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題:江城打響“雙城同創”百日攻堅戰
閆斌攝
城管執法人員深入社區清理野廣告
城管執法人員在清理違章設置的擋車樁
規範市場經營秩序
吉林市做好沿街花卉栽植提升綠化景觀效果
改善美化人居環境
城管執法人員拆除違章建築現場
城管執法人員走進校園向師生宣講文明城市政策法規
施工人員在松花江畔鋪設木棧道
環衛工人正在集中清洗路面
小區環境優美,成為市民夏日休閒納涼的好去處
松花江畔 韓濤攝
整潔的社區環境為城市添彩
寫在前面
這裡,曾是滿族的發祥地,康熙《松花江放船歌》的一句“連檣接艦屯江城”,讓“江城”的美名流傳至今。
這裡,四面環山三面水,一城山色半城江;整個城市由江而來,沿江而走,依江而展,因江而美,江從城中流,人在畫中游。
這裡,有古人類居住遺址——壽山仙人洞、新中國第一個青銅器時期考古遺址——西團山、東北第一個奴隸制國家扶余國的前都城遺址——東團山;歷經千百年的滄桑巨變,形成了獨特的文化基因和濃郁的關東風情。
這裡,自新中國成立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經濟發展,社會進步,先後榮獲“中國歷史文化名城”“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傾國傾城·最值得向世界介紹的十大中國名城”“中國書法城”“中國十大休閒城市”“中國最佳避暑旅遊目的地城市”等殊榮。
近年來,在這片古老而又充滿活力的土地上,江城人民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國家衛生城市的壯舉,又匯成宏大的交響,高亢激昂,盪氣迴腸。
吉林市委、市政府在2018年作出了全力爭創第六屆全國文明城市的安排部署,2019年初又明確提出創建國家衛生城市的工作目標,全面整治市容環境,提升市民文明道德水準,增進人民群眾的幸福感。
經過全市人民共同努力,在2018、2019年度國家文明城市測評中,吉林市在東北三省地級城市中連續位列第一,去年還成功通過了國家衛生城市專家暗訪檢查,創建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果。
在2018年—2020年文明城市創建評選週期的最後衝刺階段,吉林市于6月16日召開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國家衛生城市“百日攻堅戰”動員大會,動員全市黨員幹部和廣大群眾迅速行動起來,掀起“雙城同創”新熱潮。
按照吉林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全市繼續以市容環境提升、交通秩序提升、經營秩序提升、基礎設施提升、居住環境提升5大攻堅、14項行動為重點任務,持續提高管理水準。
吉林市委、市政府要求各級各部門牢固樹立全市“一盤棋”思想,堅持上下聯動、條塊結合、城鄉共建;把創建重心放到基層,將人力下沉到街道、社區、村鎮、學校和行業窗口單位,把創建工作做到群眾身邊,切實解決居住環境、基礎設施等方面的短板;推動執法力量下沉,嚴格督導考評,突出正向激勵,務求實效。
戰鼓陣陣,馬蹄聲疾,全國文明城市創建之路只剩最後一公里。
400萬江城人民帶著美好的願景,在最後衝刺的路上勠力同心,攜手同行,為暢享文明衛生之美,共赴文明衛生之約、共建文明衛生之城,用熱血和激情悉心培育文明衛生這朵並蒂蓮,期待早日燦爛綻放。
綜合治理凈化環境 市容市貌換新顏
凈化美化市容環境,構建和諧宜居城市,吉林市以深化整治違法建築、治理野廣告、治理工地等專項行動為主要抓手,將清臟、治亂、糾違作為突破口,全面實施市容環境提升攻堅,不斷提升城市治理水準。
全面改善市容環境衛生。在天氣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每天出動10台真空吸塵車對城區道路開展除塵作業。今年1月至3月,吉林市城管執法局對全市130條一、二級街路開展循環作業;4月至6月,組織各城區、開發區對全市368條街路開展機械化洗掃、灑水作業,確保其中176條主次幹道機械化清掃率達100%。累計出動真空吸塵車952台次,作業里程4.39萬公里,城區道路環境衛生得到整體提升。
持續加大野廣告治理力度。為進一步提升城市文明形象,吉林市提出“四個一律”工作標準和“清、查、懲、封”的具體措施,開展野廣告治理百日攻堅行動。他們購置6台新式清洗機,增設便民廣告粘貼板1127塊,達到了疏堵結合的目標,市管100條主街路做到了隨見隨清。同時,強化對違法行為人的持續打擊力度,依法立案查處野廣告案件13起,野廣告治理成效顯著提高。今年上半年,城管執法部門還對全市主、次街路各類戶外廣告進行普查,拆除重點區域的違規超期樓體廣告89處、大型樓頂廣告22處。
深化整治違法建築。今年上半年,吉林市組織調度各城區、開發區城管部門完善拆違臺賬,劃區分片明確推進時限,依法下達法律文書,積極動員違法行為人自行拆除違法建設。2019年,全市直屬單位共拆除違法建築3871處,其中,市直屬單位拆除658處,完成263.2%;各城區執法部門拆除3213處,完成136.7%。超額完成存量違建拆除任務。今年上半年,又完成全市541處違法建設拆除任務,如期完成計劃目標。
打造標準化示範工地。今年上半年,吉林市面向全市71個建設單位、運輸企業以及車主、司機,發放《致全市建築工地、散流體運輸企業及業主的一封信》600余份,營造了良好的輿論氛圍;強化源頭治理,督導運輸車輛按照規定密閉,防止沿途散落,污染城市道路;通過實行“代履行”等執法手段,有效解決了建設施工單位、建築垃圾排放工地污染路面整改不及時問題;同時,加強區域網格管理,採取日常巡查與夜間流動巡查無縫銜接工作模式,累計糾正未按規定苫蓋的運輸車輛62台次,出動路面清洗車輛116台次,清洗道路面積達1.6萬平方米。
整治靜態交通秩序 文明停車樹新風
如今的江城,機動車禮讓行人、行人自覺走斑馬線,已漸成習慣。為全面提高靜態交通管理水準,有效治理停車難及亂停車問題,推動停車産業良性發展,吉林市圍繞13個核心片區,舉全市之力開展靜態交通秩序綜合整治行動。
整合停車資源,增劃停車泊位。今年上半年,吉林市城管執法局聯合交管部門,已完成對全市主次街路、巷道衚同的普查、登記等工作,並以“應劃盡劃”為原則,制定出臺了停車泊位設計方案及施工圖。2019年,吉林市共清理僵屍車1383台次,新施劃停車泊位13722個。本年度停車泊位施劃範圍共分39個片區進行,年底前預計增設停車泊位8000個。
強化日常管理,改造升級停車場。吉林市結合老舊小區改造、市政道路維護等工程,在吉林大街、松江路等景觀路開展車輛停放精細化管理試點工作。建立全市靜態停車管理應用平臺,提升停車管理服務智慧化水準。目前,通過強化日常管理,吉林市區內各停車場運行正常,初步實施對部分停車場的改造升級。其中人民廣場、社保中心兩處停車場技術改造升級工作已完成,實現了車輛出入智慧識別及繳費,周邊停車秩序也得到有效改善。
整治亂停車行為,拆除違章“路障”。今年,吉林市重點整治清理“僵屍車”“地樁、地鎖”等侵佔停車泊位及其他未按規定停放車輛問題。各相關部門將拆除擅自搭建的棚、亭、廈等各類違法建(構)築物,釋放停車資源;清理長期停放的“僵屍車”和清除影響正常停車的地鎖、石墩、鎖鏈、錐筒、欄杆等各類障礙物,實現“還位於車”。
運用技術手段,促進資源高效利用。在整治中,城管執法部門還將依託行政執法指揮平臺,運用手持終端、電子車牌、停車誘導等技術系統,促進停車資源的高效利用,與臨街且擁有可停車院落的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溝通協調,嘗試在夜間和非工作日向社會開放院落停車。同時,適當利用閒置空地設置經營性臨時停車場,並積極探索大型住宅區地上及地下閒置停車位市場化利用途徑,最大限度挖掘停車資源潛力。
規範市場經營秩序 提升文明塑形象
吉林市實施經營秩序提升攻堅,一方面,加快推進城區農貿市場改造升級,同步開展整治食品安全專項行動,加強市場監管、保障市場供應、維護物價穩定,用實際行動為人民群眾築牢“菜籃子”安全防線,另一方面,深化整治校園周邊環境專項行動,創建環境示範校園,打造乾淨、文明、安全、有序的美麗吉林。
推進室內農貿市場改造升級。近期,吉林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監管人員深入農貿市場,先後走進船營區榮茂源創業市場、豐滿區江山市場、高新區大正泰市場、昌邑區松江農貿市場、龍潭區的蘇州街商場,與市場開辦單位負責人、經營商戶深入交流,並重點對進口水産品購銷、人員管控、場所消殺、環境衛生、硬體設施、食品安全、創城氛圍等措施落實情況進行檢查。對檢查中發現的問題,現場責令農貿市場責任主體和經營者立行立改,進一步規範市場經營秩序。
開展食品安全百日攻堅戰。吉林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繃緊食品安全防線不放鬆,對全市專業冷藏冷凍庫進行了督查、排查。自6月17日至23日,開展了城區專業冷藏冷庫和前店後(庫)從事海産品、水産品及牛羊肉、禽類産品貯存環境和進貨渠道的督查及排查。重點督查了城區7個分局的13戶冷藏冷凍企業,並要求轄區市場監管部門對全地區101個從事冷藏冷凍庫經營企業進行逐一摸排,有效地排查和堵住了因冷藏冷凍庫漏洞帶來的食品安全隱患,為江城人民營造健康安全的生活環境。
深化整治校園周邊環境。吉林市綜合施治提升校園周邊市容管理標準,結合學校作息時間,採取部門聯動、人定車巡、延時執法等方式,持續加大校園周邊環境整治力度。2019年,吉林市城管執法局深入全市109所學校開展宣傳教育,累計發放宣傳單1526份,清理流動經營1.3萬餘人次、佔道堆放7340處、建築垃圾432處、違規廣告6164處,打造了吉林一中等35所中小學校周邊環境示範區。今年上半年,該局提前做好全面開學準備,已與轄區各院校建立溝通聯繫渠道,充分落實網格化管理機制,並初步實現視頻監控信息共享,增加了智慧管控手段,校園周邊環境治理工作穩步推進。
加強基礎設施建設 城市立體功能強
為進一步提升城市形象,豐富城市內涵,吉林市加強基礎設施建設,著力完善城市功能,深入開展修繕街巷道路、維護公共設施、改善“如廁難”等專項行動,切實提升市民群眾的幸福感和獲得感。
集中治理市區道路,改善群眾出行環境。吉林市以暢通百姓出行“最後一公里”為目標,對城區街巷道路進行全面排查,並牽頭組織市、區各部門迅速開展維修工作。今年上半年,共計啟動了2項道路應急修復工程、12項大中修工程、3項2019年續建工程,對吉林大街、北京路、解放路、天津街、桃源路、廈門街等248條主次幹路及街巷衚同進行集中治理,實施道路補坑約17.6萬平方米,道路灌縫約21萬延長米,道路大中修面積26.06萬平方米,路標設施維護241根,橋梁限高架維修6次,更換防沉降井蓋91套,恢復市管挖掘道路約1390平方米,為市民創造便捷、通暢、整潔、安全、舒適的出行環境。
維護城市公共設施,美化綠化亮化城市。吉林市結合街路、公園廣場改造工程,及時做好種植補栽、樹木修剪等工作,加大主次幹道、公園廣場的綠地保潔力度,同時,充分發揮城市管理指揮平臺的協調指揮監督作用,加大街路兩側通信、電力交接箱體、公交候車亭等設施維護力度,做到該維護的維護、該更新的更新、該拆除的拆除。市城管執法局在對喬灌木、花卉栽植場地進行全面清掃和整理的基礎上,于4月下旬開始全面開展栽植、鋪植、補植工作。截至目前,已完成栽植喬灌木2.1萬株,花卉100萬株,鋪植、補植草坪20公頃,松江中路、吉林大街、解放大路等主要街路綠化標準得到大幅度提升。
建設資源型生態公廁,解決百姓“如廁難題”。今年,吉林市擬新建改建水洗公廁30座,現已完成選址、踏查、設計等前期工作,正在辦理招標前期手續。市城管執法局通過建立“廁所開放聯盟”,鼓勵和動員公共機構、商家業戶對外開放自有水洗廁所,緩解全市建成區公廁數量偏少、佈局不合理等問題。截至目前,“廁所開放聯盟”已有成員單位136家,內部水洗廁所全部免費對外開放。同時,增加和規範公廁指引標識設置,加強公廁維護、保潔管理,配套建設無障礙設施,確保水洗公廁衛生整潔、設施完好,實現“建得夠、管得好、找得著”的工作目標。
改善提升人居環境 群眾幸福綻笑顏
近年來,吉林市委、市政府把“雙城同創”作為最大的民生工程來推進,不斷豐富工作內涵,創新方式方法,推動從環境衛生治理向全面社會健康管理轉變,城鄉人居環境大變樣。
紮實推進老舊小區改造工作。吉林市成立老舊小區改造工作領導小組,先後召開老舊小區提質座談會20余次,著力解決存在的突出問題;制定出臺《吉林市2020年老舊小區改造工作實施方案》,統籌規劃任務目標,指導各區按照“七步工作法”(項目論證、擬定計劃、計劃確定、方案設計與審查、前期工作、項目實施與監督、項目驗收),著力強弱項、補短板、上水準。在具體工作中,市住建局堅持“共同締造”理念,推行“五共”機制,充分徵求民意,在計劃改造的小區中發放調查問卷1.4萬份,以群眾需求為導向,有針對性地對38個老舊小區進行綜合宜居改造。採取“改造+”的模式,為居民提供各類配套公共服務。實行“一區一案”,推行“改造+物業”模式,有效落實建後長效管理機制,努力實現城市社區居住環境顯著改善。
目前,各小區改造方案已制定完成並在小區內公示,充分徵求居民意見,同時報專家組評審。正在進行前期手續辦理和小區內違建拆除工作。按照計劃,吉林市在2020年將改造老舊小區38個、住宅樓249棟,惠及居民2萬戶,總投資4.7億元。
加快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吉林市加快補齊全市農村人居環境的突出短板,確定了清理農村生活垃圾、清理村內溝塘、清理畜禽養殖糞污等農業生産廢棄物、改變影響農村人居環境的不良習慣、建立農村環境衛生管理長效機制等“三清一改一建”5個方面、24項任務和村莊清潔整治36項重點工作。今年上半年,市農業農村局全面開展村莊清潔行動,清理農村生活垃圾12.6萬噸,清理溝塘8122公里、清理農村道路6700公里、清進公共場所2082處、清理畜禽養殖糞污等農業生産廢棄物5.47萬噸、發放宣傳資料10萬份、拆除各種廢棄建築物630余處、清理庭院27.1萬個,組織農民參與村莊清潔行動19.9萬人。
同時,穩妥推進農村“廁所革命”,目前,已完成改廁任務25310戶,預計年底前1.6萬戶任務全部完成。組織創建省級美麗鄉村,開展美麗庭院、乾淨人家評比,積極創建三A級示範村,推進綠美鄉村建設,全面改善農村人居環境。
記者手記
讓細節改變生活
“雙城同創”,關乎市民的幸福感和獲得感;雙城同創,作為一項重大民生工程,吉林市上上下下表現出前所未有的緊迫感和必勝信念。
自從6月16日召開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國家衛生城市“百日攻堅戰”動員大會,吉林市黨員幹部率先行動起來,帶動全市廣大群眾,真抓實幹,掀起“雙城同創”新熱潮。
記者通過一系列採訪發現,從市直相關單位到各城區都首先鎖定目標,牽住“雙創”這一民生工程的“牛鼻子”,把解決群眾關注的重點、難點問題當做發力點;將清臟、治亂、糾違作為突破口,緊盯細節,逐一排查,千方百計破解難題;像能工巧匠醉心於精雕細刻——哪有短板、哪有不足、哪待提升,從市直相關部門到各城區、開發區分頭挂圖作戰,一幀幀細描,一格格精修。
我們看到,一處街邊違建的清除,為日常出行減少了阻礙;一次斑馬線前的禮讓,為交通順暢提供了便利;一處墻面小廣告的清理,為居民帶來舒適的周邊環境……這許許多多的細節,組成文明城市的美麗圖景;這些細節的改變和疊加,成為吉林市“雙城同創”成果的鮮明印證。
所有這些可喜的變化,不單依靠和等待市民素質的提升,還需要解放思路,打開思路,從制度設計、硬體建設到管理方式提供強有力的保障。
要清臟治亂,他們引進真空吸塵車、購置新式清洗機;為防治施工作業污染城市道路,他們實行“代履行”執法手段,進行區域網格管理,採取日夜巡查無縫銜接模式;停車資源緊張,他們就想方設法增劃泊位,改造升級停車場,拆除違章“路障”,開設臨時停車場,實現停車資源效益最大化;百姓如廁難,他們興建資源型生態公廁,新建、改建水洗公廁,建立“廁所開放聯盟”,努力實現“建得夠、管得好、找得著”。
“雙城同創”,正在從細微處改變江城人民的生活,讓文明之花在每個城市管理的細節裏綻放。
城市的文明,説到底就是人的文明;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只有參與者,沒有局外人。採訪中的所見所聞,讓我們堅定了一個信念:在吉林市委、市政府的領導下,400萬江城人民必將團結一心,眾志成城,共同爭做文明禮儀的傳播者、健康習慣的踐行者、雙城同創的參與者、城市形象的維護者,讓共同呵護的文明幸福之花在松花江畔傲然綻放!(吉林日報記者 李婷 姜岸松 丁美佳 圖片除署名外均由吉林市城市管理行政執法局和吉林市市場監督管理局提供)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