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産業項目落戶鄉村 帶動村域經濟活力 村企“牽手”共繪馬鞍街道鄉村振興新圖景
勤豐村與南京地鐵建設有限責任公司簽訂廢棄砂礦治理框架協議
平山林場的苗木基地
“萬企聯萬村、共走振興路”是省市落實鄉村振興戰略的突破性措施和關鍵性抓手。在推進這項工作時,市區兩級政府堅持市場化路子,搭平臺送服務,讓企村“自由戀愛”,力促形成鄉村有需求、資本有動力、多方互利共贏的聯建格局。在此期間,南京市六合區馬鞍街道借勢而動搶機遇、乘勢而上快合作,在企村聯建的發展之路上取得了可喜的階段性成果。
把閒置土地打造為“綠色銀行”
“村企雙贏,何樂而不為?”在7月8日舉行的“萬企聯萬村、共走振興路”行動企村對接暨簽約活動上,馬鞍街道平山村村書記陳林代表村集體,與南京平山林場發展有限公司簽訂了苗圃産業基地建設項目。放下簽約筆,陳林充滿信心地表示:“只要建立了企業和村集體、企業家和村民利益聯結機制,就能持續引導各方自願、主動參與企村聯建行動,鄉村振興內生動力便可就此生成。”
此前,平山村正面臨著“林場育苗缺土地、村民土地卻閒置”的資源利用困境。針對這一情況,村企通過交流溝通找準利益結合點,雙方就苗圃産業基地建設項目達成合作。簡單來説,就是村民出地,林場負責整合村內閒置土地資源,打造苗圃基地,用於苗木種植及銷售。
“村集體作為項目共建方出資100萬元,每年可實現6%的保底收益。村民既可以選擇收取租金,也可以通過以土地入股參與分紅的方式參與到項目中。”陳林介紹説,該項目正在有序推進中,目前已徵集土地700畝,預計可實現1300畝的項目規模。作為林場的育苗基地,村居拆遷中需清理的苗木也能安家於此,從而實現各類資源效益最大化。
談起這個令三方受益的“造血”項目,村民們紛紛稱其為村裏的“綠色銀行”。該項目前期由平山村牽頭,後期將有序輻射黃崗村等周邊村居,帶動區域共同致富。此外,六合區將出臺配套政策予以支持。
廢棄礦坑有望搖身變綠地
開山容易復綠難。馬鞍街道勤豐村共有兩處廢棄礦坑,多年荒蕪,雜草叢生,不僅影響村容村貌的整體提升,也給周邊村民帶來了不少安全隱患。如何早日把礦坑回填復綠,成了勤豐村特別是臺洼組、簡東組村民的共同願望。
借助“萬企聯萬村、共走振興路”行動的契機,這一願望正在變為現實。
作為勤豐村的掛鉤幫扶單位,南京地鐵建設有限責任公司分管領導多次到村內實地調研。上半年,雙方經過多輪交流磋商,找到了村企新一輪的合作機會——勤豐村內有兩處坑容共達30萬方的廢棄礦坑,村內廢棄礦坑治理需要土源,南京地鐵新線建設項目沿線各站點、區間的土方也需要合適場所棄置,為此,雙方一拍即合,簽訂了廢棄砂礦治理框架協議。
根據協議,南京地鐵建設有限責任公司將地鐵工程渣土調撥至勤豐村臺洼組、簡東組兩廢棄礦坑進行回填治理。這樣一來,便可實現地鐵土方棄置和村內廢棄砂礦治理的無縫對接、合作共贏。“就村裏而言,項目的實施既能美化環境,消除礦坑潛在安全隱患,還能為村組增加上百萬元的收入,是真正的一舉多得!”勤豐村村書記陳名忠感慨道,過去村裏只是接受幫扶單位的單向“輸血”,如今也能通過有效合作變廢為寶,實現資源變現。等礦坑回填結束後,村裏計劃實施復綠工作,讓村民們更有獲得感和幸福感。
重點項目帶動村域經濟活力
2020年3月底,馬鞍街道大聖村迎來了一個好消息——金浦馬鞍農業示範園項目正式簽約。作為該項目直接的參與方與受益者,擬建設投資5000萬元的智慧化萬頭生豬養殖場就此落戶大聖。
金浦集團是一家集智慧製造、高端地産、高檔酒、金融投資、現代農業于一體的大型民營企業,是中國企業500強之一,實力雄厚,技術先進。根據合作協議,金浦集團將在大聖村新建一個年存欄0.6萬頭以上、年出欄1.2萬頭以上的商品豬養殖基地,並建設配套的生態種植項目。
項目前期規劃用地360畝,佔地50.5畝的新建廠房預計下月初可實現竣工投産。後期規劃1000畝以上,用於集有機蔬菜種植、健康生活體驗服務於一體的生態循環農業示範園建設。“大項目的經濟帶動力不言而喻,有了人氣,財氣也隨之而來。”大聖村村書記陳紅介紹説,該項目僅盤活土地一項,每年可為村集體增加15萬元以上經濟收入,還為周邊30名以上農民提供就業崗位,有效帶動了村周邊“三産”發展。
無獨有偶。不久前,由中鐵十四局與南京城建集團共同出資的裝配式建築産業項目落戶于尖山村。該項目總投資額約2.35億元,目前已完成分公司註冊、項目立項、施工方案設計,正積極開展地塊的地址勘探、土地徵地事宜。此次企村聯建,不僅極大激活了尖山村的經濟活力,也助力城建集團實現由聚焦主城區向新城、新市鎮發展轉型。
在馬鞍,村企共建的成功探索不止於此。馬鞍街道正按照分類推進、精準對接原則,廣泛動員一批經濟實力較好的企業和産業基礎較為薄弱、自我發展能力相對不足的村實行聯建發展,將企業的資本、技術、人才、管理等現代生産要素注入鄉村,將鄉村資産、資源、生態、文化等要素融入企業,著力建立起村企聯業聯責聯心的長效發展機制,促進村企“互利互惠、合作共贏”。(新華日報 作者 劉亞京 楊國 郭仕慶)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