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來自江蘇文藝界的代表委員為新時代文藝事業積極建言獻策 做為人民“發聲”的文藝家
南京市話劇團創作排演的話劇《行知先生》在南京市文化館大劇院首演。(資料圖) 新華日報·交匯點記者 萬程鵬 攝
7年前,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發表重要講話,為新時代中國文藝事業發展繪就了藍圖、指明瞭方向。2021年全國兩會上,來自江蘇文藝界的代表委員們暢談文藝界呈現的新風貌、新變化,更從諸多方面傾聽民聲、匯聚民意,將思考調研的成果帶到兩會,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事業積極建言獻策。
全國人大代表、江蘇演藝集團總經理柯軍是著名的崑曲表演藝術家,履職多年來,他提交的每一份建議都與戲曲的傳播與傳承緊密相關。2021年,柯軍提交了落實高校戲曲進課堂的建議。他認為,戲曲進校園活動已經開展多年,帶動了戲曲的傳承和發展,但要真正和年輕人的心靈産生“碰撞”,就要鼓勵更多的戲曲人參與特色課程教學,推進傳統文化教育實踐化,打通傳統文化教育的“最後一公里”。
柯軍建議,要利用“互聯網+教育”的手段,以慕課的形式大力推進戲曲在線課程建設。他以江蘇開放大學主持建設的《崑曲》課程為例,該課程團隊除了邀請南京大學解玉峰教授講解崑曲歷史與文化,更邀請了多位崑曲表演藝術家加盟講課,邊講邊演的形式在學生群體中引起了良好反響,部分視頻被轉載到B站等年輕人為主的視頻平臺後,更是引發了網友們的轉發和點讚。“崑曲課程的成功,為之後的戲曲類課程建設提供了極佳的範例。”柯軍建議,在完善戲曲課程體系的同時,可以將課程與高校學分制課程掛鉤,從體制上激勵學生進行戲曲學習。
“我國戲曲門類眾多,劇種的聲腔和語言是各自獨特的,但在表演上卻是彼此相通的,甚至是值得相互學習借鑒的。”全國人大代表、江蘇省淮劇團一級演員陳澄呼籲設立專項扶持資金,加強劇種間的交流合作,實現戲曲的良性傳承。“京劇史上就曾有非常著名的徽班進京,以我本人為例,我雖然是淮劇演員,但師父是著名崑曲表演藝術家胡錦芳老師,我還從越劇、黃梅戲、滬劇等姊妹藝術中吸取了很多養分。”陳澄認為,打破劇種壁壘,建立長效化交流溝通機制,對提升演員業務水準、滋養自身劇種將起到重要作用。她建議採用本劇種名師“走出去”、他劇種名師“請進來”的方式,邀請各劇種的名家交流切磋,同時打破流派和區域界限,進行“多個劇種共同演繹一個劇目”的探索性嘗試。
作為淮劇省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陳澄還建議,要繼續加大戲曲緊缺人才的扶持保護力度,“例如我們淮劇,作曲人才、樂隊人手都很緊缺。音樂是一個劇種的根,一旦斷了很難續上,要留住人才,需要一定的經費投入。另外,傳統戲曲普遍存在‘以人帶戲’的規律,一個名角往往能帶動一個劇團。對於這樣的領軍人才,應當在政策層面給予扶持,使其更好地從事藝術創作。”
全國政協委員、江蘇省書法創研中心主任徐利明一下子提交了3份書面提案,其中,關於完善非物質文化遺産數字化傳承體系的提案頗為引人注目。“目前,我國多地開展了非遺數字化保護工作,如北京故宮博物院的‘數字故宮’、南京大學的三峽文化遺産數字化展覽工程和敦煌藝術的數字化保護技術研究等,這些對非物質文化遺産的傳承起到了積極作用。”徐利明在調研中發現,當前,文化館、圖書館、博物館、檔案館等多個機構均已介入非遺傳承的數字化工作,但“各司其職”的局面造成了重復建設及項目遺漏,而因為沒有統一的規範標準,導致非遺數據庫體系滯後、用戶體驗感差。因此,徐利明建議,建設非遺數據庫要打破行業界限,推進共建共享,實現資源、智力的優勢互補。他特別強調一點,要避免非遺數據庫存在的“重傳承輕傳播”傾向,“非遺數字化保護的最終目的是利用,相關機構應當推出面向全社會免費服務的非遺數據庫,提高大眾對非遺數據庫的關注度。”
除了關注自身所在的文化藝術領域,文藝界代表委員們更帶來了多個民生熱點領域的建議和提案,彰顯了新時代江蘇文藝家的新作為和新擔當。
“臺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功。”全國政協委員、著名評彈表演藝術家盛小雲把這份較真的勁兒帶到了全國兩會,作為一名連任三屆的“老委員”,她在10多年的履職生涯中,已經陸續提交了30多份提案。2021年,盛小雲提交了完善國務院特殊津貼的提案,“國務院特殊津貼于1990年正式實施,30多年來惠及大量專家學者和科技人員,營造了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圍。進入新時代,對人才的尊重應該是全方位的,不僅要經濟上的補助,還應該多方面送去關愛,如何進一步關心老專家,解決他們的實際困難,是我想討論的話題。”
從保障失能老人養老到給中小學生家長減負,從提高居委會工作人員待遇到失地農民的生活問題,這些年,江蘇省政協委員、江蘇省作家協會名譽主席范小青的每一個提案,都聚焦民生關切。2021年,范小青帶來了全面推廣校車保障孩子上下學的提案。范小青建議,應從國家層面全面推廣校車的使用,“推廣校車可以減少小轎車的出行,消除電動車的安全隱患,節約資源和能源,緩解交通部門的壓力,保障出行安全。”(新華日報·交匯點 記者 王慧)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