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點點星火 照徹長夜——尋訪我省黨的早期活動足跡
開欄語:
2021年是中國共産黨成立100週年,為記錄好白山松水間無數英烈留下的動人篇章,講述好吉林人民艱苦創業建設幸福家園的砥礪奮進故事,弘揚好賡續百年的吉林紅色基因、紅色文化,奏響慶祝建黨百年的紅色旋律強音,《吉林日報》與中共吉林省委黨史研究室等相關部門聯合,今起推出“追尋建黨百年路奮進吉林新征程”大型主題策劃報道,並開設同題專欄。
專欄聚焦不同歷史階段有代表性的重要事件、人物和地點,回顧建黨百年來吉林大地上那些波瀾壯闊的歷史,探尋不同歷史階段紅色精神的一脈相承,觀照新時代黨領導下的幸福吉林建設,召喚後來人傳承創新、開拓進取,續寫新時代吉林振興發展的壯麗詩篇。
吉林,一片由無數英烈鮮血浸染過的紅色土地。
20世紀初,處於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吉林,舊俗俱在,民智未啟,日俄帝國主義列強的侵略和掠奪,加之奉系軍閥的黑暗統治,讓這裡陷入一片黑暗。
真理之光,穿透烏雲的裂隙,照亮吉林大地!
伴隨著馬克思主義在吉林的傳播,一批在吉林省活動的早期黨員以挽救民族危亡為己任,在黑夜裏播撒革命火種。吉林黨組織發展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白山松水間,到處鐫刻下共産黨人踐行初心和使命的紅色足跡。
依山傍水,吉林毓文中學佔鐘靈毓秀之地,百餘年來,一批批優秀人才從這裡走出,一個個經典和傳奇故事在這裡流傳。“這就是學校的舊址,現在是我們的校史館。”沿著吉林毓文中學黨辦主任林欣所指之處望去,一處古樸的小院掩映在蔥蘢的林木間,朱紅色的大門上方,“吉林毓文中學”幾個大字格外醒目。
以“啟發民智,挽救吉林教育,振興吉林”為辦學目標的吉林私立毓文中學,是早期馬克思主義在吉林傳播的重要基地、吉林新文化運動的發源地和開展反帝愛國鬥爭的中心,雲集了諸如馬駿、楚圖南等一批早期黨員,被社會上譽為“吉林的南開”。
從青磚黛瓦的小院到現代整潔的校園,時空在光陰流轉中穿越交錯。徐徐江風吹過,似乎在輕輕地訴説著那段紅色記憶。
1924年,吉林省第一位共産黨員馬駿受李大釗指派,應聘到吉林私立毓文中學,以教師身份為掩護開展革命工作。他組織讀書會、講演會,向學生介紹進步書刊,啟發學生關注國家前途,肩負起濟民救國的責任。“這些活動很大程度上引導了毓文青年的發展方向,為吉林培養和訓練了大批青年骨幹,使他們成為吉林反帝愛國鬥爭中的中堅力量。”吉林省委黨史研究室王艷梅説。
吉林市向西,百餘公里外的長春,黨的早期革命活動也在秘密進行。寬城區一心街338號,長春二道溝郵局舊址。中國共産黨人在這裡點燃了長春革命鬥爭的火種。
1926年9月,在二道溝郵局和省立二師兩個通訊站的基礎上,黨在吉林省建立的第一個支部——中共長春支部成立。韓守本任書記,黨員有張錦春、劉曠達、王溱等人。同年10月,長春支部的組織名稱改為中共長春特支,直屬中共中央領導,書記韓守本,有黨員5人。
歷史車輪堅毅前行,在百年波瀾壯闊的發展歷程中,中國共産黨人繼承先烈遺志、發揚革命精神,披荊斬棘,奮勇向前。昔日的星星之火,早已成燎原之勢,在新時代吉林振興發展的浪潮中,匯聚成助推高品質發展的磅薄力量。(吉林日報記者 趙乃政 李娜 于小博 劉巍)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