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為了吃飽肚子參軍的少年,到為了民族尊嚴抗擊外敵的戰士;從抗美援朝戰場上的英雄,到退役後默默無聞繼續奉獻的老人……他用一生行動證明,無論何時何地,軍人永遠把祖國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他就是抗戰老兵朱開富,為了祖國和人民的歲月靜好,甘願默默無聞、深藏功名。
抗戰老兵朱開富 攝影 李強
朱開富出生於1928年1月,雲南省曲靖市羅平縣人。16歲時為了吃飽飯、不受人欺負,他報名參軍並在工兵連擔任通信兵,曾在雲南蒙自、屏邊一帶駐防,和戰友們一起參與抗擊侵略者的戰鬥。“只有把侵略者趕出中國,老百姓才會有好日子過。”從那時起,朱開富便堅定了保家衛國的信念。
不久後,朱開富和戰友們接到新命令:駐守一座海島。林中荊棘叢生、野獸出沒,每一步都充滿危險,部隊途中傷亡較大,不少戰友倒在了行軍的路上。“親眼看到很多戰友倒在叢林裏,我心裏也怕,但當時就一個想法,任務必須完成。”朱開富和戰友們克服重重困難,最終抵達目的地。到達海島後,面對強行登陸的敵軍,他們毫不退縮,奮起抵抗,多次擊退敵人。“正是因為我們敢拼命、捨生忘死,才一次次擊退敵人,讓敵人看到我們是不好惹的,是不服輸的!”朱開富和戰友們用鮮血捍衛了國家的尊嚴。
1946年,朱開富所在部隊改編,他被派到東北軍政大學遼東分校學習,更加堅定了為人民而戰的信念。畢業後,他和戰友們在呼蘭縣一帶與敵人展開遊擊鬥爭;遼沈戰役期間,朱開富被分派到剛起義的60軍擔任營教導員。“思想工作就是做人的工作,把大家團結在一起,讓大夥明白,打勝仗才能有好日子過。”朱開富在教導員崗位上兢兢業業,和戰友們一起完成了重大任務。
1950年,朱開富和戰友們奔赴抗美援朝戰場。他所在的部隊遭遇敵軍重坦克營襲擊。當時,敵人的坦克和裝甲車堵在公路兩端,我軍多次衝鋒送炸藥包都沒有成功,只能繞路轉移。轉移時,部隊從前衛變成後衛,副營長在前線指揮撤不下來,副教導員負責收容傷員,整個營只剩朱開富一個幹部。他帶著剩下的幾個連繼續前進,並和兄弟部隊一起卡住敵人退路,硬是用手榴彈把敵軍坦克部隊“啃”了下來。
讓朱開富最難忘的還是白雲山阻擊戰,那場戰役打了11天11夜。敵人為奪取白雲山,發動了火海戰術,向陣地上傾瀉著重磅炸彈、凝固汽油彈。我軍傷亡慘重仍死戰不退,朱開富也是九死一生。朱開富回憶道:“整個炮轟之後再狂轟濫炸,汽油彈下來,把整個山上的樹木燒平了,什麼都燒了。”朱開富所在團和兄弟部隊3000多人,硬扛住了25000多名敵人的輪番進攻,有的連隊整連打光了,預備隊也拼沒了,但陣地始終沒丟。“與陣地共存亡——這是我們團最響亮的口號!”朱開富説,“‘白雲山團’的戰旗是戰友們的血染紅的,白雲山上每一寸陣土地都埋著烈士的忠骨。”
1955年,朱開富隨部隊回國。為了進一步提升自己,他前往某步兵學校學習三年,繼續為國家和人民服務。自1958年起,朱開富先後任團政治處副主任、師訓練隊政委等職,榮立大功一次,榮獲“中華人民共和國三級解放勳章”和“朝鮮民主共和國三級獨立勳章”。2015年獲得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頒發的“抗日戰爭勝利70週年”紀念章,並於1989年離休,離休前任中國科學院長春光機所工會主席。
“當年敵機炮彈離我頭頂只差半寸……我活下來很幸運,有機會替戰友們看看這盛世。”面對年輕一代,他留下了最樸素的箴言,“敢拼刺刀的精神,讓中國人挺起了脊梁。現在不用真拼刺刀,但學習、工作還要有這股氣——困難面前不低頭,危急時刻敢擔當。”(文 崔釋遠)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