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老外在吉林    |    直觀中國    |    視頻    |    原創    |    熱點專題    |    特色産業    |    市州新聞    

延吉市:社會總動員 實施基層科普行動計劃
2023-05-09 09:49:53來源:人民網責編:趙瀅溪

  原標題:吉林省2021—2025年全國科普示範縣(市、區)科普工作巡禮 延吉市:社會總動員,實施基層科普行動計劃

  編者按:近日,中國科協公佈了2021—2025年第二批全國科普示範縣(市、區)認定名單。幾年來,經過吉林省科協統籌組織、分批推進,各縣(市、區)積極響應,對標創建,目前,長春市寬城區、長春市九台區、長春市公主嶺市、吉林市樺甸市、吉林市磐石市、四平市鐵東區、四平市伊通滿族自治縣、遼源市東豐縣、通化市輝南縣、白山市撫松縣、延邊朝鮮族自治州延吉市、延邊朝鮮族自治州敦化市共12個縣(市、區)分兩批次獲得認定。現推出系列宣傳,旨在展示吉林省全國科普示範縣(市、區)科普工作特色,進一步發揮先進典型的示範引領作用,推動基層科普工作不斷邁上新臺階,更好服務區域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近年來,延吉市精心組織社會各方面資源,開展了全國科普日暨科普月、“科技之冬”“科技館進校園”等活動,努力實施基層科普行動計劃,在全社會大力普及科學知識、倡導科學方法、傳播科學思想,提高公眾科技素質。

吉林省2021—2025年全國科普示範縣(市、區)科普工作巡禮

全國科普日暨科技築夢、助力“雙減”活動啟動儀式

  應急科普多引導 公眾科學素質建設求牢靠

  在延吉市,由市委宣傳部、科協、應急局、各鎮和街道等部門聯合建立突發事件應急科普宣教工作機制,依託“科普中國”等平臺,發動廣大科技志願者、基層“三長”、科普中國信息員,利用科普中國APP、科協微信群、自有微信公眾號推送科學防控、辟謠等科普知識。科普大屏循環播放“疫情動態”“科學辟謠”等科普頻道;及時更換科普e站、科普畫廊防疫科普挂圖80余張,向全市發放科協自行印製的5000冊科普防疫知識手冊及12箱科普宣傳礦泉水。通過進行多層次、多渠道、全方位地推送權威防疫知識,引導市民科學應對疫情。

  延吉市還出臺了科協系統深化改革實施方案,將科學素質建設納入到延吉市“十四五”規劃、精神文明工作要點、文明城市創建等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規劃及精神文明建設規劃當中。建立科普工作協調機制,主要負責人聽取科普工作彙報,研究解決實際問題,開啟科普工作“直通車”。

吉林省2021—2025年全國科普示範縣(市、區)科普工作巡禮

延吉市開展“減輕災害風險,守護美好家園”為主題的科普宣傳活動

  建設基層科普陣地 科普水準節節高

  延吉市把延邊州城市展示中心大樓三樓作為延吉市科技館場館,面積達3600平方米,至此,延吉市科技館科普場館空白的問題迎刃而解。

  利用各村、社區的黨群服務中心、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等平臺,結合科普e站建設,利用上級專項資金和自籌資金建設社區科普e站、社區科普活動室24個;農村科普e站4個,校園科普e站4個,為17個社區和2所小學開通了“科普中國”互動點播頻道業務,為各活動站配備LED科普大屏、投影儀、電視、電腦、科普畫廊等科普設備、設施和科普圖書、科普宣傳冊、科普紀念品等宣傳材料,多渠道開展科普活動。

  如今,科普中國e站已成為開展科普中國移動端傳播以及科學文化、文明實踐、健康生活、教育培訓等線上線下相結合活動的基層科普服務新陣地。

  通過科普陣地,延吉農村以發展精品農業、品牌農業和生態效益型農業為重點;社區以防災減災、健康養生、安全知識為重點;學校以網上科技實驗、科技比賽和青少年心理輔導等為重點,擴大科普宣傳面,提高公眾科普水準和科普意識。

吉林省2021—2025年全國科普示範縣(市、區)科普工作巡禮

廣泛動員社會資源開展科普宣傳、義診等活動

  社會資源總動員 科普聯動點面開花

  延吉市引導廣大幹部群眾成為科普志願者、傳播者,廣泛動員全民科學素質工作機製成員單位及社會資源參與科普活動,推動全市科普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設。全國科普日期間,市科協與市委宣傳部、市直機關工委、市教育局等多部門強強聯手開展“全國科普日在線科普答題活動”,邀請專家確定題庫,在“延吉融媒”APP線上開展答題活動。同時,大力推廣科普中國APP,活動期間新增註冊人數千余人。

  延吉市農業農村局每年根據市科協“科技之冬”活動方案制定詳細的“高素質農民培育計劃”,組織農業專家採用“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模式進行系統講座與互動交流,向農民傳授農業生産知識,不斷提高農民的綠色發展理念;教育局與科協聯合在全市中小學組織開展科技藝術大賽、機器人大賽、科技創新大賽等競賽活動,同時結合全國科普日、科技周重大活動組織開展了青少年科技節、青少年科技教育展等豐富多彩的活動;應急局與科協合作以“全國防災減災日”等活動平臺,在全市各街道社區開展了“減輕災害風險,守護美好家園”為主題的科普宣傳活動。

  延吉市還鼓勵社會資源興辦科普事業。命名“延吉愛爾匯鋒眼科醫院”為“延吉市科普教育基地”,成立延吉市眼健康科普協會,大力開展眼健康科普講座、校園眼健康檢查、城鎮及農村眼健康義診等活動;延邊極客晨星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為中小學生提供人工智能、編程、競賽平臺,組織青少年人工智能教師培訓、協助科技展,走進校園普及推廣青少年人工智能教育,打造自主學習的平臺,為青少年兒童提供學習、探索和創作環境,讓孩子們暢遊在創作的海洋。

吉林省2021—2025年全國科普示範縣(市、區)科普工作巡禮

科技築夢、助力“雙減”青少年科技體驗活動

  特色科普工作 形成品牌效應

  多年來,延吉市發揮科技館在青少年科普教育主陣地作用,以“科技館活動進校園”活動為平臺,逐步形成了“青少年科學節”“大手拉小手”等活動品牌,通過機器人、人工智能、4D空間結構等獨具特色的科學體驗式教育活動,改變以往的注入式科普教育方式,提高學生的動手、創新能力。

  通過創新青少年科普活動,延吉市科技館先後斬獲了全國“科技館科學教育項目展評”活動二等獎、優秀獎,國家、省科普教育基地,省級和州級科普工作先進集體等多項榮譽。

  2021年7月,延吉市科協結合工作實際,發揮州府優勢,由市科協、市教育局、延邊大學理學院協商達成協定,簽訂《共建青少年科普教育實踐教學基地》協議書,聯合開展“助力‘雙減’科普進校園”活動。

  “大手拉小手”科學進校園、節約環保科學調查實踐、人工智能編程、趣味化學實驗等活動定期不斷開展,為推進全市科普工作蓄勢聚能。(責編 王海躍 謝龍)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