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老外在吉林    |    直觀中國    |    視頻    |    原創    |    熱點專題    |    特色産業    |    市州新聞    

爭當現代農業建設排頭兵——吉林省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綜述
2021-08-11 10:24:53來源:吉林日報責編:魏文林

  原標題:爭當現代農業建設排頭兵——我省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綜述

爭當現代農業建設排頭兵——吉林省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綜述

  鄉村振興,産業興旺是基礎。近兩年來,松原市不斷推進旅遊業與農村、農業不斷融合,大力發展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業,促進了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和市民樂。這是乾安縣“稻語花香”稻田公園項目,此項目佔地面積955畝,是集生態農業、科普教育、觀光旅遊、休閒娛樂於一體的“體驗式農業公園”。 吉林日報記者 王學雷攝

  “率先實現農業現代化、爭當現代農業建設排頭兵”,這是習近平總書記對吉林省作出的重要指示。近年來,吉林省堅持用鄉村振興統攬新發展階段“三農”工作,堅持農業現代化和農村現代化一體設計、一併推進,不斷厚植吉林農業特色優勢,努力走出集約高效安全持續的現代化大農業發展道路,邁出農業農村現代化的堅實步伐,為建設現代化新吉林發揮了重要的基礎支撐作用。

  推進全程機械化信息化

  實現農業現代化,首先要在生産力上下功夫。近年來,吉林省生産體系不斷完善提升,持續推進全程農機化,全面開展糧食生産全程機械化整體推進示範省建設,創建了28個國家級示範縣,2020年農機總動力達到3900萬千瓦。拖拉機保有量126萬台。

  除平原地區,吉林省還有不少耕地分佈在丘陵山區,針對於此,吉林省加大主要農作物全程農機化和丘陵山區農機化補短板支持力度,扶持産糧大縣新型經營主體農機裝備建設,加強農業機械化信息化智慧化建設。2021年,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準達到91%,超過全國平均水準20個百分點。

  此外,吉林省還實施數字農業創新工程,完善省級數字農業雲平臺建設,重點推進玉米(水稻)全産業鏈大數據平臺、梅花鹿人參食用菌單品大數據平臺、農村經營主體管理平臺推廣應用。推進信息進村入戶,覆蓋55個縣(市、區、開發區),累計建成益農信息社8030個,建設省級物聯網應用示範點100個。

  農業信息化在全國實現“五個第一”:12316、12582平臺與農民互動服務量全國第一,農業電子商務進村入戶全國第一單,測土配方施肥手機信息服務覆蓋面全國第一,易農寶APP省域用戶量全國第一,中國移動服務農業示範基地全國第一個。吉林省被農業農村部確定為信息進村入戶首批試點省、農業電子商務試點省和物聯網區域試驗試點省。

  構建現代農業産業體系

  鄉村要振興,産業是關鍵。吉林省緊緊圍繞“糧頭食尾、農頭工尾”,加快打造玉米水稻、雜糧雜豆、生豬、肉牛肉羊、禽蛋、乳品、人參、梅花鹿、果蔬和林特等10大産業集群,做大做強做優農産品加工業和食品産業。全省上下充分發揮糧食和特色資源優勢,大力培育農産品加工和食品企業,加快發展鄉村産業,促進農村一二三産業融合發展,打造農民就業增收致富增長極。2021年,省級農業産業化龍頭企業發展到600戶以上,省級示範農業産業化聯合體100戶以上。力爭利用5到10年時間,吉林省農業及農産品加工業和食品産業産值接近萬億級規模。

  為了突出園區聚項目、龍頭帶群體、以科技促升級,吉林省實施重大項目建設。2021年,白城300萬噸玉米深加工、白城30萬噸稻米加工、通榆400萬頭生豬屠宰等重點項目取得實質性進展,啟動10個紅松特色産業基地建設試點。力爭到“十四五”末,培育銷售收入超10億元企業25家、農産品加工示範園區20個,打造農産品區域公用品牌100個、企業品牌200個、産品品牌300個。

  加大設施園藝扶持力度,大力實施人參産業振興工程,大力發展休閒農業,重點發展採摘、觀光、農事體驗等。

  累計創建農村一二三産業融合先導區6個、省級以上現代農業産業園和創建單位51個、特色農産品優勢區42個、國家級優勢特色産業集群3個、省級示範農業産業化聯合體147個、省級以上“一村一品”示範村鎮270個,實施國家産業強鎮建設項目29個。

  優化新型農業經營主體

  新型職業農民逐漸成為各地農業的“帶頭人”。全省各地圍繞解決誰來種地、怎麼種地問題,扶持發展家庭農場和農民合作社,推進適度規模經營,支持帶動小農戶與現代農業有機銜接。截至目前,吉林省家庭農場發展到14.6萬戶,從事糧食生産的佔90%。農民合作社8.4萬戶,農戶入社率40%以上。

  近年來,吉林省積極開展農民合作社品質提升行動,紮實推進雙陽區、九台區、東遼縣、公主嶺市、靖宇縣等5個整縣規範提升試點;實施家庭農場培育計劃,開展榆樹、雙陽、九台、公主嶺等10個縣(市、區)家庭農場首批示範縣創建試點;大力培育新型職業農民,實施“1231”工程;積極推進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積極培育專業化、市場化服務組織,推行“龍頭企業+合作社+基地”等産業化經營模式。實施高素質農民培育工程,組織冬春科技大培訓100萬人次以上,實施高素質農民學歷與能力提升行動計劃,培訓1.8萬人以上。

  打造高素質農業經營隊伍,累計選拔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帶頭人433人赴日本、韓國、德國、法國、荷蘭等國家培訓21期,在全國首創使用財政資金組織農民出國培訓的先河。這些“新農民”也成為了農業生産的“生力軍”。

  加強美麗鄉村建設

  為了實現農民生活的“宜居”“安居”,打造農村生態宜居環境,留得住“鄉愁”,吉林省制定了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動計劃,以推進村莊清潔行動為抓手,開展春季戰役,拓展提高“三清一改一建”標準,推動由清臟向治亂、村莊向庭院、統一向特色轉變。穩步推進農村廁所革命,確定改廁任務16萬戶。深入實施“千村提升、萬村整治”工程,創建三A級標準農村人居環境示範村4000個,創建美麗鄉村213個,打造美麗庭院和乾淨人家40多萬戶。用5年時間讓村莊面貌有根本性變化,重點實施農村“廁所革命”、生活垃圾治理、污水治理、村莊清潔行動、村容村貌等“五大提升行動”,農村人居環境得到持續改善。

  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推進“四好農村路”建設,新改建農村公路2000公里,農村自來水普及率達到95%,4G網絡行政村全覆蓋,5G網絡縣城核心區及較大鄉鎮基本覆蓋。實施重要節點農網改造和鄉村電氣化提升。推進農村電子商務、物流快遞、公共照明等公共服務設施建設。

  生態良好、鄉風文明、環境優雅、美麗宜居的現代村屯,正在吉林省不斷涌現,為建設美麗吉林、推進吉林省鄉村振興戰略實施、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奠定堅實基礎。(吉林日報 記者 馮超)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