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消息網5月15日報道(文/褚曉亮 孫逸軒)春日的東北邊境,枝條吐露嫩芽。群山新綠中,正在緊鑼密鼓施工改造的邊境公路——G331國道吉林段鋪開一幅嶄新畫卷。
作為中國第十四個五年規劃中的重點項目,G331國道吉林段的升級改造將於今年底完成。這條沿邊旅遊開放大通道,不僅串聯起長白山、鴨綠江、圖們江“一山兩江”的動人風景與文脈,更打通沿線數百個村鎮與世界的聯繫,繪就中國東北邊疆振興發展的新圖景。
生態旅遊路
山一程、水一程,中國東北邊境上,連綿的長白山與鴨綠江、圖們江兩條中國與朝鮮的界河,程程相依。山水間的G331國道吉林段,匯聚起東北邊疆自然風光的精華。數十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構成的廊道,被評為中國25條國家生態風景道之一。
風景道的中心位置,矗立著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地質公園網絡名錄的長白山。山下的松江河鎮,今年70多歲的田守仁,每日奔波在G331國道附近的森林中,為遊客介紹山裏的植物與動物。
這位從小在長白山長大的“老把頭”,退休前是當地林場的職工。近兩年,隨著人們對生態旅遊的喜愛,熟悉森林的田守仁成為當地不少旅遊山莊的文化嚮導,開啟事業的“第二春”。
風景道的南起點,恰是中國與朝鮮、吉林省與遼寧省、鴨綠江與渾江的兩國兩省兩江交界、交匯之處。每到初春時節,渾江上的冰淩尚未融合,就有不少遊客從這裡北上,開啟一場邊境探秘的自然之旅。
渾江口大橋旁,在此開飯店近30年的殷桂雙忙碌起來,擦抹火灶、清洗餐具、準備食材,為新一天的生意做準備。殷桂雙介紹,隨著社交平臺上“此生必駕G331”的走紅,現在越來越多的遊客選擇在此開啟一場自然體驗之旅。
風景道北端的東北虎豹國家公園是中國唯一建在邊境區域的國家公園,與俄羅斯豹地國家公園毗鄰,承擔著獨有的跨境保護合作任務。
由於中國政府加大對生態環境的保護力度,穩定生活在東北虎豹國家公園內的野生東北虎、東北豹數量由成立之初的27隻、42隻左右分別增長至現在的70隻、80隻左右。東北虎豹國家公園也在逐漸探索相關機制,實現生態保護對當地發展的正向促進。
2024年9月,在琿春河與G331國道之間,琿春東北虎豹自然科普館落成開業,成為中外遊客領略虎豹風采的重要場所。科普館負責人金松峰説:“G331沿邊開放旅遊大通道全面建成後,科普館將成為更有區域特色的旅遊地標。”
文化溯源路
“東陲無文”,這曾是不少人對東北邊疆的刻板印象。但跨越1400多公里的G331國道吉林段,卻集中容納了自舊石器時代至今的數十座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吉林省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所長于淩説:“相關遺跡證明,東北邊疆在史前便是東北亞人類與文化遷徙交流的重要樞紐,數千年來更是中華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空間場域。”
這一論斷的最早證明之一位於和龍市大洞村。村內一處距離G331國道不足百米的玄武岩臺地上,攜帶著舊石器時代古人類生活痕跡的黑曜石製品沉睡萬年。近年開展的主動性考古挖掘,揭露出9個文化層位,出土石製品及動物化石2萬餘件,首次構建起和龍大洞遺址5萬年以來的文化序列,刷新人們對舊石器時代晚期東北亞古代人群生産生活方式的認識。2025年初,該遺址入選“2024年中國考古新發現”。
鴨綠江中段的集安市,集中分佈著享譽全球的世界文化遺産“高句麗王城、王陵及貴族墓葬”。近年來,相關景區成為很多遊客自駕G331國道時必不可少的打卡地。
東北邊疆還是如今滿族等少數民族的發源地。在龍井市三合鎮,聳立的天佛指山俯瞰著河谷中的圖們江與G331國道。支脈汗王山上,數百年前遺留的山城遺址依稀可見。經專家研究,這裡很可能是滿族先祖重要發祥地“鄂多裏城”的所在地。14世紀,清太祖努爾哈赤的六世祖猛哥帖木兒率部在圖們江中上游區域生活近50年。在明王朝的支持下,他帶領的部落逐漸發展成聲名赫赫的“建州女真”。“這裡見證了東北邊疆與中原的交流歷程。”龍井市一名工作人員説。
興邊富民路
得益於鴨綠江、圖們江及其支流的澆灌,中國東北部的長白山區物産豐富。但由於遠居邊陲,這裡不少縣區過去都曾深陷貧困。如今,中國不斷鞏固脫貧攻堅取得的成果,G331國道吉林段沿線的特色種植産業,正助力該地區全面邁向興邊富民的新階段。
集安市的鴨綠江河谷一帶,氣候濕潤溫和,與世界著名葡萄酒産區的法國羅納河谷、美國納帕河谷緯度相當,是野生山葡萄的優良産區。當地有近百年的葡萄酒釀造歷史。
種了十多年葡萄的楊洪武介紹説,過去村裏人種的葡萄大多數只能賣給附近酒廠,銷售渠道比較有限。近年來,隨著G331國道成為自駕熱門路線,村裏自産的葡萄汁可以作為農副産品直接面向遊客銷售,村民收入有了提高。
如今,楊洪武在線上渠道積累了近1000名來自全國各地的客戶。“15畝地的葡萄一點都不愁銷路,有時我還得跟別人收點呢!”
在全球水稻種植版圖中,中國東北是為數不多的高緯度種植區。圖們江澆灌的延邊地區則是東北較早種植水稻的地區之一。G331國道旁的龍井市光昭村,水汽充足,地勢平坦,是延邊大米的重要産區之一。
曾在山東打工的姜哲柱十幾年前從外地搬到光昭村,在圖們江畔數十公頃的土地上先後建立起禦谷田農民專業合作社和禦糧大米加工廠。
“這裡的稻米産量算不上最高,但黏度和米香等指標都極好。”姜哲柱説,依託緊鄰G331國道的優勢,禦谷田稻米2024年的銷售額接近400萬元。
創業逐夢路
“離開,還是留下?”對生活在邊疆的青年人來説,這曾是個需要選擇的問題。但隨著中國東北邊疆的基礎設施愈發完善,越來越多青年人在這裡找到事業的方向。
淩晨兩點,夜色正濃,臨江市樺皮村的農産品主播楊濤已完成當天第一條短視頻的錄製。視頻裏,他與夥伴們收拾好行李,準備前往成都參加全國糖酒會,向各地參展商介紹家鄉臨江的蜂蜜産品。
作為一名返鄉創業青年,楊濤深知家鄉與大城市在商業資源上的差距。但在他看來,網絡與道路的通暢正在改變家鄉原本閉塞的面貌。通過在網絡平臺上直播介紹家鄉農産品,楊濤在5年內積累了近百萬粉絲。直播間賣出的蜂蜜産品,每天都通過門前的G331國道發往全國各地,一年的銷售額超過千萬元。
除了楊濤這樣的本地創業者,還有不少外來青年用創意與汗水改變著鄉村面貌。圖們江畔,在以朝鮮族風情而馳名的龍井市北興村裏,幾名“00後”大學畢業生忙著發展養蝦事業。
這群“00後”是通過吉林省大學生志願服務西部計劃“衛國戍邊”專項來到吉林邊境村落進行服務的志願者。2024年夏天來到村裏後,張智淘等幾個夥伴發現以旅遊為核心産業的北興村,缺乏將遊客留住的體驗式項目。為此,他們做了深入的市場研究,最終拿出一份建設“垂釣園”的創業策劃。
在當地投資人的支持下,搭建垂釣園的物資源源不斷地通過G331國道送抵北興村,佔地100多平方米的養蝦棚很快就搭建起來。
如今的東北邊境線上,像楊濤、張智淘這樣的創業者們逐漸多起來。他們身在邊疆,卻心懷世界;紮根鄉土,又善用技術。曾經人口稀少的東北邊境變得熱鬧起來,成為逐夢者幹事創業的熱土。
貫通起這片熱土的G331國道,也從一條地理連接的紐帶,變身為鄉村振興的催化劑。持續注入的“人流”“車流”“貨流”,激活沿線振興發展的能量,讓曾經的偏遠地區散發新的活力。
2024年5月24日,遊客在長白山天池景區遊覽。(顏麟蘊 攝)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