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千年前巧匠的一鑿一刻,讓無情的時光在溫潤玉璧上停駐;漢代王室對“金玉在九竅,則死人為之不朽”的極致追尋,最終在江都王劉非的長眠之地裏凝成了永恒。
7月2日,經過淮安盱眙縣大雲山漢王陵博物館精心籌備半年的“玉得永生——盱眙漢代葬玉文化特展”向遊客開放。“當我踏入博物館展廳的那一刻,仿佛瞬間被拉回到神秘莫測的漢代。一件件精美的漢代葬玉依次陳列,散發著穿越千年的神秘氣息。”天津師範大學的程心怡説。
活動現場
燈光聚焦,一群身著統一研學營服的中學生屏息凝神,目光緊緊鎖定玻璃展櫃內那件熠熠生輝的——金縷玉衣。“老師,這真的能讓人‘永生’嗎?”小隊長李響抑制不住的激動與好奇。在他身旁,來自南京的王凱同學,這位資深漢文化迷,正興奮地向同伴們比劃:“你看這玉片打磨得多精細,金絲串聯一絲不茍,漢代工匠的智慧和貴族對不朽的執著,就在眼前。”
展廳現場
“太震撼了。”來自上海的研學導師張老師帶著她的團隊剛完成一場沉浸式導覽,“孩子看到這些展品,那種對歷史的敬畏感和對古代工藝的理解是爆炸性的增長,這比課堂講一百遍都有效。”
家長們也深有感觸。帶著兒子前來的陳然説:“沒想到孩子對‘金縷玉衣’這麼著迷,追著問各種問題。博物館把深奧的葬玉文化變成了孩子能理解、感興趣的故事和體驗。這趟盱眙研學之旅,值了!”
大雲山博物館館長王棟介紹道:“漢代葬玉是中國古代玉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們不僅反映了當時高超的玉器製作工藝,更蘊含著豐富的歷史文化信息。我們希望通過這些展品,能讓觀眾更深入地了解漢代人們對於生死、靈魂和來世的觀念,以及他們在喪葬習俗中所寄託的情感和期望。”
玉石通靈,千年不朽。在展覽現場,遊客們或駐足凝視,或低聲交流,或拍照留念,沉浸在漢代葬玉的藝術魅力之中,探索漢代葬玉文化的奧秘,領略中華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
活動現場
據悉,劉非為漢景帝之子、漢武帝兄長,因平定七國之亂受封江都王,其陵墓規模壯觀,出土文物豐富,極具歷史研究價值。大雲山漢王陵博物館正是以大雲山漢墓群遺址為依託所建。展覽將持續到2026年2月22日。(文/圖 馮楠 呂旅)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