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省消協提醒:消費者要注意個人信息保護
近年來,因個人信息被非法獲取而導致損失的侵權案件屢見不鮮,《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信息保護法》自2021年11月1日起施行,為個人信息的保護提供了有力的武器,最好的保護是加強個人防範,提高個人信息保護的意識和能力,紮緊個人信息防範的籠子,使非法獲取者無機可乘。根據以往受理投訴諮詢的經驗,吉林省消費者協會提醒廣大消費者,注意個人信息保護。
信息加密勿從簡
加密是保護個人信息安全的第一道屏障,設置一個混合型的密碼,保證自己的密碼定期更換,不要選擇自己的名字、生日或123456等容易被猜到或組合簡單的密碼。
信息填寫要謹慎
在網站上填寫自己的信息時一定要謹慎,一定要了解填寫的必要性,不確定時也可以問問身邊的人,防止自己的信息外泄,不要輕信網頁彈出的窗口,將自己的信息交給他人。
App功課要做足
一是應用程式應在正規的蘋果商城、安卓官方商城、官方網站等經過安全認證的渠道下載。切勿通過陌生短信提供的連結、未經官方認證的公眾號等渠道下載應用程式,以免安裝捆綁了“流氓”軟體程式,導致個人信息在不知情的情況下被偷偷收集。二是使用App時注意隱私保護,很多App都需要通過註冊帳號或開啟定位等來體驗完整的功能,在註冊賬號時需要設置頭像、昵稱等信息。建議消費者在設置此類信息時,如非必要,儘量避免使用自己的真實照片和真實姓名;對需要開啟定位功能的,可自行在手機中設置“僅使用App期間”打開。
社交平臺防泄密
在使用線上社交軟體時,部分消費者會在不經意間將自己或親屬的姓名、所在單位或學校、出行情況等在“朋友圈”進行“曬圖”,如火車票、飛機票等就可能含有身份證號、二維碼這類“敏感”信息。在此提醒消費者,日常“曬圖”時,應謹慎分享含有個人信息的照片,如確需分享,可以對含有個人信息的內容進行模糊處理或對分享範圍進行分組設置。
快遞包裝巧處理
快遞包裝盒上通常都會有一張列印的含有姓名、電話、地址的快遞單,包含消費者下單時所預留的個人信息。在收到快遞並拆除包裝後,不少消費者會隨意處理此類含有個人信息的包裝盒,建議消費者在丟棄這些包裝前,撕去包裝盒上的個人信息,或對其進行塗抹遮蓋處理。(長春晚報全媒體記者 李德慶)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