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直觀中國       |         原創        |        視頻               融播報              房産        
譜寫“千年運河”的現代化篇章
2021-06-04 09:47:39來源:新華日報編輯:羅毅責編:周經韜

  6月3日,省大運河文化帶建設工作領導小組舉行全體會議,審議《江蘇省大運河文化帶和國家文化公園建設“十四五”時期工作思路和2021年工作要點》,將鹽城和連雲港納入江蘇大運河文化帶建設體系,確定“十四五”時期和2021年重點項目清單。

  這是江蘇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的一次集結再出發,“十四五”期間“千年運河”現代化篇章正在徐徐鋪展。

  定目標,打造江蘇“美麗中軸”

  “十四五”期間,江蘇如何建設大運河文化帶?會議提出,把大運河江蘇段打造成歷史與現代、文化與生態、自然與景觀相得益彰的江蘇“美麗中軸”。

  打造高品位的文化“美麗中軸”,我省將全面加強文化遺産保護傳承,挖掘弘揚運河文化內涵,深入推進運河文脈整理和研究工程,精心實施運河主題文藝作品創作、品牌活動塑造、平臺載體打造,注重沿線革命文化的挖掘傳承,讓這一流動的文化澤被當代、啟迪未來;推動世界運河城市論壇升格為國家層面機制性論壇,構建多種形式的對話交流平臺;高品質建成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重點建設區,建成揚州中國大運河博物館、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數字雲平臺、淮安(中國)水工科技館等標誌性工程,在全國率先展現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現實模樣。

  打造高顏值的生態“美麗中軸”,我省將加強生態環境系統保護修復,深入實施沿線工業、船舶、生活、農業等污染排放治理,統籌山水林田湖草整體保護和系統修復;強化河道水系治理管護,加強飲用水水源地保護,完善調水配水工程體系,不斷提升防洪排澇、農業灌溉等功能,使古老運河在新時代不斷造福於民;推動運河航運轉型提升,統籌做好生態航道打造、樞紐港口建設、綠色船舶發展等工作,大力發展智慧航運,構建干支相連、通江達海的航道網絡體系,把江蘇段打造成為京杭運河綠色現代航運示範區和全國內河航運標杆。

  打造高水準的旅遊“美麗中軸”,我省將以展示沿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為重點,打造標誌性運河文旅産品;綜合運用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等現代科技手段,推動傳統文化産業轉型升級,積極發展數字經濟、創意設計、影視製作等新型業態,打響大運河文化旅遊博覽會等特色會展品牌,打造一批文創集市、夜間文旅消費集聚區,助力暢通國內文旅市場大循環,助推國內國際雙循環;不斷完善文旅公共服務體系,推動形成水路、陸路、鐵路相互銜接的運河旅遊交通網絡,推動文化、旅遊公共設施深度融合。

  打造高品質的城鄉“美麗中軸”,我省將堅持“城河共榮”“景河共生”,打造獨具魅力的大運河城市群;把大運河文化帶建設與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相結合,讓運河兒女過得上美好生活、守得住歷史記憶、記得住鄉情鄉愁;打造地域文化高地,著力構築“詩畫江南、水鄉古鎮”吳文化高地、“漕鹽都會、南船北馬”淮揚文化高地、“雄渾剛毅、古樸厚重”楚漢文化高地、“十朝古都、天下文樞”金陵文化高地,讓運河文化與地域文化交相輝映。

  明路徑,形成“1+1+6+11”規劃體系

  繼在全國率先出臺《省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規劃》,在全國首家編制完成了《省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保護規劃》(已報請國家文化公園領導小組審批)後,3日會場上還發放了6個專項規劃的文本。加上11個設區市的實施規劃,由此形成了“1+1+6+11”規劃體系。

  6個專項規劃中,亮點俯拾皆是。《文化價值闡釋弘揚規劃》把大運河文化核心價值與精神內涵歸納為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道法自然、天工開物的思想智慧,追求統一、民族團結的執著信念,繼往開來、創造盛世的政治追求,兼收並蓄、開放包容的文化態度,提出把大運河江蘇段建設成流淌在江蘇大地和江蘇人民心中的文化血脈,為新時代宣傳中國形象、展示中華文明、彰顯文化自信貢獻江蘇智慧和力量。

  《文化遺産保護規劃》詳細統計了2079項大運河文化遺産,並將之分為2個重點組群,5個一般組群,並以17幅規劃圖詳細描繪出大運河江蘇段河道遺存、水工遺産、名城名鎮名村、工業及農業文化遺産、革命文物、考古遺址公園的分佈。

  《文旅融合發展規劃》詳細列舉了漕運航運研學遊、文學藝術品鑒遊、運河民俗體驗遊、錦繡園林觀賞遊等文旅線路,還提出開闢運河沿線城市國際旅遊航線,實施144小時過境免簽政策,在運河沿線設立旅遊購物免稅店,打造運河國際旅遊目的地。

  《河道水系治理管護規劃》提出,將完善防洪排澇功能,打造“安全之河”;優化水資源調度配置,打造“民生之河”;強化飲用水源保護,打造“幸福之河”。

  《生態環境保護修復規劃》則明確了一系列剛性約束,如承擔南水北調輸水功能的大運河蘇中蘇北段禁止設置入河排污口;運河航行的船舶不得使用硫含量大於10毫克/千克的柴油;嚴禁風電、光伏等建設項目佔用河湖水域岸線……

  《現代航運建設發展規劃》計劃打造智慧運河平臺,通過5G、北斗、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新技術,加快構建全省港航智慧應用體系,搭建航運智聯網,發展綜合網絡物流平臺。

  這些規劃既積極融入“一帶一路”建設、長江經濟帶發展、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等,又與江海河湖聯動發展、美麗江蘇建設等省重大工作結合起來,確定了我省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的具體路徑。

  劃重點,169個項目總投資2134億元

  會上同時審議了《江蘇省大運河文化帶和國家文化公園建設“十四五”時期和2021年重點項目表》,其中包括文化遺産保護傳承類34個,名城名鎮保護修復類31個,文化旅遊融合發展類60個,生態環境保護提升類17個,河道水系治理管護類14個,運河航運轉型提升類13個,共169個項目總投資達2134億元。

  位於揚州三灣的中國大運河博物館總投資16億元,將於本月16日開館。博物館總建築面積8萬平方米,共有11個展廳,集文物保護、科研、展覽、休閒體驗為一體。博物館邊的大運塔高100米,站在塔上,整個三灣盡收眼底。

  與此同時,位於淮安的水工科技館正在籌備之中。未來,人們可以在這裡了解古代水工文化,走進清江大閘、清口水利樞紐、洪澤湖大堤、水上立交等淮安特色水工景點,助力淮安打造“遊京杭運河、覽漕運文化、看河工奇觀、賞江淮風情”的文旅目的地。

  這些項目中最為新銳的要數投資過億元的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數字雲平臺,基於大數據、區塊鏈、知識圖譜、人工智能、多媒體、GIS等現代信息技術,將開展雲平臺文化數據樞紐、運河知識圖譜、區塊鏈版權登記、企業服務平臺、雲賞運河、運河3D可視化、文化創作工具箱等項目建設,通過“科技+文化”的形式構建多個數字文化領域的國內創新平臺和應用。

  與這些“有所為”項目相比,總投資7億多元的新沂市駱馬湖退圩還湖生態修復(一期)工程則是一個“有所不為”的項目。駱馬湖是江蘇省第四大淡水湖泊,既是重要的防洪調蓄湖泊,也是南水北調東線主要的輸入廊道和調蓄地。長期的圈圩圍墾導致駱馬湖水質下降。自2020年起,新沂開始逐步清退湖區內38.522平方公里圈圩養殖,將開挖土方就近堆放至堆土區,點亮駱馬湖的生態底色。

  南京胭脂河遺址公園、徐州淮海戰役紀念館、無錫惠山古鎮、南通唐閘、蘇州滸墅關文旅綜合區、常州長蕩湖綜合整治……一項項重點項目正在使古老運河煥發青春,激蕩著新的發展動能,也塑造著大運河文化帶和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未來的模樣。(新華日報 記者 王宏偉)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