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老外在吉林    |    直觀中國    |    視頻    |    原創    |    熱點專題    |    特色産業    |    市州新聞    

推廣“梨樹模式”提高耕地品質
2020-06-28 09:34:46來源:吉林日報責編:趙宇靜

  原題:推廣“梨樹模式”提高耕地品質

  “梨樹模式”是在玉米種植過程中秸稈全部還田並覆蓋在地表,將耕作次數減少到最少,田間生産環節全部實現機械化;包括收穫與秸稈覆蓋、土壤疏鬆、免耕播種與施肥、病蟲草害防治的全程機械化技術體系。

  “梨樹模式”是由中國科學院、中國農業大學等科研單位從2007年開始,經過十餘年的科研攻關,研發並創建了適合我國國情的玉米秸稈覆蓋全程機械化栽培技術。“梨樹模式”率先解決了東北黑土區玉米連作、秸稈焚燒導致的土壤退化以及衍生的環境問題,是對耕地品質保護最直接、最簡單、最經濟、最有效、最容易被農民接受的秸稈還田方式,對黑土地的保護與利用起到了積極的作用,為實現糧食持續穩産高産提供了保障,為率先實現農業現代化貢獻梨樹方案。十多年來,在東北四省區的不同土壤類型區域建立了10個工作站、100個試驗示範基地,“梨樹模式”技術示範推廣面積達1500萬畝。

  “梨樹模式”研究十年多來,取得了顯著的科研成果。據中國科學院瀋陽應用生態研究所跟蹤測定,實施梨樹模式保護性耕作技術,在以下幾個方面表現顯著:

  秸稈腐爛土壤有機質含量提高,秸稈全覆蓋免耕5年後,土壤有機質可增加20%左右,減少化肥使用量20%左右;

  有益生物增多,土壤結構得到了改善,在連續實施秸稈全部還田地塊測定,每平方米蚯蚓的數量60-100條,常規耕作只有7條,是常規耕作的10多倍;

  秸稈覆蓋在地表,減少了風對土壤的侵蝕,平均可減少徑流量60%、減少土壤流失80%左右,具有明顯的防止水土流失效果;

  蓄水保水,全部秸稈覆蓋地塊,減少水份蒸發和升騰,相當於增加40-50mm降水;

  秸稈覆蓋的地塊每年每公頃可減少風蝕量800多噸,抑制了“沙塵暴”的形成,同時對防止焚燒秸稈,減緩“霧霾”的形成起到重要作用;

  生産成本大大節約,勞動強度也明顯降低,每公頃可節約成本1000元-1400元;

  增加産量,通過“梨樹模式”研發基地十年多的定位試驗中,一般平均産量比對照高出5%至10%左右。

  經過十餘年的探索實踐,“梨樹模式”已經形成了玉米秸稈全覆蓋免耕栽培技術和玉米秸稈條帶旋耕還田技術兩種技術模式,示範推廣面積由2007年梨樹鎮高家村200多畝“玉米秸稈覆蓋”試驗田,發展到2020年推廣面積達210萬畝左右。2020年,按照梨樹縣地理位置和主要土壤類型,各地採取了不同的“梨樹模式”:東南部的半山區包括孟家嶺全鎮和十家堡鎮部分村,山地和坡地居多,主要推廣玉米秸稈覆蓋還田模式;中部的平原黑土區包括郭家店鎮、蔡家鎮等鄉鎮(街道),主要推廣玉米秸稈覆蓋還田,並輔以玉米秸稈條帶旋耕還田模式;西北部的風沙鹽鹼土地包括林海鎮、劉家館子鎮等鄉鎮,由於氣候乾旱,主要推廣以保水為目的秸稈覆蓋還田模式和條帶旋耕還田模式。2020年5月18起,梨樹縣農業農村局對全縣21個鄉鎮、2個街道實地深入調查,調查結果為實施保護性耕作出苗情況面積約14萬畝,平均出苗率在90%,而由於,2019年梨樹縣春旱,第一場透雨在5月19日至20日,全縣大田玉米出苗情況略差,周邊沒有實施保護性耕作的地塊出苗率平均在89.3%,比保護性耕作地出苗率略低。

  梨樹縣縣委、縣政府對黑土地保護、“梨樹模式”保護性耕作技術推廣高度重視,成立了以縣委書記、縣長為組長的梨樹縣“梨樹模式”工作推進領導小組,並制定了一系列推廣措施:印發了《2020年梨樹縣“梨樹模式”推廣實施方案》;制定了嚴厲的秸稈禁燒政策和鼓勵政策,為各鄉鎮撥付工作經費;加大補貼力度,極大地激發廣大農民開展“梨樹模式”的積極性;組建技術服務團隊,使工作開展起來更切實有效;開設科技大講堂,聘請中國農大、中國科學院等院校、科研單位的專家、教授網上授課,集中進行學習和交流;加大宣傳力度,召開了現場會、培訓會,印發宣傳資料,引導全縣農戶了解、學習、掌握和運用“梨樹模式”;建立核心示範區,在全縣建立100個“梨樹模式”示範推廣核心基地,充分發揮帶動作用,進一步推動“梨樹模式”的推廣;實行領導幹部負責制,將“梨樹模式”推廣工作納入了各鄉鎮、部門工作考核,夯實責任、督促落實。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