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老外在吉林    |    直觀中國    |    視頻    |    原創    |    熱點專題    |    特色産業    |    市州新聞    

“吉林一號”衛星、無人機、無人船齊上陣 長春市迎來生態環境精準治理新時代
2020-08-03 09:53:01來源:長春日報責編:路晶森

  原題:“吉林一號”衛星、無人機、無人船齊上陣 我市迎來生態環境精準治理新時代

“吉林一號”衛星、無人機、無人船齊上陣 長春市迎來生態環境精準治理新時代

  藍天白雲下的長春奧林匹克公園與綠樹青草相互映襯,形成一幅壯美通透的城市畫卷。長春市依託信息化技術實現精準治污,今年空氣優良天數力爭達到85%以上。 賈春文 攝

  長春日報8月3日訊(記者 楊洪倫):在距離地球656千米的太陽同步軌道上,“吉林一號”衛星每週都會經過長春,並掃描一幅最新版的高清長春地圖。

  利用“吉林一號”衛星遙感監測管理系統,每週生成一幅高解析度的長春生態環境地圖。哪出現了一堆建築垃圾、哪的水顏色發生了變化、哪的煙囪冒出了黑煙……一切都精確到點,依託精準的信息化技術,今年,長春市將力爭空氣優良天數達到85%以上,全面消滅劣V類水質,達到國家和省考核標準,全面打贏污染防治攻堅戰,為長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生態環境支撐。

  幅員面積大、環保人員少,這一生態環境治理的短板,在信息化技術的廣泛引用中逐漸得到破解。

  衛星數據用起來——“吉林一號”衛星提供的高解析度地圖,能夠直觀顯示污染源分佈情況,環保人員無需挨個排查,可以“按圖索驥”,節約了大量人力、物力特別是時間成本,更提高了管理精度。

  無人機飛起來——河流灘塗地帶,環保人員難以進入,專業第三方人員就用無人機進行拍攝,使污染源無處藏身。

  無人船開起來——新立城水庫、石頭口門水庫等水源地核心保護區不允許人類活動,環保人員就設定好取樣深度參數,把無人船開到指定取樣點位,遙控設備進行深度取樣。

  ……

  精準的信息化手段,為生態環境治理提供了精確支撐。今年年初以來,長春市生態環境治理全面進入“挂圖作戰、精準治污”新時代,治理效能顯著提高。

  近年來,長春市不斷強化控煤、控氣、控塵、控車、控燒“五控”舉措,強力推進藍天保衛戰。全市16台20萬千瓦及以上燃煤發電機組,全部實現超低排放改造;建成區10蒸噸以下燃煤小鍋爐淘汰率達到100%,淘汰20蒸噸以下燃煤鍋爐180台;排查整治工業爐窯401台,關停取締85台;完成“散亂污”企業整治2318家;城市主次幹道機械化清掃率100%……

  中國環境監測總站的數據顯示:2019年長春市空氣品質綜合指數為4.19,比2013年降低2.88,降幅達到40.7%。

  在市生態環境局一間會議室內,墻面上挂著一張張圖,哪條河流哪個斷面存在什麼問題、解決方案是什麼、解決時限是什麼、責任人是誰等,都標注得清清楚楚。

  南四環南伊通河東岸1.0公里處,東南污水處理廠排污口,一米多深的水體清澈見底,每天都有10萬多噸達標排放水注入長春“母親河”,滋養城市。

  近年來,長春市把水污染防治作為一項重要政治任務積極推進,堅持建設與管理同向發力,碧水保衛戰全面提速增效。

  截至2019年年末,地表水國省考核斷面靠山南樓、磚瓦窯橋、龍家亮子歷史性消滅劣Ⅴ類,全市地表水水質改善幅度排名全國第五位。地級及以上城市主要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100%。

  為確保如期完成藍天保衛戰目標,市生態環境局成立了環境空氣品質提升工作專班,深入落實《長春市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實施方案》和《打贏藍天保衛戰“一微克”行動計劃》,全面加大城市揚塵和揮發性有機物的整治力度。運用“吉林一號”衛星遙感監測管理系統盯牢污染源,並通過細化標準、明晰責任、規範管理、量化考核,依法、科學、精準治理揚塵污染;全面推進揮發性有機物科學治理和精準管控,全力遏制臭氧(O3)污染。

  為確保如期完成碧水保衛戰的目標任務,長春市創新實施“查、測、溯、治、評”系列綜合治理措施,成立了飲馬河流域水質提升工作專班。立足流域系統治理,推行圖表化、清單化、手冊化、模板化、機制化“五化”工作模式;以行政區域為單元,實施問題清單、任務清單、責任清單、項目清單“四個清單”系統管理。

  今年,長春市將全面打好藍天、碧水、黑土地保衛戰,加強重污染天氣應急響應,切實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加大綠色建築推廣力度,全面打贏污染防治攻堅戰,為850萬長春人創造更加美好的生活環境。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