部建立政府保障藥房,貧困人口住院醫療費用實際報銷比例達到90%,慢病門診報銷比例達到80%。

  在教育保障方面,義務教育階段全縣無因貧輟學失學現象。此外,“雨露計劃”補助中高職在校貧困學生764人次、114.6萬元。

  四面漏風的舊房變成112平方米的新居,柳河鎮砬門村的崔老漢喜出望外。靠著村裏扶貧産業的分紅和政府的2.9萬元建房補貼,他的新家舒適安全。目前,柳河縣累計改造建檔立卡貧困戶危房948戶,貧困戶安全住房達到100%。

  “兜”住最困難群體,“保”住最基本生活。目前,全縣3267名建檔立卡貧困人口享受低保政策,佔貧困人口的51.8%。符合城鄉居民養老保險條件的5329名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參保率達100%。

  “志智雙扶”,提氣聚力

  “駐村工作隊指導幫助我們發展庭院經濟,鼓勵我們養起了大鵝,算上地裏收成和合作社的分紅,一年收入近一萬元!”駝腰嶺鎮七棵樹村的貧困戶宋永翠一家摘掉了貧困帽子,今年還打算擴大養殖規模。

  美麗鄉村為載體,産業脫貧作支撐。柳河縣充分發揮“扶志”“扶智”在脫貧攻堅中的作用,激發貧困戶自主脫貧內生動力,提高致富能力。4年來,在各鄉鎮、貧困村挖掘自主脫貧典型42人,舉辦“我脫貧、我光榮”報告會36場,分享脫貧經驗。

  穿行在柳河縣各鄉鎮村屯,村容村貌舊顏換新。219個行政村全部通上硬化路;31個農網光纖入戶改造項目、316個移動基站讓所有村屯具備廣播電視、通信服務、光纖寬頻入戶條件;新建修繕貧困村文化廣場、村部28處,村村實現文化活動場所全覆蓋;農村垃圾“戶分類、村收集、鎮轉運、縣處理”模式初步形成,環境衛生管理走向制度化、規範化和常態化……(裴虹薦)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