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和景明,萬物競發。作為省市汽車産業發展的“主戰場”“主陣地”,長春汽車經濟技術開發區(以下簡稱“汽開區”)堅持聚焦重點,以項目建設“強引擎”,為吉林省汽車産業集群邁向萬億規模注入強勁動能。
汽開區是吉林省汽車産業的核心區域,也是全國乃至全世界重要的汽車整車和零部件生産研發基地之一,匯聚了6家主機廠、7大汽車品牌,擁有400余家汽車零部件企業以及一批專業汽車零部件産業園區。
GDP突破1100億元、區屬工業産值首破400億元大關、固定資産投資同比增長5.1%、連續三年蟬聯全省開發區綜合考核榜首……2024年,汽開區交出了一份亮眼答卷。“這是全體汽開人全力以赴抓項目,千方百計促振興取得的豐碩成果。”汽開區相關負責同志如是説。
以項目帶産業,以創新促發展。今年3月1日召開的汽開區加力推進高品質發展暨三年攻堅行動決勝之年動員部署大會,為全面打響決勝之戰發出“動員令”:2025年,汽開區計劃建設5000萬元以上項目120個,總投資1013.3 億元。
“我們一季度完成投資19.7億元,增長51.7%,佔全市投資總量的10%。截至目前,該區已開復工項目98個,開復工率81.7%;預計5月末前,全部項目實現開復工。”汽開區經發局項目中心副主任韓徵奇説。
在汽開區汽車大路上,4個新能源汽車産業重量級項目遙相呼應,形成了同軸佈局、近點協同的新能源産業“生態圈”。
奧迪一汽新能源汽車有限公司的工廠內,寬敞、整潔、安靜。800余台機器人揮舞機械臂精準作業,無人運輸車有序穿梭忙碌……高數字化、高自動化讓這裡透著滿滿的“未來感”,這座全新超現代化工廠是奧迪在華首個純電車型生産基地,也是“中國速度”與“德國品質”完美結合的典範。
“通過智慧化部署,焊裝車間在作業精度與效率上實現了雙重提升。從視覺識別技術到無人駕駛運輸系統,再到自動化倉庫的應用,我們在品質控制和物流優化方面不斷取得突破。”奧迪一汽新能源汽車有限公司總經理辦公室的楊盛楠表示。
奧迪一汽新能源汽車項目總投資358億元,是奧迪在中國首個基於PPE平臺、專門生産純電動車型的生産基地,設計年産能15萬輛。2024年12月17日,該公司開始批量生産,車型包括專為中國市場打造的奧迪Q6Le-tron家族、A6Le-tron等純電車型,為奧迪在中國市場的電動化産品陣容提供重要支持,為長春新能源汽車産業注入全新活力。
動力電池被稱為新能源汽車的“心臟”。
兩公里外,一汽弗迪新能源動力電池生産基地裏各個智慧生産環節“人機合一”,緊張忙碌,每3秒便有一塊刀片電池下線。
作為東北首家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戰略基地,該項目補全了長春市新能源汽車産業鏈的關鍵一環,為吉林省新能源汽車産業升級提供核心支撐。
自去年投産以來,該生産基地項目已有兩條産線進行生産,紅旗項目産線已實現量産並供貨近兩千輛份。“公司依託比亞迪刀片電池技術,産品適配一汽紅旗、奧迪PPE等高端新能源車型。”一汽弗迪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工程部部長賈增博説,電池包的充換電一體設計,可實現快速充換電補能,具有高安全,長續航和長壽命的優勢。
“我們已為紅旗、解放等品牌多款主力車型穩定提供動力電池解決方案,乘用車領域覆蓋充電與換電技術路線,商用車市場實現中、重型純電卡車電池批量供貨。”賈增博指著正在測試的電池包介紹,在保障一汽集團市場需求的同時,公司將重點突破商用車電池定制化開發,同步拓展外部客戶合作,以多元化産品矩陣構建市場競爭新優勢。
一汽弗迪的投産實現了對長春整車企業的就近配套,帶動了相關産業鏈的本地化落位,正在形成百億級産業集群。
項目攻堅的背後,是汽開區營商環境的持續優化,政企協同的“超速度”。
“我們之所以選擇落戶在汽開區,是因為這裡有著完善的基礎設施和一流的營商環境。當地政府對我們項目給予了大力支持,保證項目順利進行。”楊盛楠説,從土地審批到配套建設,政府專班全程護航,讓項目提前投産。
“我們將全流程抓好項目建設服務,當好服務企業的‘店小二’。”汽開區黨工委主要負責同志表示,充分發揮項目建設協同推動、專班推進、清單管理、調度預警等機製作用,全生命週期參與項目建設,跟進做好要素保障,為重大項目建設保駕護航。
從“製造”到“智造”,從單一産業鏈到“五區一中心”新格局,汽開區深度聚焦長春全面振興新突破三年攻堅行動目標要求,深入實施“11669”高品質躍升行動,創新構建“351”高品質發展機制體系,著力構建“謀劃儲備-開工建設-投産達效”全週期項目推進體系,確保上半年在建項目全部復工、新建項目應開盡開,以項目之“進”夯實經濟之“穩”,堅決打贏決勝之年決勝之戰。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