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直觀中國       |         原創        |        視頻               融播報       |       輿情智庫            房産        
南京:綠色發展助推長三角一體化加速跑
2021-05-27 10:07:36來源:新華日報編輯:楊心怡責編:周經韜

南京:綠色發展助推長三角一體化加速跑

南京:綠色發展助推長三角一體化加速跑

南京:綠色發展助推長三角一體化加速跑

南京:綠色發展助推長三角一體化加速跑

南京:綠色發展助推長三角一體化加速跑

  從中國首個跨省流域生態補償機制試點“新安江模式”的推廣到滬蘇浙毗鄰區域的“聯合河長制”步入常態化運行,長三角區域大氣和水污染防治協作機制愈發成熟,綠色發展成為“共同的事”。把“一盤棋”思想堅持到底,把“一張藍圖管全域”制度落實到位,綠色發展正在成為長三角高速運轉的“先行棋”。

  多措並舉,理好“自己的事”

  為認真貫徹國家和省部署,協同開展區域生態保護工作,南京積極推進“綠盾”自然保護地強化監督工作,細化工作任務,狠抓措施落實,取得了積極成效。目前,全市已完成“綠盾”行動的問題整改,並建立了銷號制度,明確銷號原則、流程和具體要求,嚴格執行“拉條挂賬、整改銷號”制度,加強了對自然保護地的監管力度。根據《南京市生態紅線區域清理整治三年行動計劃》要求,截至2019年底,南京已完成生態紅線區域問題清理整治任務,並召開了生態紅線區域整改事項臺賬審核會議,通過了專家評審。

  在生物多樣性保護方面,南京選擇自然稟賦較好的溧水、浦口二區開展生物多樣性本底調查工作,至2019年底,兩區的生物多樣性本底調查工作均已完成,編制了調查報告工作並通過省生態環境廳組織的專家評審。

  在跨界污染項目審批方面,嚴格執行國家、省及各市最嚴格的環境準入制度,統一審批尺度和污染物排放標準,對標準不一致的從嚴執行。對建設地點位於南京市,存在跨界環境影響的,徵求評價範圍內跨界群眾的意見。目前省級生態環境部門尚未出臺跨界污染項目審批的相關規定,南京市生態環境局主要通過個別項目的協商推進,加強雙方政策、技術標準、環境容量等多方面研究,在此基礎上共同研究和推進跨界流域和區域的限批、禁批和企業搬遷等辦法。

  在長江飲用水水源地聯合保護方面,南京市生態環境局利用衛星遙感技術和無人機航拍,對14個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保護區進行隱患排查,發現問題立即反饋到區,進行現場核實,問題確鑿的要求立即整改。

  在宣傳教育與公眾參與方面,協同開展公眾宣傳及輿論引導,推動環保設施向公眾開放,促進生態文明教育資源共建共享,營造都市圈環境文化交流合作的良好氛圍。

  聯防聯控,辦好“鄰裡的事”

  2019年1月,南京市政府印發實施《南京都市圈一體化高品質發展行動計劃》,提出打造四個“示範區”,其中包括打造綠色生態共保示範區,進一步細化都市圈在共抓長江經濟帶生態大保護、構建區域生態安全格局、推動生態環境聯防聯治及毗鄰地區生態共保先行等方面的工作舉措。

  開展流域水污染聯防聯控。按照省財政廳、省生態環境廳等4部門統一部署,南京市分別與鎮江、常州等市簽署流域橫向生態保護合作及跨界水環境區域補償協議,建立區域聯防聯治機制,實施跨界水環境區域雙向補償,共同保護跨界水體環境品質。

  與宣城聯防聯控,由高淳區主導合作建設水陽江出境斷面水質自動監控站,共享監測數據,及時掌握跨界水環境狀況和污染負荷變化情況,對環固城湖流域實施環境聯合整治。

  與天長聯防聯控,由六合生態環境局主導,同天長市生態環境局強化溝通協作,就進一步保護金牛湖生態環境建立聯防會商機制。

  為做好太湖治理聯防聯控,配合國家、省出臺實施環太湖城鄉有機廢棄物處理利用示範區建設方案。推進實施太湖流域水污染治理年度計劃,配合市水務局推進東壩、椏溪污水處理廠提標工作。

  大力推進大氣污染聯防聯治。自2013年起,為保障青奧會期間空氣品質達標,都市圈成員單位簽訂了《“綠色青奧”區域大氣環境保障和合作協議》,就控制機動車污染、治理揮發性有機物污染、控制揚塵污染、控制秸稈焚燒、建立區域大氣環境信息共享與發佈制度、建立賽事期間區域大氣環境應急聯動機制等方面開展具體合作。在此基礎上,以重大活動保障為契機,在長三角和省、市三個層面,建立了定期協調溝通聯絡機制,全面開展區域大氣污染聯防聯控,在國家公祭日、國際馬拉松、重要峰會論壇等重大活動舉辦期間,將重大活動保障與秋冬季管控、重污染天氣應急相結合,實施以“企業停限産、工地停工、車輛限行”為核心的一攬子保障,圓滿完成各項保障任務,為探索區域大氣污染聯防聯控積累了實際經驗。

  開展區域固廢聯防聯控工作。南京相比周邊城市固廢産生量大而環境容量小,但作為都市圈中心城市,南京市生態環境局一直努力克服鄰避效應困難,不斷新建、擴建生活垃圾、危險廢物、醫療廢物和城鎮生活污泥等的處置能力,積極立足本地消納處置,減少對周邊城市的轉移。

  近年來,南京與都市圈城市強化危險廢物信息化監管,嚴格危險廢物跨省轉移預審和一般固廢跨省利用備案。危險廢物省內轉移信息通過“江蘇省危險廢物動態管理系統”實時共享,跨省轉移信息通過國家信息系統,由省級信息化平臺對接交換數據,及時共享。與各地生態環境部門、公安機關加強協作,認真落實國家部署,開展了“長江經濟帶固廢大排查”“清廢行動”、危險廢物安全專項整治等工作,跨市偷埋偷盜、違規貯存固體廢物等環境違法行為得到有效遏制。

  聯動治理,做好“共同的事”

  近年來,南京市把保護修復長江生態擺在壓倒性位置,推動國家交辦和省市自查的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問題整改,挂圖作戰、定期調度。推動長江岸線清理整治,截至2020年底退出生産岸線超30公里,生態岸線佔比由51%提高到77.9%。推動實施沿江綠化造林1萬畝,完成長江濕地修復7000畝,沿江幹流兩岸生態綠化貫通率達到85%以上。2017年,南京市聯合馬鞍山市共同建立“石臼湖共治聯管水質改善工作機制”,兩市建立了聯席會議制度、部門聯動制度、互動巡查制度、定期通報制度等四項共治聯管工作制度,共同開展湖區、入湖河道水質聯合監測,定期進行工作會商,推進石臼湖流域水污染治理,自2019年起石臼湖湖心斷面水質已連續兩年達到Ⅲ類目標。

  為加強環境風險防控,實現跨市聯動工作機制全覆蓋,共同做好與周邊城市的水陸跨界環境安全事件的預警與應對,服務南京與周邊城市的經濟繁榮、社會穩定,2020年9月,在省生態環境廳大力支持與指導下,南京市生態環境局與南京都市圈所涉及的7個地級市(宣城市、蕪湖市、馬鞍山市、滁州市、揚州市、鎮江市、淮安市)和2個縣級市(常州溧陽市、常州金壇區)分別簽署了“南京市與周邊城市環境安全聯防聯控合作協議”,將對跨市環境安全管控及突發環境事件處置發揮引領作用。

  在長江大保護的應急聯動方面,南京市生態環境局與南京海事局長期密切合作,簽有水上環境應急聯動合作協議。自協議簽署以來,雙方實現了預案聯動、信息聯動、隊伍聯動、物資聯動,形成共同應對突發環境事件的合力,2020年成功處置了南京市六合區與揚州儀徵市交界處“9·23”水污染事件等環境突發事件,充分發揮了協議的功效。

  協調完善,謀好“未來的事”

  為進一步認真落實《南京都市圈一體化高品質發展行動計劃》和《南京都市圈發展規劃》,南京將以都市圈環境品質持續改善為核心,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為抓手,以推動污染聯防聯治、共抓“長江大保護”為重點,拓展環保交流合作,推進污染協同防治,積極打造綠色生態共保示範區。重點做好以下工作:

  認真落實都市圈規劃年度工作。根據各市的實際情況,細化分解《南京都市圈發展規劃》“強化生態環境共保聯治”內容,提煉2021年工作要點,並進一步分解落實至都市圈各成員單位。建立目標考核及追蹤機制,按部就班,建立長效、穩妥的工作機制,保質保量完成都市圈五年規劃。

  協調推進大氣污染聯防聯治工作。針對不同區域和城市的發展狀況,進一步加強政策與科研等基礎性工作,完善協調、調度、推進等制度,更好地指導區域各城市之間開展大氣聯防聯治,有效改善都市圈空氣環境品質。

  協調完善水環境共治聯管工作機制。進一步健全水環境共治聯管工作機制,組織寧鎮水污染治理重點難點問題會商,推動共有水體交界斷面監測,做好重大事項對接,建立常態化通報制度,讓共治聯管機制落到實處,有效解決便民河、七鄉河兩個水系污染治理問題。

  加快構建區域生態安全格局。與都市圈城市共同打造長江生態保護帶,加強生態空間管控區域監管和生物多樣性保護,以構建寧鎮山脈、蕪馬山脈等為主的江南生態屏障和老山、瑯琊山等為主的江北生態屏障。協調各市加強長江流域區域合作,嚴格保護跨區域重要生態空間,共築長江生態廊道、太湖生態保護圈、西部丘陵等重要生態屏障,統籌推進山水林田湖草保護修復工程試點。

  統籌強化區域環境管理合作機制。推動南京都市圈、寧滁跨界合作區、寧馬跨界合作區、寧淮特別合作區、寧鎮揚同城化發展與寧杭經濟帶發展等規劃全面實施,完善區域環保合作機制,深化區域環保合作領域。統籌推進都市圈環境監測網絡相互開放和共建共享,建立區域環境信息共享與發佈常態化制度。加強溝通協作,統籌強化沿江各市應急聯動,提高突發環境事件聯動處置能力,維護區域環境安全。

  將生態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用綠色動能激發生態紅利。南京將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打破“一畝三分地”思維,跨省級行政區實行“一張藍圖管全域”制度,確保綠色發展之路融入高品質發展各方面和全過程,助推長三角一體化高品質發展“加速跑”。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