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老外在吉林    |    直觀中國    |    視頻    |    原創    |    熱點專題    |    特色産業    |    市州新聞    

城市環境風貌塑造——讓吉林既有“顏值”更有“溫度”
2025-11-25 12:54:51來源:吉林日報編輯:蔣碩責編:蔣碩

  如何讓城市既有“顏值”更有“溫度”?核心在於融合自然肌理與人文底蘊。

  近年來,吉林全省各城市以街道景觀提升、公共空間優化、建築風格協調整合為抓手,在守護老街區煙火氣息與歷史風貌的基礎上,持續加大綠色生態建設投入,著力實現功能實用性與審美統一性的有機平衡,讓城市真正成為可觸摸、可共鳴的溫暖“生活港灣”。

  污水治理攻堅見效,黑臭水體動態清零

  省住房城鄉建設廳錨定“水清岸綠、魚翔淺底”的治理目標,全面開展城市污水收集處理設施排查整治和黑臭水體治理攻堅,持續提升城市生活污水收集處理效能。

  在設施建設方面,“十四五”以來,全省新改擴建城市污水處理廠29座,新增污水處理能力128.8萬立方米/日,建設改造城市污水管網2589公里,城市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達77%,雨污分流佔比達86.5%。

  在提升行業管理方面,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編制印發《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泥處理處置技術標準》《城鎮污水處理廠運行管理評價標準》等一系列標準文件,提供堅實技術支撐。同時,加大技術幫扶,今年以來累計出動幫扶人員86人次、行程1.3萬餘公里,幫扶42個縣市,對污水處理各環節進行系統梳理,推動行業管理水準持續提升。

  在消除城市黑臭水體方面,對城市水體進行全覆蓋排查,對黑臭水體實施精準治理,2022—2023年,會同相關部門對城市黑臭水體現場踏查督導30余次,邀請省內外行業專家對治理方案進行技術把關,並派駐專家對重點水體“駐點式”幫扶。2023年底前全省消除地級城市黑臭水體100處,縣級城市黑臭水體4處,實現城市黑臭水體動態清零,提前兩年完成國家任務。

  園林綠化提質增量,綠色福祉惠及全民

  “口袋公園”精緻小巧,“小微綠地”特色鮮明……近年來,省住房城鄉建設廳通過城市綠化提升行動持續推動綠量增加與品質提升。吉林省城市建成區綠地率39.52%、綠化覆蓋率43.16%,長春、吉林、梅河口等15個城市創建為國家園林城市,形成一批具有吉林特色的生態建設標杆。

  “口袋公園”串起百姓幸福生活。自2022年啟動建設“口袋公園”“小微綠地”以來,全省累計建成1105處“口袋公園”,總面積達245.7萬平方米,這些散落在城市街角、社區周邊的綠色空間,配備健身器材、休閒座椅等便民設施,成為市民運動健身、鄰裡互動、親子遊樂的“幸福園”,讓“微空間”發揮“大效益”。

  城市綠道編織生態休閒網絡。省住房城鄉建設廳指導各地編制《綠道專項規劃》,以綠道為紐帶串聯公園綠地、景點景區、河湖水系等各類公共空間,同步完善標識指引、休憩、廁所等配套設施。截至目前,全省已建成綠道2987公里。

  綠地開放共享拓展生態惠民空間。長春、四平、大安入選住建部綠地開放共享試點城市,為全省提供了可複製、可推廣的實踐經驗。2025年,全省134個城市公園積極推進綠地開放共享,累計開放共享綠地面積達382公頃,實現市縣全覆蓋。

  歷史文脈保護傳承,城市底蘊愈發厚重

  城市更新,該如何保留獨特底蘊?

  省住房城鄉建設廳將歷史文化保護傳承貫穿城鄉建設全過程,堅持保護第一、合理利用和最小干預原則,構建起系統完整的保護傳承工作格局。

  普查擴容,讓文化遺産“應保盡保”。通過歷史文化資源普查調查,將體現吉林城市特定發展階段、反映重要歷史事件、凝聚公眾情感記憶和時代記憶的歷史文化資源納入保護名錄。目前,全省共有國家歷史文化名城3座、歷史文化名鎮2個、歷史文化名村1個、傳統村落23個,省級歷史文化名鎮3個、歷史文化名村2個、傳統村落32個,歷史文化街區9片,歷史建築418處。歷史建築數量是10年前的4倍,所有市縣均批准公佈歷史建築。

  制度築基,為保護傳承“立規護航”。在規劃層面上,制訂《吉林省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保護“十四五”規劃》《吉林省城鄉歷史文化保護傳承體系規劃(2023—2035年)》,為中長期工作提供科學指引。在制度執行上,建立省、市、縣三級住建部門向本級黨委專題報告年度工作的制度,壓實保護責任,指導長春市出臺名城保護條例、吉林市制定歷史建築管理辦法。

  活化利用,讓老建築“煥發生機”。制定《吉林省歷史建築修繕技術導則》,對歷史建築修繕全流程提出明確技術要求。目前已完成30處歷史建築修繕工程,一批承載城市記憶的地標重煥光彩。長春南廣場歷史文化街區北京大街西地塊與新民大街歷史文化街區煥新開街,老街區的煙火氣與歷史感交融共生;人民廣場經過升級改造重新開放,成為市民休閒打卡的新去處;雙遼市鄭鐵俱樂部通過功能轉型,變身為黨建活動中心,讓歷史空間在新時代發揮新價值。

  城市風貌塑造,從來不是單一維度的美化,而是一場自然、文化與生活的深度交融。未來,吉林省將繼續以匠心雕琢細節、以初心回應期盼,讓綠色更濃郁、文脈更綿長、生活更便捷,讓城市成為人人嚮往的宜居高地、幸福家園。(文 聶芳芳)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