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別讓馬如松老師一個人“戰鬥”
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  2018-07-26 18:34:17

  近日,一篇79歲老人連續17年義務開辦鄉村輔導班的報道,引發了社會的持續關注,讓偏居一隅的馬如松老師成了社會關注的焦點。

  家住泰州市姜堰區的馬老師,今年已是79歲,他曾是泰州市大倫初級中學的一名高級教師,任教40多年,教過初中的數學、物理等學科。2001年退休後,他開始利用每週六、日的時間在家裏開設輔導班,義務為村裏的留守兒童補習數學。既沒有豪言壯語,也沒有驚天動地之舉,整整17年,他堅持做了一件他認為的一件小事,且分文不收。哪怕是家庭遭遇變故,即使是自己急需用錢,他也不改初衷,堅持至今。

  在馬老師的身上,人們看到了一位普通人最真摯的情懷。他曾經是一名孤兒,在社會的關愛和培養下,成為了一名人民教師。工作時,馬老師忙於教學和生計。退休後,他用質樸的言行表達自己的感恩之情,一做就是整整17年。

  1997年,馬老師的兒子患上重症肝炎,治療費花了幾十萬,在兒子患病治療期間,他硬是沒有和任何人開口求助,更難能可貴的是,輔導班一直沒有暫停過。馬如松老師的精神值得全社會尊敬,同時,大眾應該通過馬老師的事跡看到他身後的一個龐大的需求所在—留守兒童。和城裏父母陪伴的孩子相比,留守兒童的生活更需要人關心,學習更需要人幫助。憑馬老師一人之力,能幫助幾個留守兒童?如果馬老師因身體原因,不能再講課,那村裏的留守兒童誰來幫助?這些問題都是馬老師無法解決的,也是留守兒童不願看到的。

  馬老師同時也代表了一個龐大的群體—退休教師。不少退休教師身體尚可,也願意再上講臺、發揮餘熱,但苦於無處施展。退休教師大部分素質高、業務精、責任心強,從教多年經驗豐富,相比志願者和年輕大學生而言,退休教師的劣勢是體力,但若能精心組織、合理安排,完全可以揚長避短。每年教育系統都會有教師退休,因此退休教師是一支龐大的隊伍。如果能將眾多的退休教師組織起來,就能幫助更多的留守兒童,而且這種幫助會源源不斷。

  一個人“戰鬥”,力量終究是薄弱的,只有讓社會各界關注留守兒童群體,讓退休教師以及更多群體參與到幫助留守兒童中來,讓馬老師不再一個人 “戰鬥”,才能切實、有效地給留守兒童帶來更多關愛與幫助。(文 姚翔 編輯 伏成鐳)

編輯:羅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