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真抓實幹贏得東西合作真成效 蘇銅攜手,小康路上播撒一路精彩
東西協作,不以山海為遠。小康路上,蘇州與銅仁並肩而行。
2013年2月,國務院辦公廳發文明確蘇州市與貴州省銅仁市的對口幫扶關係。2016年7月,蘇州市對口幫扶銅仁市工作上升到全國東西部扶貧協作範疇,江蘇省對口幫扶銅仁由蘇州市具體負責,蘇州10個市(區)分別與銅仁10個區(縣)建立了“一對一”幫扶關係。
曾經,作為貴州脫貧攻堅的主戰場之一,銅仁所轄10個板塊均為貧困縣。如今,除深度貧困縣沿河縣計劃今年底“出列”外,銅仁其餘9個區(縣)均已“摘帽”。
脫貧數字背後,是無數家庭的笑臉
“小欣雨能説話了!”在蘇州市吳中區特殊兒童康復中心學習一個多月之後,這個來自銅仁市德江縣的乖巧小姑娘,不僅能開口與人打招呼,還更愛笑了。
因為先天性聽力障礙,6歲的小欣雨從出生起就聽不到聲音,家庭困難的她一直沒能接受康復訓練。2020年7月,在一群蘇州“媽媽”的幫助下,小欣雨圓了夢。
“她正處在搶救性康復的最佳年齡,一旦錯過,可能終身失去語言功能。”吳中區特殊兒童康復中心主任吳佳悅説。中心提供免費的康復訓練,還以每月5000多元的工資聘請孩子的大伯到蘇州照顧她。
2017年以來,江蘇和蘇州落實財政幫扶資金16.7億元,實施精準幫扶項目1132個。近3年,銅仁有41.9萬名建檔立卡貧困人口脫貧,貧困發生率從2016年底的11.46%降至2019年底的1.16%。
數字背後,無數家庭的命運在“貧困”面前來了一個180度的大轉彎。
他們的口袋鼓起來了——
銅仁市石阡縣龍塘鎮大屯村茶葉加工廠,村民張國琴一面忙碌一面笑:“要沒這片茶園,我家可能還在吃低保呢!”她現在在茶園務工,一人一年就賺兩萬多元,家裏還種了5畝茶,每年又能增收上萬元。
蘇州還積極引導銅仁老鄉來蘇就業。今年起,“蘇州抗擊疫情人力資源調劑平臺”已累計向銅仁發佈用工需求5萬餘人。
他們的發展信心增強了——
銅仁市江口縣太平鎮雲舍村,隨處可見的蘇州元素讓不少遊客詫異:梵凈山下,竟藏著一處“煙雨江南”。曾經,因欠缺資金、規劃和宣傳,雲舍村徒有美景,卻無人氣。2014年,蘇州投入幫扶資金1500萬元幫助當地發展文旅産業,打造的文旅協作新樣本如今已成“網紅”景點。
“大山攔住的不僅是致富的路,還有人的思想觀念。”雲舍村黨支部書記楊政軍一語中的,雖然現在仍是“靠山吃山”,但“吃法”已悄然改變。
烏江之濱,“張家港精神”造就另一個傳奇
銅仁市沿河土家族自治縣,比鄰烏江的政府廣場上,立著一塊倒計時電子大屏:截至8月18日,留給沿河“出列”的時間,最多還有135天。
沿河,是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掛牌督戰的全國52個未摘帽貧困縣之一,是銅仁10個區(縣)中唯一未摘帽的貧困縣,也是江蘇省對口幫扶支援地區中唯一未摘帽的貧困縣。
這裡,成為蘇銅扶貧協作的最後攻堅決勝之地。
數據顯示,到去年底,沿河剩餘貧困人口2.02萬人,貧困發生率3.3%。今年,突如其來的疫情,讓形勢更加嚴峻。
最難啃的“硬骨頭”為什麼安排給張家港?江蘇省對口幫扶貴州省銅仁市工作隊沿河縣工作組組長、沿河土家族自治縣委常委、副縣長陳世海説,也許是因為相似的“苦出身”吧,張家港曾是蘇州最偏遠最貧困的板塊。他相信,窮沙洲上拼出來的“張家港精神”,同樣也能在烏江之濱造就另一個傳奇。
“我們種草莓,最多賣20元一斤,他們種草莓,70元一斤還有人搶著買。”沿河縣中界鎮高峰村黨支部書記羅文武提起張家港人,佩服不已。2005年起,他帶著村民先後種茶葉、種李子、養山羊……還是沒能富起來。直到2018年,張家港市經開區(楊舍鎮)善港村幫助他們建了一個高標準的有機農業産業園。
不到兩年,高峰村整村“摘帽”,相關經驗被寫入國務院扶貧辦編制的《全國東西部扶貧協作培訓班案例選編》。
比高峰村更偏僻的高山村,是銅仁最後一個通電的村。險峻的山峰,奔騰的烏江,將這個小村莊深深“隱藏”。從沿河縣城到村裏,單程最快2.5小時。“一路翻山越嶺,還要避開隨時可能滾落的山石。”工作隊沿河縣工作組組員、沿河縣政府辦副主任、縣扶貧辦副主任趙中華心有餘悸。
經過多年努力,高山村的脫貧任務到今年僅剩7戶17人,難度卻異乎尋常。工作組反復考量:要脫貧,還得修路。隨著扶貧協作資金200萬元到位,高山村將開挖及硬化通組路3.5公里、入戶路5.3公里。包括這一項目在內,今年,江蘇對口幫扶銅仁財政統籌資金拿出2.26億元,張家港市級財政安排資金2000萬元,幫助沿河實施73個項目。
烏江見證,脫貧路上,高峰村已“摘帽出列”,高山村正迎頭趕上。
青山綠水間,東西合作譜新篇
“首次採摘,産量近3000斤,收入超10萬元!進入豐産期後,每畝年産值可達5萬元。”銅仁市碧江區壩黃鎮高壩田村藍莓種植園,村民楊臘毛喜不自禁,“這比過去種紅薯、玉米強多了。”
2019年,昆山市及下轄張浦鎮投入200多萬元,在高壩田村建了一個420畝的藍莓種植園。楊臘毛從昆山學技術回來,領著合作社的185戶村民大膽嘗試獲得成功。
充分發揮人才第一競爭力!蘇銅兩地始終把人才交流作為最重要的工作之一。去年,銅仁派出1100多名村支書、村主任、致富能手到蘇州取經,其中,325人創業成功,帶動2760人脫貧。
“以前孩子上學,要走兩個多小時的山路,天不亮就得出門。雖然心疼,但沒辦法。”馬綠林一家原先住在銅仁市思南縣寬坪鄉良田壩村,2018年搬遷到銅仁市萬山區旺家花園安置點。80平方米的小家,整潔溫馨,馬綠林專門為女兒留了一張大書桌。
孩子就是未來!工作隊玉屏縣工作組組長,玉屏侗族自治縣委常委、副縣長姜超説,在當地不少村莊,留守兒童的比例還比較高。要拔窮根,就要讓“山裏娃”變成“讀書郎”。2018年起,太倉選派多名教育教學骨幹專家,組團到玉屏縣第一中學支教,“改校園、改課堂、改教師、改家長”,該校成績在全縣遙遙領先。
截至目前,蘇州累計有102個鎮(街道、開發區)、406個村(社區、協會、商會、企業)、450所學校、118所醫院,與銅仁的119個貧困鄉鎮、421個貧困村、558所學校、204所醫院和醫療機構“結對”。有銅仁老鄉説,這裡幾乎家家都有“蘇州親戚”。
“蘇州結對幫扶銅仁,是江蘇省委、省政府賦予蘇州的重要政治任務,作為蘇州挂職幫扶幹部,我們深感責任重大、使命光榮。”工作隊領隊、銅仁市委常委、副市長查穎冬説。
展望未來,蘇州將通過“蘇州企業+銅仁資源”“蘇州市場+銅仁産品”“蘇州總部+銅仁基地”“蘇州研發+銅仁製造”等模式,在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打造美麗中國樣板以及教育人才、遠程醫療、文化旅遊等領域取得更多合作成果,幫助銅仁人民把“脫貧摘帽”作為新生活的起點。(新華日報 記者 高坡 孟旭)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