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8日,延吉機場遷建工程開工活動在延吉市舉行。延吉新機場將於2029年竣工並實現轉場飛行。
近兩年,遊客在延吉網紅墻前排起長隊打卡,在中國朝鮮族民俗園內穿著民族服飾進行旅拍,已經成為常態。2025年暑期,延吉接待遊客307.3萬人次,旅遊綜合收入48.5億元。

中國朝鮮族民俗園內遊人如織 供圖 延吉市委宣傳部
“小機場”的“大擔當”
回望延吉機場的發展歷程,本身就是一部延邊開放的縮影。
從1952年的軍用機場,到1985年開通民航,再到2011年旅客吞吐量突破百萬成為東北領先的支線機場,這座機場始終是延邊乃至吉林東部地區連接世界的重要通道。2001年該機場開通首爾航線,2014年實現對韓航權配額歷史性突破,隨後相繼開通符拉迪沃斯托克、大阪等國際航線。2024年全年旅客吞吐量179.6萬人次,國際旅客佔比39.9%,全國領先;對韓航班每124架次,居全國第四。
但輝煌數據的背後,是基礎設施已接近極限的現實。2023年延吉文旅爆火後,機場年旅客吞吐量迅速回升至百萬人次以上,2024年更是創下歷史新高。對於一個設計容量有限的老機場來説,這已是超負荷運轉。
新機場:破解旅遊瓶頸的關鍵落子
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延吉新機場的建設顯得尤為及時和關鍵。
根據報道,延吉新機場按照民航飛行區等級4D標準設計,按滿足年旅客吞吐量300萬人次、貨郵吞吐量1.6萬噸的目標建設,主要建設內容為3萬平方米航站樓,1座1500平方米的航管樓及空管、供油、消防救援等設施,預計2029年竣工並實現轉場飛行,屆時旅客值機、安檢、候機的體驗將得到質的提升。
可以預見的是,新機場為延吉旅遊的“續航”能力提供了硬體保障。從2023年上半年遊客數同比增長386%,到2025年上半年仍保持13%的穩健增長,延吉旅遊已從爆發期進入穩定增長期。沒有相應的基礎設施支撐,這種增長態勢將難以為繼。
延吉新機場建成後,將躋身全國中型機場行列,成為東北亞區域重要航空口岸、環日本海區域旅遊門戶機場、東北地區重要航空樞紐,對更好融入國內國際雙循環、促進邊境地區高品質發展、有效滿足群眾出行需求,具有重大意義和支撐作用。
從“網紅打卡地”到“國際旅遊目的地”
延吉旅遊的特色在於其獨特的朝鮮族風情與邊境文化,但要將短暫的“網紅打卡”轉化為深度的“目的地旅遊”,需要更強大的交通網絡支撐。

延吉新機場效果圖 供圖 延邊州委宣傳部
新機場的建成,將直接助力這一轉變。按照“環日本海區域旅遊門戶機場”的定位,新機場有望開通更多直飛日本新潟、札幌,俄羅斯符拉迪沃斯托克等城市的航線。這些潛在的新航線,將把延吉從中國的美食之城,真正推向“環日本海區域旅遊門戶”。
展望2029年新機場竣工轉場,延吉旅遊的圖景將更加清晰:更大容量的機場將接納更多國際直飛航班;更高效的物流體系將讓延邊的特色産品更快走向世界;更舒適的機場體驗本身就成為旅遊記憶的一部分。
新機場不僅是基礎設施的升級,更是延吉從“網紅”到“長紅”的關鍵一躍,是這座邊境城市邁向“東北亞區域重要航空口岸”的堅實一步。(延邊州委宣傳部)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