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老外在吉林    |    直觀中國    |    視頻    |    原創    |    熱點專題    |    特色産業    |    市州新聞    

吉林省28個公路建設項目和7個續建高速公路項目全部復工復産
2022-05-17 10:00:15來源:彩練新聞責編:蔣碩

  大路青山外,施工綠水前。

  吉林省交通運輸廳採取有力舉措,全面貫徹落實吉林省委、省政府鞏固社會面清零成果、有序恢復生産生活秩序的總體部署,自4月15日舒蘭市白旗松花江特大橋項目復工以來,全省28個公路建設項目均在4月28日前實現復工復産目標。截至5月15日,全省建設項目施工工點654個,在場19691人,啟動機械設備5028台,為確保完成年度建設目標打下了堅實基礎。2022年的7個續建高速公路項目已全部實現復工復産,全力把失去的時間補回來。

吉林省28個公路建設項目和7個續建高速公路項目全部復工復産

  煙筒山至長春項目第一時間與雙陽區政府和交通主管部門溝通,採取提交疫情承諾書、編制進場人員管控方案、進場人員向屬地政府報備等措施,實現了“解封2天后本區勞務人員可進場、解封5天后外省人員可進場”的目標,為煙筒山至長春項目全面復工復産開了好頭。截至目前,煙長項目全線復工點86個,在場人員2550人、機械設備902台套,項目整體復工率85%。

吉林省28個公路建設項目和7個續建高速公路項目全部復工復産

  大蒲柴河至煙筒山項目制定了《復工總體工作方案》《進場人員疫情防控方案》等,對在場人員進行個人信息登記,各工點指定專人負責管理,實行派工單制度,全面掌握在場人員活動軌跡。同時,對作業內容、施工區域分類管理,縮小作業單位,形成小閉環管理,最大程度減少人員聚集與接觸。此外,加速原材料儲備,加大用工需求保障,積極協調解決復工用工保障、原料供應等問題。截至目前,蒲煙項目全線復工點180個,在場人員5846人、機械設備1894台套,項目整體復工率95%。

吉林省28個公路建設項目和7個續建高速公路項目全部復工復産

  集安至桓仁項目積極與集安市政府等部門協調,辦理市級物資運輸通行證173張、省級物資運輸通行證85張,並規劃運輸車輛往來各地的合理配送路線,加快建設材料進場。同時,進一步拓寬物資運輸渠道,協調當地政府多次解決火車運發貨事宜,極大緩解了施工物資緊缺的問題。截至目前,集桓項目全線復工點112個,在場人員3497人、機械設備1140台套,項目整體復工率達100%。

吉林省28個公路建設項目和7個續建高速公路項目全部復工復産

  長春至太平川項目積極挖掘受本輪疫情影響無法外出務工的當地勞動力補充到項目工地,通過提高補助標準、崗前培訓等方式吸引更多勞動力前來務工。同時,通過開闢物流運輸點對點通道,電子招標、網上競談各項材料等方式滿足復工復産需要。截至目前,長太項目全線復工點104個,在場人員1220人、大型機械設備271台套,項目整體復工率70%。

吉林省28個公路建設項目和7個續建高速公路項目全部復工復産

  長春都市圈環線高速公路九台至雙陽段項目根據年度目標編制復工復産方案,精確修正施工進度計劃,精細謀劃各項資源配置,加大人員、機械、材料投入,確保復工復産順利進行。同時,嚴格落實各項疫情防控政策要求,做好人員實名制、核酸檢測、防疫物資盤點、人員住宿等防疫工作。截至目前,長春經濟圈環線一期項目全線復工點47個,在場人員1047人、大型機械設備254台套,項目整體復工率91%。

吉林省28個公路建設項目和7個續建高速公路項目全部復工復産

  長春都市圈環線高速公路農安至九台段項目提前謀劃涉路工程相關手續辦理、方案審批等前期準備工作,成立拆遷工作小組,全力配合上級單位,重點推進電力電訊設施遷改、房屋拆遷、林帶砍伐等徵遷遷改工作。強化現場組織協調管理,保證關鍵工序24小時循環作業,做到各項工序零銜接。截至目前,長春經濟圈環線二期項目全線復工點87個,在場人員1817人、大型機械設備490台套,項目整體復工率76.5%。

吉林省28個公路建設項目和7個續建高速公路項目全部復工復産

  長春至自然村項目制定復工復産方案,組織專家論證,調整施工組織計劃,並對人員、材料、設備的需求、來源及疫情防控方案進行細化分解,將責任落實到班組。建立與屬地社區、防疫部門的聯動機制,編制應急預案。全面開展重點部位和重要機械的安全隱患排查,及時整改和消除安全隱患。截至目前,全線復工點40個,在場人員1444人、大型機械設備97台套,項目整體復工率70%。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