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老外在吉林    |    直觀中國    |    視頻    |    原創    |    熱點專題    |    特色産業    |    市州新聞    

奔向藍天——“長光衛星”創新發展走筆
2020-09-20 16:05:18來源:吉林日報責編:趙銀平

  原題:奔向藍天——“長光衛星”創新發展走筆

  9月15日,從我國黃海海域傳來振奮人心的消息,長征十一號運載火箭成功將9顆“吉林一號”高分03衛星發射升空。這是我國首次在海上以“一箭九星”的方式發射衛星,創造了我國航天發射的新紀錄。同時,也使“吉林一號”在軌衛星達到25顆,在茫茫蒼穹,吉林這張名片愈加閃亮。

  長光衛星技術有限公司成立於2014年12月1日,是我國第一家商業遙感衛星公司。2015年10月7日,由公司自主研發的“吉林一號”組星成功發射,開創了我國商業衛星應用的先河。“吉林一號”衛星開創了多個第一,已成為我國目前最大的商業遙感衛星星座,星座對全球任意地點的一天重訪能力達到7至9次,最快可在11分鐘內實現對應急任務的響應。

  多少年,吉林人在振興老工業基地的征途上仰望蒼穹,如今,當我們俯瞰世界,才發現這邊風景獨好。

  隨著“吉林一號”實現直線超車,吉林省航空航天産業異軍突起,形成了産業集群,吸引了人才聚集,帶動了相關産業,充分展示了我省創新驅動的重大科技成果。

  崛起一座“新城”

  在長春新區北湖開發區,“吉林一號”催生了一座“新城”,這就是航天信息産業園。

  從空中看既像“天”字也像“王”字的主體建築,彰顯著“追星人”問鼎航天的激情。

  航天信息産業園佔地面積21.6萬平方米,集衛星研發、生産、檢測、試驗于一體,建設了KM6000空間環境模擬試驗系統、1000立方米混響實驗室、20噸振動臺以及輻射定標系統等一批先進設備系統,具備年産30顆衛星、200架無人機能力,並將逐步形成以衛星研發與生産為核心的全産業鏈集群。

  産業園從運籌之初就有一個很高的起點。長光衛星技術有限公司辦公室主任韋樹波介紹:“目前,所有項目都在産業園內開發完成。從綜合人才技術儲備、成功項目經歷,到研發基礎設施和地面運營管理等多個方面,公司已經擁有從衛星研發、生産、測試、發射、運營以及數據應用開發等全産業鏈的成熟技術優勢及業務基礎。”

  以“吉林一號”衛星項目為核心的吉林省航天信息産業園,也帶動了機械製造、光學製造、光電傳感技術以及遙感信息技術的發展。項目上游有200余家企業為其配套生産所需的相機反射鏡、衛星姿軌控部件、相機結構件,CMOS高性能圖像感測器等關鍵核心部件。項目下游有30余家政府、高校、科研院所和近百家企業依託其進行遙感信息開發。這不僅為我國航天産業帶來深刻變革,更為吉林省的振興發展提供了強勁動力。

  打造一方人才高地

  人才興則事業興。搞創新,沒有人才,猶如空中樓閣。

  長光猶如一顆冉冉升起的新星,吸引大批人才逐光而來。

  公司一直注重高素質人才隊伍建設,堅持踐行“待遇留人”“事業留人”“感情留人”的人才引進策略。截至2020年8月底,公司員工總數達到502人,具有碩士學位以上人員佔80%,為後續研發創新、生産管理、市場開拓儲備了充足力量。

  為全面提升員工的專業技能水準,激發研發人員原始創新,公司根據人才狀況和發展目標,制定了全面專業培訓方案,保證每人年均培訓時間達40課時以上,以加速員工的成長,逐漸形成人才梯度。

  為了穩定人才、激勵員工,公司開展並完成了多次骨幹員工配股工作。同時,公司先後累計為骨幹員工發放101輛奧迪A3交通車,持續發放具有競爭力的獎金以及組織形式多樣的工會活動,提高員工的歸屬感、榮譽感,大大激發了員工工作積極性。

  充滿朝氣、求真務實、奮發有為、勇於創新。這裡的科研人員有種共同的氣質,無論男女,他們都背著很大的雙肩包,步伐很快,乾淨幹練。時間安排精確到半個小時,昨晚還在千里之外,今天就回到了崗位,明天又要再出差,這是長光人習慣的日常。

  據統計,公司成立5年多來,科研人員共獲得授權專利84項,正在申請57項,發表相關論文103篇。

  再創一個産業

  共同的努力在時間枝頭結下碩果。

  今年,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吉林期間,走進長春新區規劃展覽館,了解新區規劃建設情況。在長光衛星展區,總書記仔細觀看了長光衛星的産品,並詢問了“吉林一號”相關發射情況。

  “吉林一號”衛星數量增至25顆,具備全國5米級多光譜一張圖每年更新4次,全國亞米級一張圖每年更新3次,全球一張圖每年更新2次的能力。通過統籌用戶需求,先後向政府、學校、企業及社會大眾提供了高效、高品質的遙感信息服務,創造了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現在的長光衛星技術有限公司已經發展成為國內唯一集衛星研發、生産、發射、運營到應用全産業鏈運行的商業公司。”省科技廳相關工作人員介紹説,産業鏈條的形成,助推著省內航天事業的發展。

  以奧普光電、長光宇航以及長光辰芯等為代表的200余家企業為“吉林一號”衛星配套生産所需的相機反射鏡、衛星姿軌控部件、相機結構件、CMOS高性能圖像感測器等關鍵核心部件;吉林省林業廳、吉林大學、東北地理所以及吉林人保財險等為代表的30余家政府、高校、科研院所和近百家企業依託“吉林一號”衛星數據進行遙感信息開發。

  “從前,許多人認為衛星關乎科技和生活,其實它也帶動著經濟産業的發展。”長光衛星技術有限公司黨委書記、副總經理賈宏光説,“未來公司將依託航天信息産業園,通過吸引上下游企業進駐,著力打造‘大眾開發,萬眾創新’的創客平臺,並將逐步形成以衛星、無人機研發生産到遙感信息加工、應用的産業集群,推動商業航天産業化發展。”

  在激烈的競爭中,惟創新者進,惟創新者強,惟創新者勝。“吉林一號”作為省內科技創新驅動發展的“成果擔當”,正持續釋放著無窮活力。 

  織成一張網

  9月15日,“吉林一號”高分03系列衛星發射升空,“吉林一號”衛星製造模式真正地由“研發”轉向“生産”,“吉林一號”衛星星座建設進入高速組網階段。這大大加快了星座建設速度。

  “系統建成後會形成全球任意點10分鐘以內重訪能力,而要達到這一目標,需要138顆衛星同時在軌運行。目前,‘吉林一號’衛星星座已有25顆衛星,具備每年覆蓋中國7次、覆蓋全球2次的能力。”科研人員們有著自己的浪漫,他們腦海中出現的藍圖,往往是超前的。“星座能夠實現全球覆蓋,尤其是在高山荒漠、深海遠洋等傳統移動通信到達不了的偏遠地方,更具優勢。”

  關鍵核心技術要進行攻關,産業發展要實現良性循環。

  “從廣袤的俄羅斯,到明亮絢爛的拉美,它與地面網絡是相輔相成的。在城市裏,星座能通過互聯網加遙感應用的商業模式服務全球70億人。”韋樹波説。而現在,“吉林一號”已由最初服務林業、農業擴展到服務互聯網公司及新聞媒體。此次發射的“嗶哩嗶哩視頻衛星”所獲的遙感視頻、圖片數據將被製作成科普視頻;“央視頻號”衛星則可以為國內外新聞熱點事件提供獨特的太空觀察視角。韋樹波説:“一方面,隨著衛星應用遙感信息技術範圍不斷拓展,通信容量會不斷擴大。而規模越來越大,成本也會隨之不斷下降;另一方面,通過政府層面的引導、市場層面的實踐,整合資源,通過産業化、商業化運作降本提效,形成産業發展良性循環。”

  隨著商業航天迅速發展,作為衛星通信與互聯網結合的産物,“吉林一號”勾勒出一幅讓人嚮往的商業藍圖。

  腳踏實地,才能仰望蒼穹。

  展望未來,“長光衛星人”豪情在胸,宏偉的藍圖已在眼前:第一階段,在2020年前完成60顆“吉林一號”衛星在軌組網等;第二階段,計劃到2030年前建成由138顆衛星組成的“吉林一號”星座等。“隨著低成本、低重量、高分辨的高分03星研製成功,公司有望在2023年提前完成星座部署。”韋樹波説。

  “吉林一號”以科技創新為發展引擎,正一路高歌,奔向藍天!(吉林日報記者 劉懷 景洋)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