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老外在吉林    |    直觀中國    |    視頻    |    原創    |    熱點專題    |    特色産業    |    市州新聞    

吉林:從“好山好水”到“金山銀山”
2025-08-15 10:08:13來源:吉林日報編輯:蔣碩責編:蔣碩

  原標題:全國生態日聚焦吉林——從“好山好水”到“金山銀山”

  八月的吉林,暑氣漸消,通化縣禾韻現代農産品股份有限公司的藍莓生態種植基地裏,陽光為連片樹苗鍍上金邊,藍紫色果實壓彎枝頭,生機盎然。

  這片7500畝的標準化種植區,年産值近1億元,其興旺密碼就藏在哈泥河的碧波中。依託水源保護區的優良生態,這裡書寫著“水保護與産業興”的雙贏篇章,亦是白山松水間生態發展蝶變的縮影。

  生態是吉林最寶貴的資源,綠色是其最亮麗的底色。坐擁“綠水青山”和“冰天雪地”兩座“金山銀山”,吉林擁有中國最好的森林、粉雪與黑土地,良好生態環境為“生態+”融合發展築牢根基,白山松水間,“含綠量”正持續轉化為發展的“含金量”,奏響生態與經濟同頻共振的奮進樂章。

  生態築基 擦亮發展底色

  近年來,吉林省以全面深化美麗吉林建設為抓手,聚焦生態環境高水準保護支撐高品質發展,堅決扛起維護生態安全的重要使命和守護吉林生態地標的政治責任,全省生態環境品質持續改善,生態環境保護工作邁上新臺階。特別是吉林省的環境空氣品質持續保持在全國第一方陣,水環境品質實現“四連升”,達到了有監測記錄以來最好水準。

  這一良好態勢在今年上半年得到了進一步延續。今年1—6月,全省優良天數比例90.3%,同比上升2.3個百分點,高於全國平均水準5.1個百分點;PM2.5平均濃度為31.7微克/立方米,優於全國平均水準3微克/立方米;重污染天數4天,同比減少15天;國控斷面優良水體比例84.4%,優於國家考核目標7.3個百分點;無Ⅴ類、劣Ⅴ類水質斷面,全省生態環境品質持續穩中向好。

  省生態環境廳大氣環境處處長李文輝介紹:“十四五”以來,在省委、省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全省上下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把大氣主要污染物減排作為推動環境空氣品質改善的重要抓手,聚焦産業、能源、交通結構優化,統籌區域協調,構建了全鏈條、多維度的治污體系,藍天保衛戰成效顯著,“吉林藍”成為常態。

  在碧水保衛戰方面,吉林省建立起水質快速反應機制,秉持“一河一策”“一斷面一策”的精準治理原則,104條城市黑臭水體已全部消除黑臭,實現動態清零。通過持續推進水環境治理,吉林省境內松花江、圖們江、遼河、鴨綠江及綏芬河等五大水系水質均達到良好及以上,松花江、圖們江水系幹流以及鴨綠江、綏芬河全域優良水體比例達到100%。地下水國家考核點位水質保持穩定。

  “生態+”融合 激活産業動能

  從林海雪原變身“搖錢樹”,到黑土地上的綠色農産品暢銷全國,吉林用實踐證明:保護生態絕非發展的對立面,而是高品質發展的前提。哈泥河的清水滋養出富民産業,不僅提升了生態顏值,更革新了發展內涵。

  “好山好水好土出好糧。”在長白山區的柳河國信水稻種植基地,清澈的山泉滋養著稻田,這裡産出的大米全部達到綠色標準。當地推廣滴灌、噴灌等節水技術,同步加強水污染防治,讓每一滴水都成為滋養優質農産品的“甘露”,“吉林大米”憑藉生態優勢遠銷海內外。

  生態賦能不止于傳統種植。作為世界人參主産區,白山市劃定102萬公頃生態保護紅線,佔轄區面積58.4%,生態改善讓人參産量顯著提升。當地通過幫扶種植大戶、支持精深加工企業、推動品牌升級,拓展人參附加值産業,從原材料銷售向醫藥健康産品延伸,實現産業價值鏈躍升。“我們正培育以人參為代表的醫藥健康産業,做好‘生態+’文章。”白山市生態環境局副局長白金華説。

  從黑土地到碧水畔,“生態+”的文章在吉林大地多點開花。良好的生態資源不僅滋養了優質農産品,更催生出蓬勃的文旅産業,讓“綠水青山”成為吸引遊客的“金山銀山”。

  伊通河的“脫胎換骨”是最生動的注腳。作為長春的“母親河”,經過系統治理,昔日的污水河如今碧波盪漾,沿岸建成的濕地公園、帶狀公園串聯成線。依託伊通河的生態基底,肆季南河文旅項目火爆出圈,散步的市民、打卡的遊客絡繹不絕,一幅“河暢、水清、岸綠、景美、人和”的畫卷徐徐展開。

  生態賦能 繪就高品質發展畫卷

  當重大項目的環評審批時限預計實現壓減70%,當971個生態環保項目蓄勢待發,吉林正以生態環保領域的系統性改革,為高品質發展注入強勁動能。這場系統性改革不僅破解了生態保護與經濟發展的協同難題,更勾勒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發展新路徑。

  改革破局,方能激活發展春水。以環評改革為突破口、以綠色轉型為實踐方向,吉林省在全國率先出臺《全面深化環評改革服務高品質發展“十項舉措”》。環評“瘦身”、審批“容缺”、質效“提速”、服務“升級”……一系列創新舉措的推行,為企業提供全週期支持。

  為精準服務重點項目,省生態環境廳梳理出“三張項目清單”,對投資5000萬元以上項目、重大戰略項目等實施“點對點”幫扶。松原綠電—綠氫—純氫冶金項目作為省級重大項目,同步推進環評與項目設計,技術服務時限壓減近30天;白城、雙遼保供煤電項目遇選址難題時,專家團隊創新“打捆”審批模式,破解灰場選址等問題,節省審批時間近40天。

  與此同時,吉林省在生態環保項目佈局上的精細考量,積極統籌生態環保重大項目謀劃實施。截至目前,共謀劃生態環保項目971個、總投資1532.72億元,項目不僅涵蓋污染治理、生態修復等基礎領域,更聚焦綠色産業、低碳轉型等前沿方向,將生態保護的“養分”輸送至經濟社會發展的各個角落,既補齊了生態短板,又培育了新的經濟增長點,讓“綠水青山”的守護與“金山銀山”的創造形成良性循環。

  從優良生態築牢發展根基,到“生態+”激活産業動能,再到改革創新賦能高品質發展,吉林大地上正以生態為筆,持續書寫著保護與發展協同共進的新篇章。(記者 劉姍姍 實習生 劉重奇)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