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幅幅色彩斑斕的手抄報,繪出了民族團結新風尚;一項項精彩紛呈的活動,表達了心手相連民族情;一面面圖文並茂的文化墻,展示了民族團結正能量……近年來,延吉市教育系統全面開展學校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工作,將民族團結的“種子”種進校園、種進師生的心裏,讓其在校園內遍地開花。
延吉市以“實施三大工程、落實三個提升,抓好三項活動”為主要任務,加快推進“打造100所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示範校”工作,把打造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示範學校納入重要議事日程。
各校緊緊圍繞黨建工作、校園文化、課堂教學、德育活動、隊伍建設、家校共建等重點內容,借鑒其他民族地區的先進經驗和成功做法,摸索前行,探路領跑,把方向、管大局、作決策、抓班子、帶隊伍、保落實,奏響了“六部曲”,特色逐漸凸顯,迅速掀起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示範校創建熱潮。
各中小學、幼兒園在創建中求創新,在創新中求特色,做到“一校一主題、一校一特色”,教育系統內部颳起了民族融合、全域融入的絢麗民族風。25所學校既統一步調又各具特色,可謂全市總動員、上下一盤棋。
據延吉市教育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延吉市各中小學結合本校校風校訓和學校辦學理念等,將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與教育教學有效融合,全力打造各具主題、獨具特色的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示範校。
北山小學以“夢”為主題,中央小學以“和雅”為主題,延河小學以“立志·啟程、鑄魂·啟智、奠基·啟航”為主題,新興小學以“和合共生·美美與共,擔起培養民族復興時代新人大任,凝聚新興重鑄輝煌磅薄力量”為主題……
春風化雨,潤物無聲。延吉市各中小學、幼兒園充分發揮校園文化浸潤正向效應,在校園、樓體顯眼處懸挂張貼黨的教育方針、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民族團結進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等方面的宣傳教育內容,在校園綠地、長廊、活動室等進行一體化設計和打造,形成一條內容豐富、層次分明的文化主線和“潤物環境”,以環境育人,不斷增強師生的“五個認同”,更加有形有感有效地推進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各校以課程教學改革為切入點,將愛國主義教育、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國防和國家安全教育、黨建帶團建等內容融合,開展具有學校特色的系列教育;利用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標語牌、宣傳欄、書香園地、廣播站等多種途徑和方式宣傳正確的教育觀、價值觀,有效地發揮其耳濡目染、潛移默化的教育功能,營造民族團結和諧的校園;通過宣講黨史、傳承非遺、歌頌英雄等內容,不斷增強“五個認同”,培育時代新人;通過各班走廊展板採用繪畫、手工、美食和服飾展示等多種表達形式,融入各民族特色,將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深深根植在師生心中。
同時,延吉市教育系統充分發揮立德樹人活動導向價值,把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中華民族歷史意識融入思想道德、文化知識、藝術體育和社會實踐各環節,廣泛開展“開學第一課”“隊旗下宣誓”和主題班會、主題黨(團)課等活動,精心組織中華經典誦讀、中華文明禮儀、中華傳統技藝傳承等活動,定期舉辦主題徵文、主題書畫展、知識競賽,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推動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嵌入師生心中。
今年3月底,延吉市25所“延邊州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示範校”接受驗收;4月底,全市32所“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達標校”接受驗收。至此,延吉市57所中小學、幼兒園圓滿完成創建及驗收工作。
精神引領、文化育人、活動洗禮、心靈觸動。各校以創建示範校工作為契機,聚焦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主線,堅持守正創新、擔當作為,唱響民族團結主旋律,共譜和諧發展新篇章。(文 張新)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