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我省實現義務教育免試入學全覆蓋——公辦民辦同步招,教育公平齊步走
2020年是江蘇省緊扣中央部署,全面推行公辦民辦同步招,實現免試入學全覆蓋的第一年。新華日報記者了解到,全省6171所義務教育公辦學校和592所民辦學校真正實現了公民同招、免試入學,“擇校熱”得到明顯緩解,教育公平邁出堅實步伐。
落實國家“新政”,免試入學全覆蓋
位於鎮江市中心城區的第一外國語學校是一所成立於2003年的全日制民辦初中,在2020年的義務教育學校招生入學中也成為當地最受關注的學校之一。除13名政策照顧生外,該校其餘的347名新生全部由電腦隨機派位産生,派位比例達100%。
公民同招政策的意義在於為各類學校創造平等的競爭環境。“公民同招政策是推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辦人民滿意教育的重要舉措。”徐州市教育局基教處處長李進強告訴新華日報記者,以前民辦學校提前招生,尤其是部分熱點民辦學校“掐尖”後再由公辦學校“兜底”的現象,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教育公平,“全面實行公民同招,治理招生亂象,縮小生源差距,讓公辦民辦學校在招生方面站在了同一起跑線上。”他表示,實施公民同招也有利於引導家長理性擇校,緩解社會焦慮。
新政策實施讓徐州民辦學校招生情況出現了新變化。數據顯示,2020年徐州市區7所民辦中學的報名人數均超過計劃數,全部實行電腦派位,但這7所學校的總報名人數只有4400人左右,相較于2019年下降四成多。“我校作為一所公辦初中,2020年預計招生500人,僅第一階段報名人數就達到627人,超過招生計劃名額25%,改變了招生數逐年下降的局面。”徐州市科技中學校長吳曉凡表示,“2020年周邊幾所公辦學校生源數量均有不同程度增長。”
據統計,2020年全省6171所公辦義務教育學校,錄取162萬名學生;592所民辦學校錄取19萬名學生,招生工作整體平穩有序,社會反響良好。
創新監管機制,確保過程公平公正
2020年招生前,揚州市所有小學畢業生都收到一張《義務教育學位通知卡》,卡上內容包括“學位卡編號、學生畢業小學、姓名、性別、監護人姓名、長期吃住地址、學位所在公辦學校,報到時間”等信息。
自2007年開始,揚州就在義務教育招生入學工作中推行義務教育學位通知卡制度,所有小學畢業生憑卡在規定時間內到指定義務教育學校報名,任何學校不得拒絕接收施教區內學生,從制度層面保證就近免試入學政策落地落實。
在興化市,民辦學校“第一書記”成為2020年招生工作中的一個新名詞。為了加強對民辦學校招生工作的監管,興化市委教育工委選派10名幹部深入10所民辦學校擔任“第一書記”。按照要求,“第一書記”在招生期間做好“五個一”:記好“一本日記”, 建立“一本台賬”, 上好“一節黨課”,撰寫“一篇報告”,帶好“一支隊伍”。同時建立“固定駐校日”工作制度,要求“第一書記”每週在校工作時間不少於1天。
省、市兩級陽光招生平臺的全面使用,也是2020年義務教育階段招生入學工作的一項創新之舉。該平臺包含招生政策監管、招生行為監管、招生結果監管三大功能,各設區市及下轄區縣根據本地區招生工作時序進度,及時上傳報名信息、錄取信息、招生計劃數、電腦派位計劃數等各項數據,全省各地招生入學信息在平臺上一目了然。省教育廳基教處負責人介紹,陽光招生平臺廣泛使用,提高了招生工作效率,正在實現“信息多跑路、家長少跑腿”目的,受到群眾好評。
實施均衡分班,家門口就能上好學
公民同招以後,不允許“掐尖”招生,強調基礎教育的公平和均衡,均衡分班也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以南京為例,均衡分班在該市已經推行了幾年,各校的分班方案也在一年又一年的探索中不斷完善。如今,南京所有小學和初中都已執行了均衡分班。
“我們學校一直推行‘溫暖教育’,而均衡分班則是溫暖教育實施的一個重要途徑。”據南京市金陵中學仙林分校副校長翁德強介紹,2020年初一年級共有16個班,學校對所有新生進行學情調研測試,並根據測試成績對學生進行分組排序標號,男、女生排序順序相反,同一標號的學生自動形成一個班級。8月21日,學校召開均衡分班現場會,邀請教育局代表、家長代表、學生代表等到場監督,16位班主任通過抽籤的方式決定各自所帶班級,並現場公佈結果。
在家門口上好學校,是老百姓的期盼。蘇州市虎丘實驗小學是一所現代化的省級實驗小學。該校校長許纓告訴新華日報記者,目前學校共有1970名學生,其中90%是隨遷子女。“這些隨遷子女中,有一部分是父母已經在本地買房,但戶口沒有遷入的;還有一部分是父母租房子住,根據積分入學政策來校讀書。在2020年一年級新生中,憑藉積分入學就讀的孩子就有130人。”許纓説,“我們所有學科都是零起點教學,這些孩子入校後很快就能適應新環境,與本地孩子相處得很好。”(新華日報 記者 王拓)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