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落在北國春城長春、誕生於2000年的吉林動畫學院,是驅動産業創新的創意引擎,是培育動漫人才的重要搖籃。
近日,由該校師生原創的科幻冒險動畫電影《瘋狂電腦城》官宣定檔10月6日,正式躋身國慶黃金檔,為吉林動畫學院建校25週年獻上一份重磅賀禮。從2024年10月登陸法國戛納秋季電視節,以東方敘事美學與前沿數字技術征服國際影人,到2025年3月入圍第29屆哥倫布國際電影與動畫節,再到如今獲得主流檔期青睞、即將面向億萬觀眾的每一步突破,既展示了一部動畫作品的進階之路,也是吉林動畫學院“學研産一體化”辦學特色的生動落地,更是中國高等院校原創動畫走向世界的文化名片。

吉林動畫學院全景航拍 供圖 吉林動畫學院
應勢而生 立民族動漫産業振興根基
“吉林動畫學院是全國最優秀的動漫遊戲人才培養基地之一,專業設置和人才培養品質與企業需求高度契合。”2001年,付堃以吉林動畫學院第二屆新生身份踏入校門。24年後的今天,作為中影年年(北京)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他以一番中肯評價佐證吉林動畫學院的創辦初心。
2000年6月,經吉林省教育廳批准,這所承載“培養中國動畫人才,創作中國動畫作品,振興中國動漫産業”使命的高等學府宣告成立。2008年,隨著學校正式更名為吉林動畫學院,中國動畫教育史上第一所單體獨立的動畫專業高等院校就此誕生。
25年來,學校累計培養近6萬名專業人才。騰訊、網易、字節跳動、米哈遊等頭部企業,《哪吒之魔童鬧海》《大聖歸來》《長安三萬里》等國産動畫電影製作團隊,以及分佈在全國各地的創業隊伍中,均活躍著吉林動畫學院校友的身影。
特色興校 探學研産融合發展新路徑
“吉林動畫學院的教育體系滲透著學研産的深度融合,由産業帶動教育,為學界和業界提供了寶貴經驗。”正如中國傳媒大學動畫與數字藝術學院教授黃心淵所説,“開放式國際化、學研産一體化、創意産品高科技化”三大辦學特色,正是吉林動畫學院在行業中站穩腳跟的核心密碼。
在“開放式國際化”特色指引下,學校與23個國家和地區的98所院校建立合作關係。今年,大三學生張力丹就成了受益者。通過校際交流項目,這位福建籍學子得以赴澳門科技大學交流學習。“全球設計案例分析拓展了我對設計的認知和邊界,也讓我對‘講好中國故事’有了新的思考。”張力丹自信地説。
“學研産一體化”則打破了高校與産業的壁壘。2002年,吉林動畫學院首次明確提出走“學研産一體”化道路。此後,以學生、作品“兩個産品”高品質輸出為目標,搭建産教融合實踐教學平臺與科技創新中心,以高端産業項目引領教學變革,以産業群帶動專業群。如今,學生們走進學産對接實踐工作室、大師工坊、産業公司,參與的不僅是課堂作業,更是真實的市場項目。
“創意産品高科技化”讓吉林動畫學院始終站在動漫技術前沿。該校研發的動作捕捉系統被應用於《青蛙王國》系列電影的製作,確保動畫角色動作的真實性和流暢度;圍繞《山海經》神話體系,加大智慧倣生機械技術的自主研發力度,打造“智慧倣生工場”,構建影視實體化創作平臺……依託重大項目對産業的牽引作用及高科技對項目的賦能作用,吉林動畫學院以“引留創培轉”的人才引進方式組建團隊,推動教學成果向産業轉化。
創新驅動 為人才搖籃建設注入動能
今年是吉林動畫學院“十四五”收官與“十五五”謀劃進入深化階段的重要節點,如何築牢“中國動漫遊戲人才的搖籃”根基,為戰略升級鋪路?這一問題的答案,就藏在學校立足自身優勢、貼合産業需求的多維實踐中。
在文化與創新的結合上,該校持續發揮應用型人才培養優勢,深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以經典IP《山海經》為核心,結合人工智能、影視特效等技術推動內容創新,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新載體中煥發活力,也為人才培養注入文化內核。
在技術與産業的融合上,學校加速構建吉林省動漫遊和影視産業新質生産力集群:既加大“技術+藝術”融合創新的核心技術攻關,強化以智慧倣生機械技術為支撐的物理特效産品體系,也著力研發影視特效技術,深化全流程工業化特效製作體系,以技術突破為人才搭建更貼近産業前沿的實踐平臺。
在行業服務與資源整合上,吉林動畫學院一方面不斷擦亮中國(吉林)動漫大會品牌,為行業搭建展示、對接的優質平臺;另一方面,立足新時代,依託國家級創新創業學院建設,構建“教育-實踐-創新-就業”完整育人鏈條,為人才成長提供更廣闊的産業發展沃土。
9月15日,吉林動畫學院迎來建校25週年校慶,圍繞“拓界·向新而行”這一主題,該校精心策劃了中國動畫的學脈與精神研究展、動畫電影《瘋狂電腦城》首映禮、第三屆中國(吉林)動漫大會等24項特色活動。這些兼具學術深度與産業活力的活動,是對學校25年發展歷程的生動回望,也是新的起點。吉林動畫學院將秉持向新而行的姿態,在推動動漫産業高品質發展、傳承創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道路上持續發力,為“文化強國、教育強國、科技強國、人才強國”建設注入不竭的“吉動智慧與吉動力量”。(文 吉林動畫學院)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