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老外在吉林    |    直觀中國    |    視頻    |    原創    |    熱點專題    |    特色産業    |    市州新聞    

在這片希望的田野上——吉林市推進現代農業建設走筆
2020-06-25 13:06:00來源:吉林日報責編:馮鈺穎

  原題:在這片希望的田野上——吉林市推進現代農業建設走筆

  昌邑區現代農業産業園被批准為國家現代農業産業園創建單位;全省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現場推進會成功召開;位居全國鄉村振興新聞傳播影響市級百強城市排名第二位……吉林市著力構建現代農業“三大體系”,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對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三農”工作必須完成的硬任務,加快率先實現農業現代化。

  特別是今年年初以來,吉林市堅決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委關於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做好“六穩”工作、落實“六保”任務要求,著力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實施和率先實現農業現代化建設,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穩定“菜籃子”生産供應,農業經濟保持了平穩運行,農村生産生活秩序和諧穩定。

  吉林市重點打好綠色優質、提質增效、精深加工、休閒農業“四張牌”,實現由“主糧區”向“優品區”跨越、“特色區”向“高效區”轉變、“農品區”向“加工區”提升、“種植區”向“旅遊區”擴能,鄉村産業變優質、變高效、變興旺。

  完善農業生産功能

  吉林市以豐富“米袋子”“菜籃子”有效供給為根本,優化結構。2019年糧食播種面積68萬公頃,糧食總産量111.5億斤,達到近年來最高水準;溫室冬季利用率達到68%,建成50個特産標準園,培育了木瓜、火龍果等“南果北種”新亮點;376個“大棚房”問題全部整治到位並通過國家驗收。非洲豬瘟疫情保持“未傳入、未發現和未發生”的穩定態勢,生豬産能逐步恢復。稻魚綜合種養面積達到10萬多畝,舉行全省稻漁綜合種養項目現場觀摩會。

  目前,吉林市市級以上農業産業化重點龍頭企業發展到333戶,其中包括老爺嶺、福源館等5戶國家級企業。省級現代農業産業園達到7個。特別是今年4月27日,昌邑區現代農業産業園被批准為國家現代農業産業園創建單位,是今年吉林省唯一上榜的創建單位,也是吉林省首個以主要糧食作物為産區的“國字號”創建單位。

  截至目前,吉林市累計建成高標準農田21萬公頃。應用無人機、耕種收全程農機裝備,農機作業率達到81%,推廣玉米秸稈粉碎全量還田新模式,保護性耕作和免耕播種增加到6000多公頃;與袁隆平團隊合作成立國家粳稻技術試驗站和繁育基地;應用衛星技術建立雲耕農業大數據平臺,組建省內最大的互聯網可視農業聯盟,可視農業基地發展到75家;首屆“十大農村創業創新明星”新鮮出爐,2019年年內培育新型職業農民2998人。

  豐富鄉村産業形態

  當前,吉林市著力做好休閒農業、農村電商和産業脫貧三篇文章,大力發展新産業新業態。發展休閒農業。注重發揮冰雪旅遊和山水生態優勢,打造環城市周邊休閒農業圈,加快建設“萬昌—孤店子”溫泉農業産業帶,豐滿區、蛟河市兩個國家級休閒農業示範縣以及二合雪鄉、金珠花海等120多個精品景點,促進“大農業”與“大旅遊”融為一體。休閒農業星級企業發展到124戶。

  壯大農村電商。按照“一村一品一電商”模式,讓信息進村、農産品出村,全市益農信息服務站建設基本實現全覆蓋。評選“十大農産品區域公用品牌”。大米、木耳、雜糧等農産品在國內國際享譽盛名。“樺牛”品牌成為冬奧會指定産品。舒蘭大米、樺甸黃牛、黃松甸黑木耳入選中國農業品牌目錄。

  拓展農村生態功能

  吉林市重點打造美麗宜居的鄉村生活環境。整治人居環境。全面啟動村莊清潔行動,建立城鄉一體化的垃圾收運體系,形成村收集直接轉運、鄉轉運、就地處理三種模式。為防止被清理的柴草垛、垃圾堆出現“反彈”,提出“綠美鄉村”理念,在清理位置栽植綠化苗木,村屯小樹林達到329個,完成“果樹進院”3萬戶。農藥包裝廢棄物回收經驗模式在全省推廣學習。畜禽糞污綜合利用率、畜禽規模養殖場糞污處理設施裝備配套率分別達到88.5%、96%,在全省領先。

  建設美麗鄉村。吉林市近幾年共打造50個省級美麗鄉村,200個示範村。從2019年開始,學習浙江“千村示範、萬村整治”工程經驗,結合全省“百千工程”,啟動“一帶引領、十區樣板、百村示範、千屯提升、萬戶美麗”工程。財政投入7500萬元,縣(市)區同步配套,共整合各類資金投入6.2億元。重點打造“永吉—樺甸”鄉村振興引領帶,各縣(市)區聯動建設10個樣板片區、103個示範村、1042個提升屯、10355戶美麗庭院。用庭院的“小美”扮靚鄉村的“大美”,帶動全市美麗村屯、美麗鄉村建設實現新突破。

  推薦吉林出彩農業等4戶企業列為國家級龍頭企業後備;持續推進村莊清潔行動,完成村屯綠化295個農村戶用廁所改造2.5萬戶;國家和省推薦示範社3個、示範農場10個……下一步,吉林市將深入貫徹落實省委十一屆七次全會精神,緊扣率先實現農業現代化、爭當現代農業建設排頭兵總要求,以實施吉林農業現代化建設“十大工程”為載體,著力補齊“三農”領域短板。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調優調精農業産業結構,加快構建現代農業産業體系;強化現代農業基礎設施建設,著力推進平臺載體創設,加快構建現代農業生産體系;深化農村綜合改革,激發農業農村潛力活力,加快構建現代農業經營體系,促進農業全面升級、農村全面進步、農民全面發展。(吉林日報記者 李婷 張添奧)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