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城:冰雪經濟“熱浪”來襲
寓意美好的魚垛。 張磊 攝
玉龍湖冬捕現場。 李曉明 攝
“東雪西冰”是吉林省發展冰雪産業的資源特色。近年來,地處吉林西部的白城,依託廣闊的濕地雪原、遼金捺缽文化、蒙元民俗風情等自然和文化資源,通過特色鮮明的漁業生産,別具一格的民俗展示,仙鶴伴舞的近身體驗,打造出與吉林東部差異化的旅遊産品。2021年,白城市充分利用北京冬奧會的歷史機遇,搶抓冰雪旅遊消費市場,全力打造“冰舞鶴鄉”文化體育旅遊節系列活動,積極促進旅遊、體育、文化相融合,極大地提高了群眾參與冰雪活動的熱情,推進冰雪産業的發展邁上新臺階。
聚焦冰雪配套設施
提升冰雪體驗品質
白城市加大冰雪旅遊基礎設施及配套設施建設力度。2021年,白城市持續重點推進查幹浩特冰雪樂園、通榆縣嘉禧冰雪樂園、洮南市洮南佳之冰場、鎮賚縣冰雪樂園、大安玉龍湖等冰雪娛樂場所籌備建設。同時圍繞冰雪産業發展,主動謀劃包裝一批切實可行的項目,積極開展招商引資,大力吸引和鼓勵民間資本、社會資本參與冰雪旅遊項目開發和冰雪類景區景點的建設。結合各地冬捕節慶活動、嬉雪場所,精心設計冰雪體驗旅遊線路,豐富冰雪旅遊市場供給。
洮北區下大力氣加強旅遊基礎設施建設,解決好景路不暢的問題,保證景點之內、景區之間路的暢通與平坦,完善景區景點交通提示設施,提高景區景點通達性和聚焦性。
鎮賚縣縣城至大安公路中的鎮賚至月亮泡段道路全部修建完畢,該路段途經大屯鎮、沿江鎮、國營漁場等10余個自然屯,是鎮賚縣通往大安市的重要通道和莫莫格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一條重要的旅遊幹線。
洮南市策劃利用政策和資金的扶持,積極推進冰雪産業項目建設,以敖牛山、四海湖、洮安古城“一山一湖一城”為引擎,開發特色旅遊IP,全力推動國內唯一的風主題景區“敖牛山—風靈谷度假區”建設。“風靈谷”項目包括玩冰踏雪,輕資産旅遊攝影等元素,預計在2023年旅遊黃金期投入運營。
通榆縣不斷加快冰雪旅遊平臺建設。推進以向海為重點的溫泉冰雪療養特色小鎮建設,在向海鄉政府所在地(向海村)結合新型城鎮化、新農村建設與快速交通網絡建設,形成吉林西部特色冰雪旅遊小鎮。
大安市已將重點嫩江灣景區相關基礎設施全面提升完善。依託嫩江灣5A級旅遊景區創建工作,景區的基礎設施設備及管理服務均得到高品質的提升與發展。新建景區遊客中心佔地4000多平方米,完善的基礎設施充分保障了遊客的需求。新建生態停車場總佔地57875平方米,共1065個停車位,根據不同車輛進行分區,其中帶有充電樁的新能源車停車位111個。
聚焦産品創新
打造冰雪節慶活動品牌
白城市統籌安排冰雪旅遊産業市場行銷,整合各方宣傳資源,開發冰雪産品,統籌冰雪旅遊産業形象推廣。
白城市結合教育、文化、體育等各個部門政策,大力開發冰雪觀光體驗産品,打造各類冬令文化系列産品載體。全市重點策劃“冰舞鶴鄉文化體育旅遊節”,依託冰雪嘉年華開展各類速滑賽、雪地足球賽,豐富冰雪運動體驗活動內容。
洮北區開展“賞冰樂雪”趣味系列冰雪活動。
鎮賚縣發揮哈爾淖冬捕旅遊節這個經典項目,大力吸引省內外旅遊愛好者前來感受漁獵文化的衝擊。
洮南市依託“全民上冰雪”和“三節”期間系列活動,繼續開展2021年-2022年度滑冰等項目比賽。同時舉辦好洮南市第六屆冬捕漁獵文化節,吸引省內外遊客。
通榆縣籌備舉辦2021—2022年大眾旅遊冰雪季系列活動,期間將舉辦向海冬捕節。舉行向海冬捕活動,現場觀看傳統捕魚、古老漁獵祈福儀式、頭魚拍賣等活動。舉辦萬名青少年冰雪體育系列賽事活動,通過舉辦雪地足球賽、雪地拔河比賽、冰上龍舟、雪地長跑賽等活動豐富冰雪體育體驗。同時,策劃大眾冰雪系列活動。發放冰雪體育運動消費券,促進冰雪體育消費,促進冰雪運動全面開展。
大安市在新雪季策劃包裝嫩江灣冰雪嘉年華,依託嫩江灣旅遊區的湖泊泡沼,舉辦嫩江灣冰雪嘉年華活動,開展冰上龍舟、短道速滑、冬泳比賽等相關娛樂活動和體育賽事。同時,延續月亮泡冬捕這一傳統節慶活動拉動冰雪産品經濟增長。
聚焦高品質發展
做強冰雪産業核心內容
圍繞全省“一主六雙”高品質發展戰略,白城市將積極發展冰雪體育運動、發揮冰雪旅遊助推作用、發揮冰雪文化引領作用,做強冰雪産業核心內容。
打造“冰雪運動IP”。通過提高冰雪競技水準,廣泛開展全民冰雪體育運動,完善冰雪體育基礎設施建設,提升白城市冰雪體育的影響力。
打造“冰雪旅遊IP”。以“冰舞鶴鄉—賞冬捕、戲冰雪、過大年,白城歡迎你”為旅遊推介主題,構建冬捕奇觀、冰雪健身、民俗體驗三大産品體系,創新宣傳行銷手段,打造全域精品旅遊線路。
打造“冰雪文化IP”。通過突出文化創意、開發演藝産品、創新傳媒方式、提升展館旅遊文化功能,豐富冰雪體育旅遊活動文化內涵,強化文化引領作用。
壯大冰雪關聯産業。重點圍繞擴大商貿服務、突出特色購物、做精特色美食、做優住宿服務、推進智慧冰雪旅遊、加強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推動與冰雪相關産業壯大發展。
(吉林日報 記者 張磊 尹雪)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