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老外在吉林    |    直觀中國    |    視頻    |    原創    |    熱點專題    |    特色産業    |    市州新聞    

吉林白城通榆縣:農牧業大縣的“追風”之路
2023-06-29 10:00:04來源:吉林日報責編:趙瀅溪

  原標題:農牧業大縣的“追風”之路——通榆縣打造區域強縣紀實

吉林:農牧業大縣的“追風”之路_fororder_4@M1~ND]XXP39D$ENSH058L

  近年來,通榆縣大力發展辣椒産業,通過市場調節、政府推動、政策扶持,形成了集辣椒苗培育、種植、收購、加工、銷售、科研于一體的辣椒全産業鏈,走出了一條生産、加工、銷售一條龍的農業産業化道路。圖為通榆縣天意集團330畝辣椒種植基地的農民正在栽種辣椒苗。 

  夏訪通榆,東風正勁。

  地處科爾沁草原東陲的通榆縣早年靠農牧業“起家”,面對“大資源、小産業”“大農業、小工業”的困局,通榆縣提出:將發展工業作為強縣“突破口”,通過招商引資上項目,實現縣域經濟高品質發展,走上富裕之路。

  思路既定,如何發展?通榆將眼光落在了“風”上。

  白城風大,通榆尤劇。俗話説,“誰家錢都不是大風刮來的”,可通榆的錢是。

  作為吉林省西部的“風口”,通榆風電裝機容量佔全省1/3。乘勢而上,大力發展“風”“光”等新能源産業,這座吉林西部的塞外小城已成為國內外眾多“風家”的必爭之地。

  向風而行,優質資源就地生“金”

  採訪新能源産業發展,記者已到訪通榆數次。

  此次驅車而入,遍佈原野的白色風車仍然頗為顯眼。

  伴著熟悉的大風,記者在通榆縣華能十花道風電場看到,110米高的風機葉片飛轉,源源不斷的電能從這裡産生,並通過輸電線路送往山東半島中部。

  作為風場的建設者,項目副經理趙廣赫驕傲地説:“吉林的‘風’點亮山東的燈,在這裡成為了現實!”

  在風電場監控室內,幾十台風機的運行情況、發電量等參數一目了然。據介紹,該風電場已經實現了“無人值守”——每天由機器人定時巡查發電設備運行情況,並可通過手機查看風機參數,實現遠程操控。

  得益於本地風電製造裝備運輸成本降低且技術常變常新,這幾年,該風電場每千瓦的造價成本從1萬元下降到5000元。

  造價減半的背後,是風電裝備製造業靠近客戶佈局。在距離風電場20多公里的通榆縣城區,有一條始建於2013年的“風電大路”。這裡是通榆縣內最寬的一條道路,也是通榆建設風能産業的“動脈”,三一重能通榆零碳智造産業園就在這條路旁。

  三一重能通榆零碳智造産業園外,道路兩側的風機葉片正在裝車,整裝待發。

  來到産業園內,只見主機車間8個工位通力配合,機械手臂上下轉動,嫺熟地依照程式組裝風機部件。

  從葉片生産線到風電主機生産線,這裡的生産規模在不斷擴大。“2021年引進主機,2022年升級主機模組,對設備進行了智慧化改造。産業園通過不斷擴建,已具備同時生産風車主機及葉片的能力。”通榆縣三一風電裝備技術有限責任公司行政經理陳永春對産業園的生産狀態充滿信心。

  近年來,吉林省逐步加大清潔能源開發力度,借東風之勢,通榆迎來了發展“黃金期”。

  2021年,吉林“陸上風光三峽”工程全面啟動,啟動儀式主會場便選在了通榆。作為該工程的“重要單元”,目前,通榆縣共有清潔能源項目64個,而到“十四五”末,全縣清潔能源總裝機容量力爭達到1000萬千瓦以上。

  産業匯聚,挺起發展的“鋼鐵脊梁”

  産業旺,經濟興。

  産業發展,聚則興,散則衰。

  過去,通榆一直被冠以“農牧業大縣”,但經濟始終薄弱。為達到全面發展這一目標,通榆在發展工業上鉚足了勁兒,謀劃並打造了五個“百億産業發展集群”。

  前文中提到的“風電大路”,是通榆産業集聚最好的代表。大路兩側匯集了遠景、三一、東方電氣等多家風電設備製造企業,風機所需的大到主機、塔筒、葉片,小至法蘭、箱變、電控,在這裡都能找到。

  風筒,是風車的根。在吉林通榆天能重工有限公司的生産車間,生産部副總經理劉瑞林如常巡視著車間生産運行情況。

  作為吉林省最大的風機塔筒生産製造基地,通榆天能總投資4.5億元,年可生産風電塔筒20萬噸,産值20億元。

  在其隔壁,是年産值25億元的遠景科技集團通榆智慧風機裝備産業園,通榆天能15%的産量就是供給這家企業。

  距通榆天能3公里處,便是我們之前到訪的三一重能通榆零碳智造産業園。

  “2010年建設廠房時,這條街上還只有我們一家風電裝備製造企業,路也沒有現在這麼寬敞,如今落戶企業越來越多。過不了多久公司生産所需零部件都可以實現本地化供應,生産成本會大幅降低。”在通榆土生土長的陳永春,見證了家鄉風電産業的發展。

  延鏈、補鏈、強鏈,通榆的“鋼鐵脊梁”日益堅挺。

  “前有國家‘雙碳’戰略,後有吉林‘陸上風光三峽’工程全面建設,目前,‘風電大路’沿線企業已增至25家。”通榆縣項目中心相關負責人説,産業鏈不斷延長和完善促使各家企業資源互補、聯動發展。

  同樣在逐步完善的還有以“牧原”為龍頭的生豬屠宰肉食品加工百億産業集群。

  在通榆牧原農牧有限公司胴體屠宰線上,生産機器不停轉動,一頭頭已屠宰的生豬通過傳送帶被送到各個點位,工人們熟練地進行著去內臟等工序。

  據了解,通榆牧原肉食400萬生豬屠宰順利投産後,為下游深加工提供材料:豬小腸提取肝素鈉、預製菜、熟食加工等産業不斷延伸,實現了一二三産業融合。

  對於這個“延伸型、裂變型、會下蛋型”的項目,通榆圍繞生豬屠宰所産生的産品延伸招商,既可以提高生豬屠宰加工的附加值,又可以有效應對生豬價格波動對産業的影響。

  紮根農牧,迎新不忘“老本行”

  追求多角度全面發展的同時,通榆不忘自身的“老本行”農牧業。

  伴隨著機聲隆隆,多臺辣椒機正在進行辣椒苗的取苗、投苗等程式,幾輛農用車正在拉水、運苗、扶土……

  5月,正值農作物播種期,在通榆縣新華鎮桑樹村330畝辣椒種植基地裏,通榆縣天意集團雇傭的300多名農民正在配合機器栽種辣椒苗。

  此後,經過90天的悉心培育,火紅的辣椒將迎來收穫期。

  作為當地最大的辣椒深加工企業,通過訂單種植、深加工、出口貿易,帶動通榆縣辣椒種植面積達到7萬畝。

  2022年,企業出口額突破2億元,今年已經接到辣椒産品出口訂單超過600噸。

  同樣是辣椒,為什麼通榆的如此受歡迎?

  “鹽鹼地、風沙大,産出的辣椒顏色鮮亮、味道好。”集團部門經理陳偉道出了其中緣由。

  好産品贏來了好口碑,這幾天,通榆縣天意集團董事長于海娟又帶著各部門負責人開始研究東南亞的出口訂單。

  “我們已經準備了42噸壓縮包裝的辣椒,夠兩批出口訂單的,東南亞的辣椒訂單沒問題了。”

  于海娟的底氣,來自於通榆縣委、縣政府對特色農業産業化發展的持續投入。2022年,通榆專門拿出5000萬元資金,對種植辣椒的農戶進行補貼,而今年,這個力度由每平方米補助1.5元提升到了2元。

  火紅的産業映襯火紅的生活,通榆力爭在5年內推廣辣椒産業實現百萬畝。

  然而,現代農業,光靠好的資源顯然不夠。硬體足,軟體也要硬,向科學技術要産量,是通榆“新農人”的新追求。

  “這株有3展葉,3至5展葉時是安全期,作物免疫力強,可以進行化學除草。”初夏午後,位於通榆縣向海鄉復興村的農夫大田合作社裏,中科院作物科學所研究生張新龍和他的夥伴們正在一壟壟觀察玉米長勢,以便指導社員們科學種植,提高産量。

  依託科研力量介入,2022年,合作社種植的2.4萬畝玉米,領跑全縣玉米最高單産水準,較周邊農戶種植模式增産達700萬斤。

  喜人的産量,是通榆縣實施“10億斤玉米增産工程”的成果。該縣依託科技院校技術作支撐,通過構建“縣鄉村農”四級聯動體系,引導農民改變過去粗放的種糧習慣,用“良種+良法”實現科學種糧,提高玉米産量。

  地處世界三大黃金玉米帶、東北地區最優質的內陸風場、濕地風光秀美怡人……深挖自身優勢,通榆經濟發展取得前所未有的高速度、高品質。

  搭乘“陸上風光三峽”工程、“秸稈變肉”暨千萬頭肉牛工程等全省重點工程的東風,通榆未來可期。(記者 楊悅 張野 攝)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