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老外在吉林    |    直觀中國    |    視頻    |    原創    |    熱點專題    |    特色産業    |    市州新聞    

發展的“動脈”振興的“脊梁”——寫在“沿著高速看吉林”主題宣傳活動之後
2021-07-15 20:29:12來源:吉林日報責編:胡曉萌

  原標題:發展的“動脈”振興的“脊梁”——寫在“沿著高速看吉林”主題宣傳活動之後

  大地為琴路作弦,縱橫捭闔總是歌。歷時9個工作日,行程3200公里,傾聽30余位採訪對象的講述,記者沿著高速看吉林,在路上觀大道東聯西出,貫通南北,于行進中感受吉林發展步伐,聆聽時代聲音。

  本次活動以高速為徑,眺望山川江河、雲遊城鎮鄉野、品味風土人情、走訪知名企業。琿烏-松通-雙洮、長長-吉草-蒲煙、集通-鶴大、琿烏長吉段-吉延段-圖琿段,四條線路以“墨、紅、綠、金”四色,對應黑土地保護、紅色記憶、生態環保、吉林振興4個主題。四通八達的高速公路折射出的正是吉林省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的縮影。

  道路通,則百業興。從高速公路的發展看吉林振興,有這麼一條路必須提上一提。1990年,省交通廳正式啟動長春至四平高速公路建設。1996年9月,“吉林第一路”長平高速公路交工通車,開啟了全省路網格局的大變革。

  吉林交通人自踏上這“吉林第一路”,昂首闊步,在32年間推動吉林省高速公路建設不斷提檔增速。至2020年底,高速公路通車里程達到4306公里。

  向內,以長春市為中心,高速公路呈放射性延伸,連接全省,全面覆蓋“一主、六雙”産業空間佈局。

  向外,縱貫黑吉遼,通往京津冀及環渤海經濟圈、哈大齊工業走廊的高速通道全面打通,為吉林省站位東北老工業基地“中心區”,連接中蒙俄經濟走廊、推動與東北亞全面合作和深度融入“一帶一路”建設架構起“血脈暢通”的大通道,挺起吉林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的“鋼鐵脊梁”。

  聚焦高品質發展主題,對標國家和吉林省重大戰略,在“十三五”期間,吉林省累計完成投資971億元,較“十二五”增加300億元;以“最美高速”名揚全國的鶴大高速公路和吉林省高速公路新品牌、新標杆的集通高速公路為代表,建成通車16個項目1886公里,新增通車里程1677公里,均比“十二五”增長115%;新增通車里程在全國排名第八位,新增白山市和6個縣(市)通高速,新打通5個省際出口,是高速公路建設投資最多、推進最快的時期。

  2020年,全省建成通車雙遼至洮南、松原至通榆、長春至拉林河改擴建、東豐至雙遼、龍井至大蒲柴河5條高速公路869公里、新增通車里程718公里,是吉林省高速公路建設史上規模最大、通車里程最多的一年,全省通車總里程達到4306公里,“五縱三橫兩射”的高速公路骨架網和環長春四遼吉松工業走廊大環線基本形成。

  修一條路,造福一方百姓。松通高速和雙洮高速通車,標誌著白城市通榆縣不通高速的歷史正式終結。“高速開通後,我們企業的産品能直接賣到終端,運得快了,賺得就多。”通榆縣農業綜合行政執法大隊副大隊長王利偉説。高速公路的開通,也讓通榆縣招商引資成效顯著。截至目前,通榆縣新建項目22個、簽約項目48個、洽談項目138個,資金到位率達30.38億元。

  一切為了行車人,一切為了行路人!交通建設,人民至上!

  以建設人民滿意交通為奮鬥目標,吉林省全力確保高速公路暢通、安全、舒適、美觀。高速公路路政管理信息系統建立,養護市場化規範化水準提升,實現ETC全國聯網,應急管理邁入新階段,公眾出行服務系統不斷完善……目前,全省高速公路技術狀況指數(MQI)始終保持在92以上,路政執法準確率98%以上,通信設備完好率保持90%以上,文明服務社會滿意率保持在96%以上。

  高速公路為吉林省經濟社會發展和民生改善提供了重要的支撐和保障。“十四五”期間,吉林省計劃安排投資不低於2000億元,高速公路將加快抵邊通道、長春都市圈環線建設,規劃建設12個項目1100公里,到2025年,基本實現所有縣(市)通高速,高速公路通車里程達到5000公里以上,形成“五縱四射三橫兩環”高速公路網。

  沿著高速,放眼吉林大地,我們看到中心城市正在擴容,産業群體加速聚集,産業帶不斷興起,經濟走廊悄然形成,城市群正在誕生。與此同時,交通出行品質顯著提升,人民群眾出行的幸福感、獲得感、安全感不斷增強。(吉林日報 記者 鄒鵬亮)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