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老外在吉林    |    直觀中國    |    視頻    |    原創    |    熱點專題    |    特色産業    |    市州新聞    

長春經開區:美麗鄉村傳遞“幸福密碼”
2020-08-17 09:16:14來源:長春日報責編:路晶森

  原題:經開區:美麗鄉村傳遞“幸福密碼”

長春經開區:美麗鄉村傳遞“幸福密碼”

  乾淨整潔的黎明村。 (圖片由經開區新聞信息中心提供)

  長春日報8月17日訊:改變,正在發生著。

  昔日泥濘的土路變成柏油馬路、水泥路;原本有些破舊的圍墻被重新修建,農家小院變得整潔舒適;家門口新建了文化廣場,成為村民茶余飯後休閒的好去處;自來水管接到家裏……在經開區這片美麗的土地上,一個個村莊正孕育著新的嬗變。

  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建設美麗宜居鄉村,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一項重要任務。經開區黨工委、管委會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吉林重要講話重要指示和關於“三農”工作重要批示精神,積極響應省、市號召,高度重視全區農村人居環境集中整治工作,科學規劃,整合資源,因地施策,以建設美麗宜居村莊為目標,以基礎設施、飲水安全、農村垃圾治理、污水治理、廁所改造和村容村貌提升等方面為主攻方向,凝聚全區之力,繪就“美麗鄉村”新畫卷。

  通過多日的採訪,本次報道將選取四組片段,展現經開區農村人居環境集中整治工作給當地鄉村帶來的巨大變化。

  片段一

  69歲環衛工人:村保潔工作“越來越有幹頭”

  在興隆山鎮安龍村的安龍新村幹了4年多的環衛工作,69歲的胡阿姨覺得這個工作“越來越有幹頭”。她説:“在村裏住了30多年,以前搞衛生很辛苦,現在這裡環境弄得好,明年我還繼續做。”

  胡阿姨叫胡春娥,是安龍新村的環衛工人。“早些年這裡都是泥巴路,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想乾淨都難,那個時候做保潔真叫一個累。”談及此前的經歷,胡阿姨直搖頭,“以前,多數村民的衛生意識不高,回收、運輸垃圾很費勁,一天下來腰都直不起來。”

  從2018年開始,經開區全面開展農村人居環境集中整治工作,安龍新村成為先期引領的示範村。

  如今的安龍新村,道路已改造為瀝青路面、水泥路面和方磚路面,兩側安裝了太陽能路燈,家家戶戶接通自來水,村民們都喝上了放心水……

  村裏的變化讓胡阿姨格外興奮。白墻灰瓦、綠樹紅花,村民家門口也進行了統一硬化,更換了舊門舊窗,清理了散亂的堆放物,全村農家庭院錯落有致。“瞅著心裏就敞亮。”胡阿姨開心地説。

  新變化給胡阿姨帶來的最大感受,就是曾經運輸垃圾使用的人力推車變成了電動保潔車,村裏每天的垃圾量減少了,村民們都自覺地將垃圾打包放到垃圾桶裏。

  如今,安龍新村的生活垃圾清理、村內保潔已進入常態化,不僅在村民家門口擺放分類垃圾桶,同時還配備了包括胡阿姨在內的多名保潔員負責日常清潔工作。

  從7點鐘開始,上下午各一次,每次三四個小時的行程,貫穿了胡阿姨在安龍新村的一天。“以前垃圾都是直接被堆到路邊,泔水經常滲到地上,村民對此意見不小。”把一戶村民家門口的垃圾倒入垃圾車裏後,胡阿姨伸了伸腰説,環境變美了,村民的衛生意識也提高了,亂扔垃圾的變少了,自覺維護衛生的人多了起來,衛生搞起來省力不少。

  “廁所革命”也在安龍新村開展起來。遵循村民們的意願進行改廁,家家戶戶擺脫了旱廁臟、臭的困擾;同時在村中心建立公廁,為村民及外來人員提供方便衛生的如廁環境。基礎設施的改善,不僅改變了村民的居住環境,也潛移默化地影響著村民的生活習慣。

  庭前花團錦簇,院後綠樹成蔭,村道潔凈如新,這是夏日的安龍新村給來訪者帶來的視覺享受。為了配合“美麗鄉村”建設,安龍新村進一步完善村規民約,新建的文化活動室為村民提供乒乓球等活動設施,新建的寬敞整潔的文化廣場豐富了村民的業餘生活,新設的宣傳欄及時通知村民村內發生的大事小情,到處是村民喜聞樂見的文化墻,村屯面貌煥然一新,村民滿意度顯著提升。

  “廣場對面的墻壁上畫了黨建、孝老敬老、扶貧宣傳畫,現在村民喜歡聚在這裡,跳跳舞,唱唱歌,聊聊天,生活別提有多美了。”胡阿姨説。

  片段二

  繁茂古樹見證美麗鄉村蝶變

  在經開區東方廣場街道三道村二社,有一棵樹齡達300年的古榆樹,粗壯的枝幹,繁茂的枝葉,翠綠的古榆樹不僅煥發著勃勃生機,也見證了當地的發展。“這棵樹從我記事起就這麼高大,聽老一輩人説有幾百年的歷史。”60多歲的馮大爺談及這棵古榆樹,話語間滿是自豪感。

  站在樹下遠遠望去,乾淨平整的街路通到各家各戶。道路兩旁、房前屋後綠植掩映,滿目翠色中,一堵堵紅色圍墻點綴其間,伴著和煦的暖風,幸福感撲面而來……

  俗話説“前人栽樹後人乘涼”。這棵古榆樹默默地陪伴著這裡的每一個人。一位村民説,每當累的時候就會想起這棵樹,在這裡乘涼,聽著風吹動樹葉的沙沙聲,心情就好起來了。

  歷經300年,古榆樹依然枝繁葉茂,成為三道村二社一道獨特的風景,也見證著這個村屯美麗的蝶變。

  如今,在古榆樹不遠處,曾經的空地被打造成一座文化廣場,成為大家休閒娛樂的好去處;曾經垃圾滿地的廢品收購站被清理出來,栽種上一株株綠植;原來曾被散亂堆放在路邊的玉米,也“住上”了新設計的“玉米樓”;而新建的“綠化長廊”,更是將村屯裝扮得分外美麗……

  “三道村二社總面積約108公頃,戶數71戶,居民464人,按照農村人居環境集中整治三年規劃的總體要求,自2019年9月起,我們成立了街道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小組,派專人進駐現場協調整體改造工作,全面對該社道路修建、自來水入戶、院墻美化、村屯綠化、基礎公建設施等工程進行提升改造。”東方廣場街道辦事處相關負責人介紹。截至目前,三道村二社全長約2.1公里的道路已全部修建完畢,農改廁已全部完成,修建完成公廁1個,自來水全部入戶。“接下來,我們將本著‘應綠盡綠’的原則,對村屯空地進行統一綠化,打造原生態示範社。”該負責人説。

  村民的家園整潔了,居住的環境舒適了,臉上的笑容更多了。古老的榆樹在靜靜地見證:這裡留住了碧水藍天。

  片段三

  “美麗鄉村”建設 村民唱主角

  鄉村美不美,村民説了算。

  東方廣場街道三道村二社村民家的圍墻顏色,由大家共同決定涂成了喜慶的紅色;黎明村東溝社的廁所款式由村民投票選出……在兩年多的農村人居環境集中整治工作中,經開區積極調動村民的積極性,關注村民的想法,讓村民來當主角。

  “讓村民得到實惠,看到好前景,這樣才能夠更好地激發村民的參與意識和創造性,共同推進美麗鄉村建設。”在整治工作中,經開區充分尊重村民的主體權益,重視和採納村民的合理意見和建議,急村民所急,想村民所想,為村民辦急事、辦實事。

  通過逐戶拜訪,加大宣傳力度,使村民對農村人居環境集中整治工作的認知進一步深化,一些村民不僅自行拆除了違建,還清理了佔道堆放物,為整治施工提供有力保障。在施工現場,村民們更是自發幫忙,還將自家種的番茄、海棠果拿給施工人員品嘗。

  通過村民自薦等方式,在每個社選出三到十名群眾代表,組成義務監督小組,全程參與工程建設。同時,各村通過入戶宣傳、發放宣傳冊等辦法,鼓勵村民對自家庭院衛生進行整治,對院墻邊、庭院內積存的各類堆放物進行全面清理,使在村屯乾淨的基礎上向庭院乾淨方向努力。

  為推動清潔整治由村內公共空間向庭院延伸,由村村乾淨向戶戶乾淨推進,經開區結合“美麗庭院”、“乾淨人家”創建工作,積極發動農戶,形成“全民大掃除”的勞動氛圍,以家庭為單位全面清理庭院衛生,及時清理農戶房前屋後及庭院內積存的各類垃圾、污物,清理亂堆亂放的各種物品,拆除廢棄建築物,累計清理生活垃圾200余噸。同時,經開區對2019年評選出的“美麗庭院”、“乾淨人家”進行復檢,對表現好的農戶予以鼓勵,對相對較差者提出限期整改要求。

  “環境變好,大家的精氣神也更足了,都在比著過日子,爭創‘美麗庭院’‘文明家庭’”。村民們説。

  “通過採取‘美麗庭院’‘乾淨人家’評選創建、完善村規民約等方式,做到全民參與共建美麗家園,改變了過去‘幹部幹、群眾看’的消極現象,群眾成為農村人居環境集中整治行動的一股重要力量,使美麗鄉村建設在快速推進的同時也保證了品質。”經開區相關負責人説。

  片段四

  環境美,造就幸福指數“美”

  “我平時就喜歡養花養草,打造一個宜住宜賞的綠色庭院,客人來了,一進門就能感覺到生機勃勃。”走進安龍新村村民劉亞平的家,只見在白墻灰瓦的映襯下,家門口的花池裏種的雞冠花格外美麗;庭院內也是整潔美觀,小院子裏還種著柿子、辣椒、生菜、小蔥等。劉亞平開心地説:“以前是住在城市裏的孩子不願回來,現在是回來了就不願走了。”

  和劉亞平有著同樣幸福感的村民何亞芬也對鄉村的變化欣喜不已,“幸福生活,到處充滿陽光。”何亞芬説,別看她已經70歲,但感覺生活有奔頭兒,“現在不僅鄉村美了,道路乾淨了,生活環境越來越好了,而且鄰裡關係更和諧了。每天晚飯後,我們都要出去散散步,到文化廣場鍛鍊身體。”

  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是關係到千家萬戶的大事、實事,經開區高度重視此項工作,不僅成立了領導小組、辦公室、指揮部,還建立了重點工作任務調度機制,使用“三圖兩表一清單”工作模式,挂圖作戰、倒排工期。街鎮指揮部強化靠前指揮,領導包保整治村、機關幹部駐村、執法大隊下沉各屯,現場研究整治工程開展過程中發生的各類難點、重點問題,通過工程聯絡單方式落實問題解決。

  “以點帶面、示範引領,突出重點、分步實施”,這是經開區農村人居環境集中整治的原則。經開區計劃總投資2.4億元,整治3年內無拆遷計劃的6個村莊,即東方廣場街道三道村、楊家村、黎明村,興隆山鎮分水村、隆東村、安龍村,計劃新建道路25.5萬平方米,既有河道改造3.89萬平方米,新建排水溝8.3萬米,接通自來水15.95萬米,覆蓋率達到100%,新建路燈409盞,新建太陽能監控304座,新建公廁39座,各村綠化率超過30%以上,建設文化藝術廣場2處。此次改造將惠及3800余戶,合計1.1萬餘人。

  “2019年,我們重點打造了東方廣場街道黎明村東溝社、興隆山鎮安龍新村;2020年,將重點打造東方廣場街道三道村二社、黎明村東西前社,興隆山鎮分水村。”據經開區相關負責人介紹,截至目前,整治主體工程已全面完工。共鋪設混凝土道路15.2萬平方米、瀝青道路4.5萬平方米,村屯道路條條暢通;共接通自來水12.1萬米,6個整治村實現自來水全覆蓋,徹底解決全區農村安全飲水問題;共新建排水溝2.2萬延米,有效將雨水引入附近溝塘;垃圾中轉站陸續完工;全面完成改廁任務;計劃新建公共廁所36座,已完成主體34座,現正在進行外墻塗料及室內裝修工程,預計8月30日前完成……

  “環境好了,心情好了,生活不比城裏差。”村民們開心地説。(撰稿 宋莉)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