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老外在吉林    |    直觀中國    |    視頻    |    原創    |    熱點專題    |    特色産業    |    市州新聞    

新模式助推保護性耕作再升級
2020-05-09 17:25:07來源:長春日報編輯:杜偉責編:張群

  原題:新模式助推保護性耕作再升級

  “條耕機速度可以慢些,保持勻速前進,調一下免耕機的株距……”7日一早,九台區紀家街道太平村保護性耕作示範基地開始了一天的忙碌。九台區農機技術推廣站站長趙麗娜講解完技術細節後,鳳財農機合作社農機手駕駛農機上陣,開始播種作業。

  鳳財農機合作社是當地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領頭羊”,有著豐富的種植經驗,今年春耕中為什麼還需要農機人員上門指導?“在保護性耕作技術的基礎上,我們推廣了新的種植模式。”趙麗娜所講的新技術是秸稈覆蓋條帶耕作模式,“拖拉機前方的是歸行機,可自動將覆蓋地表的秸稈分離出40釐米的苗帶和90釐米的休閒帶,並通過動力輸出帶動條帶耕整機進行作業,對種植帶旋耕、鎮壓,之後進行一次性免耕播種。”

  秸稈覆蓋條帶耕作與農民傳統耕作習慣完美銜接,既滿足了農民對苗帶耕作的需求,又解決了秸稈不焚燒、全量還田可種地的難題。“與傳統耕作相比,能降低一半成本和費用。”趙麗娜説,通過條帶耕整、條帶覆蓋,還可以減少土壤水分蒸發、提高土壤含水量。

  新技術得到了鳳財農機合作社理事長張鳳財的認可。“我們合作社應用保護性耕作已經十多年了,效果一直不錯,但因為秸稈覆蓋下的土壤地溫普遍偏低,比傳統起壟的地塊得晚種幾天。”張鳳財説,今年應用條帶耕作技術,通過對苗帶進行淺旋,既能提高地溫,種床平整度又好,大大提高了播種的品質。

  秸稈覆蓋條帶耕作模式是保護性耕作技術的突破,也是九台區今年保護性耕作主推的技術模式之一。除了此項技術之外,九台區農機部門結合本地區土壤、水分、積溫、經營規模等實際情況,針對秸稈量大和莖稈過長的地塊在技術模式上不斷創新,還推廣了秸稈集行免耕模式、高留茬覆蓋模式和秸稈粉碎還田模式,讓保護性耕作技術全面開花。

  據了解,今年九台區落實了55萬畝保護性耕作技術。預計未來3年保護性耕作實施面積將達到全區適宜推廣區域耕地面積的50%,到2025年達到全區適宜推廣區域耕地面積的70%。(袁達)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