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老外在吉林    |    直觀中國    |    視頻    |    原創    |    熱點專題    |    特色産業    |    市州新聞    

保護性耕作全域化,助耕服務全程化,農技培訓多元化,發展趨勢多樣化——看吉林四平庚子年“澎湃春耕”
2020-05-11 11:05:42來源:吉林日報編輯:田東艷責編:張群

  原題:保護性耕作全域化,助耕服務全程化,農技培訓多元化,發展趨勢多樣化——看農業大市四平“澎湃春耕”

保護性耕作全域化,助耕服務全程化,農技培訓多元化,發展趨勢多樣化——看吉林四平庚子年“澎湃春耕”

大型器械在廣袤的黑土地上作業。 李坤 攝

保護性耕作全域化,助耕服務全程化,農技培訓多元化,發展趨勢多樣化——看吉林四平庚子年“澎湃春耕”

四平農業發展勢頭多極化,瓜果菜蔬俏爭春。 李坤 攝

保護性耕作全域化,助耕服務全程化,農技培訓多元化,發展趨勢多樣化——看吉林四平庚子年“澎湃春耕”

4月26日,四平市聖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捐贈20噸有機肥,助力雙遼貧困戶脫貧。 王飛 攝

保護性耕作全域化,助耕服務全程化,農技培訓多元化,發展趨勢多樣化——看吉林四平庚子年“澎湃春耕”

四平農業綜合機械化水準逐年提高,田間地頭隨處可見大型機械作業的場景。 李坤 攝

保護性耕作全域化,助耕服務全程化,農技培訓多元化,發展趨勢多樣化——看吉林四平庚子年“澎湃春耕”

免耕機正在進行保護性耕作。 郝愛峰 攝

  吉林日報5月11日訊(記者 崔維利 劉艷 通訊員 龐建勳):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作為典型的農業大市、國家重點商品糧生産基地、中國唯一的優質玉米之都,四平庚子年的春耕,隱約可聞大時代進行曲,因而顯得格外激情澎湃。

  截至5月8日,四平市玉米播種面積達698.83萬畝,已全部高標準、高品質完成玉米播種任務。

  【聚焦】保護性耕作全域化——

  免耕作業近400萬畝

  大型免耕機轟鳴著深翻起黑土地,粉碎後的秸稈與土壤攪合在一起……5月2日,在四平市梨樹縣宏旺農機農民專業合作社,數十台大馬力農機“集體發威”,旋耕場面頗為壯觀。

  仔細觀察會發現,這裡的部分農機經過了特殊改裝,前面帶著轉動的“爪子”,後面跟著一排鋒利的“轱轆滾”。這正是梨樹縣大力推廣的保護性耕作的“新式武器”。這種武器讓秸稈覆蓋還田,把黑土地蓋上“被子”,水土保住了,地力上來了,每公頃的玉米産量還能增加10%左右。如今,這種保護性耕作正在四平“顛覆式”擴張!

  宏旺農機農民專業合作社負責人張文鏑介紹,以前農民種地講究乾淨整潔,誰家玉米地利利索索,別人都會誇一誇;秸稈支楞巴翹的玉米地,會讓村裏人笑話。但現在不一樣了,觀念全變了,保護性耕作得到越來越多人的認可。

  “秸稈還田不僅能增加和更新土壤有機質,還可以改善土壤的理化性狀,調節土壤的水、肥、氣、熱狀況,化肥用量越用越少。今年我們合作社的6500畝耕地,就全部採用了這種保護性耕作的新模式。”張文鏑補充。

  不僅如此,今年的四平,凡是適宜保護性耕作的地塊,凡是具備保護性耕作機械條件的農戶,全部採取了保護性耕作。全市推廣保護性耕作面積近400萬畝,超額完成省定任務,繼續引領全省此項技術發展新方向。

  全面推廣保護性耕作的背後,有一組“大數據”。

  眾所週知,黑土地之所以“黑”,就在於它覆蓋著一層黑色的腐殖質,有機質含量高、土質疏鬆,最適宜耕作。但據《東北黑土地保護規劃綱要(2017—2030年)》給出的數據,近60年來,東北黑土地耕作層土壤有機質含量平均下降1/3,部分地區下降1/2。

  黑土之殤!作為農業大市、糧食主産區,四平始終在為國家承擔著一份沉甸甸的責任。因此,推廣免耕播種、開展保護性耕作,四平市委、市政府責無旁貸。為了保護黑土,他們進行了一系列探索:保墑、防風蝕、增加有機質。實踐證明,秸稈覆蓋還田、輪作,是養地護地最經濟有效的方式。

  10多年了,一直致力於黑土地保護的梨樹縣農業技術推廣總站站長王貴滿最有發言權:“保護性耕作,相當於人穿上了衣服,也相當於增加了50毫米降水量,減少風蝕,增進土質營養,秸稈覆蓋的地方不長草,還能少用除草劑。”

  在這個過程中,秸稈全部還田覆蓋地表,耕作次數減到最少,讓秸稈有時間慢慢腐爛。免耕播種機一次性作業,不整理土地,不起壟,直接完成播種、施肥等所有工序。

  而凡此種種,也讓四平農業機械化漸行漸近。

  “鐵牛”隆隆鬧春耕!截至目前,四平農業綜合機械化水準逐年提高,全市農作物綜合機械化水準如今已達到90%,其中機耕率96%、機播率92%;全市農機用戶超過4.1萬戶,農機從業人員達4.8萬人。

  【聚焦】助耕服務全程化——

  各部門都忙起來

  春分麥起身,一刻值千金。

  為確保今年春耕生産順利進行,四平市早計劃、早預防、早服務,堅持防疫生産兩手抓、兩不誤。你看,早在備春耕前,四平市各部門便都忙起來,為農民當好“服務員”。

  水利部門及時檢修機井及配套設施,做好抗旱物資準備;農機部門搶時間檢修農機具;氣象部門做好氣溫、地溫和土壤墑情預測;石油部門為農民備足柴油;農業科技人員到村屯解答技術難題,提出合理建議……

  與此同時,四平各相關部門還聯合作業,激發最大服務效能。

  強化資金物質準備。疫情防控期間,為暢通農資購銷渠道,四平市委組織部、宣傳部、農業農村局、商務局等部門,採取在寶泰商廈開通農資銷售第一書記專櫃、在互聯網開通農資直購平臺等方式,引導農民及時採購,確保不誤農時。截至4月15日,全市備春耕生産資金19.87億元、種子1.4萬噸、化肥37.06萬噸、農藥3657噸已全部籌集到位,7.32萬台套農機全部檢修完畢,完全能夠滿足春耕生産需求。

  強化防災減災工作。農業農村、氣象、水利、應急等部門,建立專家會商機制,及早研判全年農業氣象年景和災害發生趨勢,及時發佈預警信息。提前做好防災減災農機具、資金和物資的落實,提早疏通田間灌溉排水渠道。全市計劃新建旱成澆、澇能排高標準農田40萬畝,高標準農田總面積達360萬畝。

  強化農資市場整頓。深入開展春季農資打假專項整治行動,採取市縣聯合和“兩隨機一公開”等多種方式,加強重點企業、重點市場、重點産品監管,嚴厲打擊生産經營假劣農資等違法行為,積極引導企業守法經營,全面凈化農資市場秩序,強力保障農資供應和品質安全。截至目前,全市共出動執法人員920人次,出動執法車輛410台次,檢查市場753個次,檢查企業115個次,檢查門店1076個次,入戶倒查82戶次,查處案件2起,移送公安機關1起。

  【聚焦】農技培訓多元化——

  歲歲年年有新招

  “要密切關注當前草地貪夜蛾等病蟲害發生情況,及時發佈病蟲情報,開展宣傳培訓,努力做到早發現、早報告、早預警。”

  5月2日,國務院《農作物病蟲害防治條例》正式實施的第二天,農業農村部副部長張桃林便來到梨樹縣,就春耕生産、草地貪夜蛾等重大病蟲害防控、保護性耕作等進行考察調研。

  而四平為確保糧食安全生産,也未雨綢繆,祭出“兩步法”——

  第一步:防治病蟲害,打出“組合拳”。

  一是市、縣兩級分別成立由分管副市長、副縣長任組長的草地貪夜蛾監測防控工作組,層層落實責任。

  二是制定《2020年四平市草地貪夜蛾防控預案》,成立以農業植保專家為主的“草地貪夜蛾監測防控專家指導組”。

  三是建立阻隔帶。在與遼寧、內蒙接壤處增設高空殺蟲燈37個,按照每10公里安裝1個燈的標準,開展監測消殺阻截,減低遷入蟲源基數。

  四是加密監測設備。布設誘捕器4656套,增設高空測報燈、太陽能自動蟲情測報燈各3套,實現全市776村屯全覆蓋。

  五是加強防控資金和物資保障。市、縣兩級財政積極籌措270萬元,省級財政投入166萬元,全部用於蟲情監測、物資採購、統防統治和技術宣傳培訓等防控措施。

  六是加強應急隊伍建設。以全市309個專業化統防統治服務組織為主體,以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為補充,持續提升應急防控能力和水準。

  七是廣泛開展宣傳培訓。今年已組織網絡、微信等培訓5期,培訓農技人員和農戶5000余人次,發放科普宣傳資料5500余份,做到村不落屯、屯不落戶。同時,錄製和轉發“草地貪夜蛾防控”等病蟲害防控微視頻,進行廣泛傳播。

  第二步:農技培訓忙,支招方式多。

  什麼時候播種最好?什麼時候育苗恰如其分?除草劑、農藥哪種更對路?今年病蟲害咋樣?保護性耕作具體該咋辦?

  雖説常年和土地打交道的農民心裏有桿秤,可歲歲年年總有新情況。疫情防控的當下,四平充分利用新媒體,開展線上培訓保春耕指導服務,解決良種、良法、良技配套問題。

  一方面,他們積極開展保護性耕作、測土配方施肥、綠色防控等重大農業集成技術培訓;另一方面,市、縣兩級農業部門因地創新培訓方式方法,充分發揮12316農村熱線、12582農信通等平臺作用,組織農業專家、鄉土人才,利用電視、報紙開展訪談、講座、答疑,重點通過互聯網微信公眾號、微信(群)、微博等新媒體的全新培訓主式,指導農民科學春耕。

  四平廣播電視臺還聯合四平市農業農村局,組織6名專家錄製了15期講座,同時製作了30個微視頻。大屏小屏聯動,傳統媒體新媒體同步播發。

  “今年四平地區春季降水稍少,如果春風較大則土壤失墑加快,仍然有春旱的可能性。”“土壤墑情不好的地塊,要做到少動土或者不動土,實行免耕播種;嚴重缺墑的地塊要採取坐水種。”“今年草地貪夜蛾極易入侵東北玉米主産區,大家一定要做好充足的準備”……農業專家的講座全是幹貨。

  “我們在朋友圈和電視上都看到了,並且反復地看。專家的講解都特別接地氣,一聽就明白,非常受益。”四平市鐵東區葉赫鎮砬子溝村民告訴記者。

  不僅如此,四平還組織專家和農技人員深入春耕生産一線,開展指導服務。對主産區採取蹲點包片、進村入戶等方式,落實關鍵技術措施,幫助農民解決生産中的實際困難。

  【聚焦】發展趨勢多樣化——

  瓜果菜蔬俏爭春

  櫻桃紅了!4月18日,伊通滿族自治縣第四屆大櫻桃採摘節盛裝開幕。在馬鞍山鎮伊通櫻桃谷·伊美生態園,經過測體溫、掃吉祥碼後,記者隨遊客一起走進大棚。

  只見一簇簇櫻桃泛著晶瑩的光澤,點綴在繁枝綠葉間,像一顆顆珍珠,卻又比珍珠多了幾分俏麗和生動。

  本應盛夏才紅的櫻桃,卻在春季碩果纍纍,這就是多彩多姿的四平農業。當然,四平果蔬瓜菜以及中草藥等經濟作物,也是“花開滿園”:胡蘿蔔、榛子、藍莓、食用菌、葡萄、百合、甜瓜等一應俱全。在這個美妙的季節,它們或入土蓄勢,或開枝散葉,或入住大棚,或碩果盈枝。

  如今的四平,玉米、水稻不斷調優,雜糧雜豆、瓜果菜蔬各佔春色。一批優質玉米、優質水稻、雜糧雜豆、花生等標準化生産基地,如雨後春筍般成長起來。特別是梨樹縣100萬畝國家綠色玉米原料標準化生産基地,以93分的成績圓滿完成現場驗收,被中國綠色食品發展中心認定為第二批全國綠色食品原料標準化生産基地。

  以棚膜經濟為主的高效設施農業,也不甘人後。四平全市標準棚室面積已發展到5.28萬畝,規模園區累計達到77個,棚室菜瓜果菌産量達到67.3萬噸,實現産值21.7億元。今年一季度,全市菜、瓜、果、菌産量達到4603.8噸,同比增長5.6%;

  近日,記者走進梨樹縣中心村蔬菜種植基地大棚,基地負責人彭曉雲介紹説,這裡主要以種植綠色無公害蔬菜為主。他隨手摘下一根翠綠嬌嫩的黃瓜:“這黃瓜正是我們首批種植成功的果實!”

  首批?見記者疑惑,彭曉雲解釋:“去年12月份我才回家鄉。在外8年的打工經歷,讓我學到南方很多先進的棚室管理經驗。這不,我採用山土種植模式初試成功,靠山土本身的營養和有機菌肥培育蔬菜,不打農藥。你手裏的黃瓜,就是我追求純綠色無公害品質的産物。”

  多彩農業遍地開花,處處有戲!4月初,記者來到雙遼市雙英花生合作社的選種車間,只見20多人戴著口罩,保持一定距離,正在挑選花生種子。“我種花生4年了,平均1公頃地能産9000斤花生。近幾年花生行情好,都能賣上價錢,比種玉米強多了。”提起種花生,村民于寶林難掩喜悅之情。

  不斷調優種植業結構,四平還在提升農業整體效益上不斷發力。

  梨樹縣綠色稻米産業園,建成綠色稻米標準化種植基地10萬畝,帶動農民4000戶,年産值達11億元以上;雙遼圍繞主導、特色産業,開展訂單生産,優質水稻、酒用高粱、雜糧雜豆品種多樣,花生遠銷荷蘭等國家和地區,年出口量達到7500噸。

  伊通正在打造的“十萬畝北藥基地”,更是名聲在外。到目前,全縣已經有2300多農戶種植防風、蒼術、五味子、桔梗、黃芪等40多種中藥材。其中,射幹種苗為東北最大出口縣,百合為東北最大種球繁育基地。全縣中藥材種植總面積達到4.26萬畝,預計産量可達5500萬斤,産值可達3.2億元。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