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老外在吉林    |    直觀中國    |    視頻    |    原創    |    熱點專題    |    特色産業    |    市州新聞    

“數字政府”便民利企 數字經濟賦能振興——“數字吉林”建設一線觀察
2023-06-21 16:25:09來源:新華網責編:趙瀅溪

  新華社長春6月18日電 題:“數字政府”便民利企 數字經濟賦能振興——“數字吉林”建設一線觀察

  新華社記者姚湜、王帆

  數字化浪潮正在“重塑”生産生活。老工業基地吉林搶抓數字變革契機,引導經濟社會各個領域下好數字化先手棋,掌握主動權、培育新動能、開闢新賽道、構築新優勢。截至目前,依託“吉林祥雲”大數據平臺,吉林省建成了標準規範統一的數據共享交換體系,已接入全省8423個部門(單位),歸集各類政務數據資源264億條,“數字政府”建設成效明顯,“數字經濟”活力加速釋放。

  早謀劃 為數字立法立規

  “這貸款太快了,不到半小時就辦完了,我的心可落地了!”不久前,市民曲成躍在遼源市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完成了以前兩周才能完成的二手房貸款手續。遼源市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黨組書記、主任郝毅介紹説,公積金貸款時限縮短得益於打破部門間的信息壁壘,而這離不開吉林省提早謀劃“數字吉林”建設、立法立規來推動。

  2018年7月,吉林省提出建設“數字吉林”,明確各項任務,提出要以“數字政府”建設為先導,同步推進數字産業化和産業數字化。同年10月,吉林在省、市、縣三級均組建了政務服務和數字化建設管理局。

  吉林省還在全國範圍內較早頒布實施《吉林省優化營商環境條例》,為進一步聚焦破除數據壁壘掣肘,出臺《吉林省促進大數據發展應用條例》破解政府內部信息“孤島”、數據“煙囪”等難點堵點。

  吉林省政務服務和數字化建設管理局綜合規劃和政策法規處處長李磊表示,立法對改革的引領和推動作用很大,持續強化政務服務改革與數字化建設融合發展的制度設計。

  促共享 讓數字便民利企

  如今在吉林省,市場監管部門這樣執法:打開“我要執法”APP,錄入檢查時間、事項、人員和被檢查主體等內容進行報備;抵達現場後,執法人員“電子亮證”,企業負責人“掃碼迎檢”,檢查結束後“背對背”評價。檢查帳單全程公開,規範執法行為,明晰企業守規標準。

  “數字化行政檢查執法監督,提升執法品質,降低行政成本,也杜絕了隨意檢查、重復檢查等情況發生,市場主體很認可。”長春市市場監督管理局二道分局吉林市場監督管理所所長苗春雨説。

  “數字吉林”建設中,吉林省錨定“便利”這一關鍵詞進行改革,主動抓服務,充分匯集政務信息資源,通過數據共享、互聯互認,高效配置政務服務資源,確保企業和群眾享受到改革成果。

  吉林省政務數據“多層縱向貫通、多面橫向聯通”,企業和群眾不僅可以就近就便選擇政務服務中心綜合窗口辦事,還可以通過“吉事辦”網廳、手機移動端等渠道辦理業務。目前,吉林省網上政務服務能力指標穩步邁入全國第一方陣,政務服務事項規範化標準化指標排名靠前。

  勇創新 闖數字經濟賽道

  香辣米線、朝鮮族冷面、東北黏糊麻辣燙……在梅河口市橋溪家園食品有限公司的生産車間,經理范曉華正和工人一起忙著為線上訂單打包備貨。“線上電商已經成為企業主要銷售渠道,‘五一’期間網上單日最多賣了近3萬袋。”范曉華説。

  數字經濟能有力拉動區域發展。吉林省全面推進“數字吉林”建設過程中,著力做優做大數字經濟,緊扣數字産業化、産業數字化,促進數字技術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追求高品質發展。

  連續兩年舉辦中國新電商大會。吉林省支持微商電商、網絡直播,鼓勵新産業形態、新商業模式、新創業平臺建設,釋放數據要素和數字技術紅利。今年一季度,吉林省網絡零售增速高於全國16.8個百分點,居全國第1位。

  製造業領域數字化升級也穩步推進。截至6月中旬,長春市共有551戶工業企業計劃於今年啟動數字化轉型。吉林省工信廳副廳長馬毅説,吉林省將製造業智慧化改造和數字化轉型作為促進製造業高品質發展的重要抓手全面推進,加快培育産業發展新動能。

  按照“數字吉林”建設規劃,吉林省正在打造覆蓋全省的工業互聯網平臺和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體系,為企業數字化升級創造更大空間。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