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老外在吉林    |    直觀中國    |    視頻    |    原創    |    熱點專題    |    特色産業    |    市州新聞    

長春光電信息産業加速邁向千億元級
2025-10-11 10:04:45來源:人民日報編輯:顏觀潮責編:顏觀潮

  原標題: 上半年電子信息製造業産值同比增長6.5% 長春光電信息産業加速邁向千億元級(經濟聚焦)

  擁有2萬餘人的光電技術人員和産業工人隊伍;建成特種發光科學與技術等8個全國重點實驗室;“吉林一號”海量遙感數據為農林、環保、文旅等領域提供技術支持……今年上半年,吉林省長春市電子信息製造業完成産值110.86億元,同比增長6.5%;長春市2024年光電信息産業綜合産值突破900億元,同比增長7.1%,預計今年産值將超1000億元。東北老工業基地長春,正搶抓産業發展機遇,以“光”築夢,打造光電信息産業集群,助力高品質發展。

——編者  

  一塊玻璃——

  精密加工,為衛星配“眼角膜”

  長光衛星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生産車間內,一台橙色機器人正在作業,只見操作臺上,一塊4開畫紙大小、深黑色的鏡片被打磨成型。“這是反射鏡,是衛星的‘眼角膜’。”公司光學加工技術負責人李岩介紹,反射鏡可以將衛星採集到的地球光譜信息,精準收錄進相機,進而生成圖片。

  高清的遙感影像依賴高精度的反射鏡加工技術及加工設備,納米級的加工精度則是團隊奮力攻關的方向之一。為避免進口設備存在的工序不可控、採購費用高、維修週期長等問題,公司光學加工核心技術團隊開始自研國産智慧加工機器人。歷經數千次調試,智慧加工機器人終於投産,助力反射鏡主鏡加工時間從大約半年縮短到一個半月,加工成本降低兩成。

  由長光衛星研製的“吉林一號”衛星部組件國産化率已達100%,“吉林一號”成為我國最大的商業遙感衛星星座和全球規模最大的亞米級商業遙感衛星星座。

  70多年前,中國第一爐光學玻璃在長春熔製成功。如何將光輝歷史、豐富資源轉化為産業發展動能?長春市發佈支持光電信息産業高品質發展若干措施、“支持中小企業加快發展18條”等政策舉措。由長春光機所等單位共同出資成立的吉林省光電子産業孵化器有限公司,已累計孵化企業百餘家。此外,脫胎于長春光機所,長光衛星等一批光電領域公司發展壯大。

  “光電信息産業是長春市科研實力最強、創新成果最多、發展潛力最大的戰略性新興産業之一。”長春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局長方述華介紹,長春市財政每年投入逾6億元支持光電信息産業發展。

  一個感測器——

  創新研發,産學研一塊使勁

  在長春禹衡光學有限公司檢測室裏,檢測人員身穿防塵服,仔細觀察手中的位移感測器生産樣品……位移感測器不大,但對數控機床等重大裝備而言,它相當於設備的“眼睛”,直接影響著加工精度。

  近年來,禹衡光學承擔了國家發展改革委、科技部、工業和信息化部等部門的多個重大攻關及産業化項目,研製出光柵尺等系列産品,在多個領域實現技術自主可控。

  “長春為企業發展提供了大力支持。”禹衡光學總經理盛守青介紹,“政府幫我們和長春光機所等科研院所及吉林大學等高校建立聯繫,在長春市工業和信息化局等多個部門幫助下,企業還參與了多個項目。”

  依託吉林大學、長春理工大學、長春光機所等高校院所,長春市持續匯聚全國光電領域頂尖研發力量。截至目前,長春市在光電信息領域擁有兩院院士10人、博士生導師150人、副教授以上高級人才3000余人,在高性能感測器等12個高精尖特領域擁有國際國內領先的關鍵核心技術。

  此外,長春市還成立了科技成果轉化戰略合作委員會,組建光電信息産業“一會三聯盟”(科創聯盟、企業聯盟、基金聯盟以及專家委員會),搭建信息共享平臺,促進産學研一塊使勁,持續強化産業發展的制度保障。

  一項計劃——

  聚焦前沿,拓展行業空間

  在長春新區,一場討論會正在展開。來自希達電子、榮德光學等企業的工作人員聚在一塊,暢聊産業發展、市場導向、科研進展。

  長春新區集聚光電信息企業360余家,類似的討論會時常出現。“增加交流,既是尋找合作機會,同時也能打開思路,為下一代産品佈局。”希達電子副總經理常亮説。

  近年來,長春市加快光電信息産業向上下游延伸,力爭在交叉和細分領域形成更多突破點。2023年,長春發佈《長春市光電信息産業星光培育三年行動計劃》,重點聚焦“芯、光、星、車、網”五大關鍵領域,推進積體電路高端化發展、鐳射及新型顯示與照明規模化發展、衛星應用産業化發展、汽車電子智慧化發展、工業互聯網和軟體信息服務業融合化發展。

  行動計劃還提出,到2025年末,實現光電信息産業綜合産值超千億元、企業數量超千家的“雙千”目標。長春市在光電信息領域積極謀劃專業化、特色化的産業承載空間,加速建設長春新區、經開區、汽開區、凈月高新區和中韓示範區“4+1”産業核心區。

  “面向新能源智慧汽車、光電信息等重點産業領域,我們支持企業自主攻關或産學研聯合攻關産業關鍵核心技術。在關鍵領域、重點環節突破一批制約産業發展的‘卡脖子’技術難題,要以機制創新,打破體制發展障礙。”吉林省委常委、長春市委書記張恩惠表示,力爭到“十五五”末,長春市光電信息企業數量和綜合産值分別突破1500家和1600億元。(記者 汪志球 劉以晴)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