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不止于“點綴生活”,更不應“高高在上”——文創産品,如何浸潤百姓生活
用“忽如一夜春風來”形容國內掀起的“文創熱”,可謂恰如其分。然而,走進一家家博物館文創商店、書店、禮品店,注入些許創意元素的行李牌、充電寶、馬克杯以及錢包、絲巾等,雖然總能“俘獲”些許目光,卻仍讓消費者覺得“少了點什麼”,也引發了人們對當下文創産業的思考:中國的文創産品,如何真正走進老百姓的日常生活,為“美好生活”注入豐富內涵?
跟風“文創熱”,難掩産業短板
在江蘇可一文化産業集團總經理錢曉徵看來,創意匱乏已經成為制約行業發展的瓶頸。“文創産品的研發具有一定的專業性,但目前我國這個行業尚屬起步階段,具體到産品設計上,難免出現文化元素的生搬硬套。”例如,不少文創産品只是把藝術家的畫印到包袋、T恤、瓷器上,而缺乏設計師的再創作,加上製作粗糙、用途無非“老三件”,這些太容易被“看穿”的所謂文創産品,越來越難以戳中人們的心靈。
搖身一變“文創産品”後身價陡增數倍,也引起許多消費者的不滿。“一個拳頭大的布娃娃,只因布料用了某種傳統染制工藝,價格就高達198元,這樣的文創産品,究竟還能走多遠?”南京市民劉女士在為家人挑選禮品時,發出了這樣的感慨。
“這些文創産品的定價包含授權費、創意設計費等,所以它的價格必然比普通産品高,消費者應逐漸學會從知識産權的角度理解産品價格。”南京藝術學院副院長、紫金文創研究院院長李向民解釋説。但同時李向民也承認,文創産品價格虛高已成為行業的普遍現象:“現在這個行業比較浮躁,一個産品火了整個行業急吼吼地跟風,注入一點文化元素就貼上高價格,這些都是行業不成熟的表現。”
體現更多創意、擁有更合理的價格,我國文創産業的發展亟需補齊短板。那麼,究竟什麼是文創?我們需要怎樣的文創?
“文創”內涵,其實並不狹隘
李向民教授認為,國內對文創概念的理解一直比較狹隘:“許多人以為文創産品就是禮品店售賣的小玩意。其實,文創産品要想真正地引發社會的變革,就必須和大眾的生活方式相結合、和每個行業相結合。這是文創概念的真正內涵,也是文創行業的出路和前途所在。”
李向民援引世界上的經典案例詮釋文創産品“應有的模樣”:“從傳統産業角度理解,香奈兒不過是‘小化工’,蒂凡尼是‘小五金’,LV是‘小皮革’,本身並沒有太多的特別之處,但是它們把瑪麗蓮·夢露、奧黛麗·赫本等喜聞樂見的人物、故事巧妙地融入品牌故事,提升了産品的文化蘊涵,再加上産品本身精益求精,於是這些品牌不僅以‘文創+’的形式實現了各自産業的升級,也悄悄改變了人們的日常生活。”
文創還可以和教育服務行業相結合。“博物館舉辦的特展、考古夏令營、文博課堂等,這些以公益為主、適當收取費用的服務項目,都在博物館‘大文創’的範圍內。”南京博物院文創部主任邱永生説。以2017年南博舉辦的“青藤白陽”特展為例,該展匯聚起多家博物館珍藏的陳淳、徐渭書畫精品,作為南博鎮館之寶的徐渭《雜花圖》更是首次全部打開,讓不少人讚嘆“酣暢淋漓”。邱永生表示,博物館文創並不以盈利為目的,但在推進供給側改革、為人民群眾提供更豐富更優質的精神文化産品方面,博物館同樣應當有所作為。
傳統文化、民族非遺如何實現當代傳承?南京藝術學院工藝設計學院院長張明認為,解決該問題的思路源於對文創概念的深入理解。“人們常常誤以為只要把蘇繡、雲錦等傳統工藝美術加以複製,就成了文創産品,殊不知當一幅雲錦只能挂在墻上的時候,它已經死了。”張明表示,傳統文化、技藝要想得到真正的傳承,就必須“飛入尋常百姓家”,成為滿足人們日常需要的産品,“它們要具備現代功能,讓百姓真正地‘用起來’。”
深耕“痛點”,照亮“美好生活”
當前,我國已經處於由物質經濟向精神經濟轉型的階段,智慧、知識和情感將成為經濟發展的主要推動力量,文創産業真正迎來了發展的春天;另一方面,由於政府、市場主體、消費者對“我們需要什麼樣的文創産品,怎樣發展文創産業”的探索尚不清晰,目前市場供給的文創産品仍然停留在較為表面的層次,沒能真正地撬動百姓生活方式的變革。
如何推動文創産業的發展?李向民教授認為,文創産業未來的發展路徑,一定是以“企業家創新”為支點的,但我國目前的情況是政府著急,企業家的創新精神卻沒有得到充分激發。“企業就像一座聯結兩端的橋梁,任何技術創新、設計理念都要通過企業生産來實現,任何市場需求也都要通過企業提供的産品予以滿足。一個創意再好,如果無法通過企業實現落地轉化,也就沒法給人們的實際生活帶來什麼改變。”李向民説。
企業要創新,也要克服急功近利的浮躁心理,在戳中消費者“痛點”方面多下功夫,真正做到以人為本。什麼是“痛點”?簡言之,就是那些在文化蘊涵和功能設計上,敏銳地捕捉人們多樣化的需求、迅速激起人們興趣和共鳴的點,使産品成為“人類需求的自然結果”。
洛可可設計公司南京分公司文創總監洪源以該公司的經典産品“55度杯”為例,向記者闡釋了該産品成功的原因。55度杯的創意起源很簡單:女兒不慎喝了熱水燙傷,作為設計師的父親一直耿耿於懷,於是他的團隊就研發了這款杯子,只需把杯子搖晃一下,一杯沸水就變成了55度的溫水。“這款杯子滿足了消費者‘無言的需求’,做到‘比你自己更懂自己’。其貼心、呵護的設計和杯子背後的故事,是産品最有力的賣點。”洪源説。
其實,小到一款變溫杯、一件運動裝,大到一輛汽車、一座建築,都可以成為文創産業發展的方向。真正的文創産品不止于“點綴生活”,更不應“高高在上”,而是要腳踏實地地研究人們的深層需求、實實在在地浸潤百姓生活,讓人們充分地享受更加人性化、更加便捷的産品和服務,從而過上更幸福、更富有尊嚴的“美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