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老外在吉林    |    直觀中國    |    視頻    |    原創    |    熱點專題    |    特色産業    |    市州新聞    

國際博物館日|尋寶吉林省博物院
2022-05-18 10:06:36來源:彩練新聞責編:蔣碩

  作為吉林省最重要的博物館之一,吉林省博物院藏有眾多“寶物”,在“5·18國際博物館日”到來之際,彩練新聞帶您一同探尋兩件吉林省博物院裏的神秘“寶物”。

  東漢錯金銀“丙午神鉤”銅帶鉤

  東漢錯金銀“丙午神鉤”銅帶鉤通長15.7釐米,通體錯金銀,寶石鑲嵌,鑄工精巧,是吉林省博物院藏國家一級文物。1968年,“丙午神鉤”銅帶鉤出土于吉林省榆樹縣劉家鄉,據考證,是漢中央王朝賜予扶余國貴族的遺物。

國際博物館日|尋寶吉林省博物院

  這件銅帶鉤整體呈S形,鉤身作鳥喙“神人”,兩眼鑲藍色寶石,額間嵌水滴狀綠松石,頭頂束髮,分三髻環狀,一束向內、左右向後捲曲,上戴高冠;“神人”雙手摟抱一條大魚,作吞食狀。銅帶鉤另一端似鷹,眼部鑲兩顆紅色石珠,前額嵌綠松石,用金銀絲錯成羽毛紋。背部中央有圓鈕,鈕面錯銀作卷雲狀,中心嵌紅寶石,下部飾飛鳳;背面一側錯金LiSu 銘文:“丙午神鉤,君必高遷”。

  錯金銀工藝源於春秋中期,盛行于戰國,漢代得以沿用。通常在青銅器表面預先鑄出或鏨刻出圖案、銘文所需的凹槽,然後嵌入金銀絲片,捶打牢固,再用蠟石打磨光滑,達到突出圖案和銘文的裝飾效果。這件銅帶鉤上的鳳鳥羽毛、魚身鱗片、頭、足、翅、尾輪廓細如髮絲,通體均巧妙地採用了這種錯金銀工藝。

國際博物館日|尋寶吉林省博物院

  這件銅帶鉤是用來做什麼的呢?原來,古人穿衣時通常外束一條腰帶,束衣的同時也作身份的象徵。士大夫的腰帶有兩種,一種是絲織的大帶叫“紳”,所以士大夫又叫“縉紳”或“紳士”;另一種腰帶則由皮革製成,由於皮帶質地較硬,不能像絲帶那樣打結,就要用帶鉤來扣係。

  造型優美、富貴典雅的“丙午神鉤”銅帶鉤彰顯了東漢錯金銀工藝的高超水準,在5月18日當天,吉林省博物院以此為原型設計的“漫話吉博”吉祥物也將正式發佈。

  夫余鎏金銅面具

  夫余鎏金銅面具是曾任遼寧省博物館館長的李文信先生,于1950年在吉林市東團山遺址發現的。

國際博物館日|尋寶吉林省博物院

  這件面具尺寸略小于現代人的面部,面長11.5釐米,額寬9釐米。面具面部突起,背有環鼻可以係挂,容貌窄長,額窄顴高,鼻平眼細,額上有橫紋三道,唇薄髭稀,頂留全發,一耳缺失。這件面具是夫余男性成年人的形象,對研究夫余人的相貌及髮式,乃至冶煉技術都是不可多得的實物資料。

  至於這件面具為什麼只有一隻耳朵,據吉林省博物院工作人員介紹,第一,可能後期面具在保存的過程中或是在流傳的過程中,一隻耳朵殘破了;第二,可能一開始它所描繪的這個人的形象就是一個缺少一隻耳朵的人,這個面具和當時的宗教文化有關。

國際博物館日|尋寶吉林省博物院

  本次尋寶就到此結束,5月18日當天,吉林省博物院作為此次國際博物館日的吉林主會場將以雲直播、雲展覽、雲課堂、雲聲音等形式,傳遞“博物館的力量”,並與全省各地博物館分會場進行線上聯動,公眾可通過吉林省博物院官方微博、抖音、嗶哩嗶哩賬號參與各項活動。(本文圖片與資料由吉林省博物院提供)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