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近2000名高層次人才逐夢南京留交會 “你們選擇南京,南京一定不負你們”
圖為第十三屆中國留學人員南京國際交流與合作大會現場。新華日報 記者 朱江 攝
6月16日,第十三屆中國留學人員南京國際交流與合作大會在南京國際博覽會議中心開幕。來自海內外的高層次人才、博士後,海內外投融資機構負責人,長三角區域有關城市代表,科技園區、留創園、新型研發機構等約3000人參會。
“你們選擇南京,南京一定不負你們!”省委常委、南京市委書記韓立明歡迎留學人員加盟南京、分享機遇、共逐夢想。她説,南京將提供精準的人才服務政策,配套最齊全的創新創業要素,打造最開放的交流合作通道。
本屆南京留交會圍繞“寧聚海智英才,共圓創新夢想”主題,有近2000名海內外留學人員和博士報名參會,其中博士佔比近50%,涉及軟體和信息服務、新能源汽車、新醫藥與生命健康、積體電路、人工智能、智慧電網、軌道交通、智慧製造裝備等八大産業鏈。此次留交會還設立北美、澳洲、亞洲、歐洲四個海外分會場。
高新技術企業迸發人才吸引力
“來南京求職有補貼,憑參會證還可免費乘坐公交地鐵,感覺很暖心。”中國科技大學博士生孟子岳當天相中3家企業。他表示,這些企業薪酬待遇和發展平臺都不錯,已經約好會後進一步洽談。
與往年高層次人才扎堆高校、科研院所相比,今年招聘現場的一些高科技企業,因為良好的待遇和發展平臺,也吸引很多求職者。“你們企業研發偏向哪個方向,設備還是化工産品?”“公司對工程師怎麼考核?”“除了工資,博士還有什麼待遇?”一個早上,南京科潤工業介質股份有限公司招聘負責人孫鶴一直被求職者的各種問題包圍。“前幾年博士不願到企業,隨著公司研發實力增強,這兩年吸引不少博士、博士後。”
南京萊斯信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當天招聘論證設計、演算法工程師等專業碩士、博士10人,年薪35萬元起,吸引很多高層次人才現場洽談。
當天參會的67家國家博士後科研工作站現場提供500多個項目需求和1000多個崗位需求,其中72家優秀企業面向海內外人才推出300多個高薪崗位,其中年薪30萬元以上崗位220多個,年薪50萬元以上崗位近40個。
海外人才創業項目最高支持350萬元
當日,10名“海歸”和10家企業分獲“2021年度南京市最具影響力留學人員”和“2021年度南京市最具成長潛力留學人員創業企業”稱號。20個創業項目入圍“贏在南京”海外人才創業大賽總決賽,涉及新型電子信息、高端智慧裝備、生物醫藥、人工智能等南京重點打造的主導産業和新興産業。大賽一等獎獲獎選手若最終落戶南京,將直接納入紫金山英才先鋒計劃高層次人才創新創業項目,並有機會獲得最高350萬元資金支持。
“基於太陽光模擬器的IOT療愈系統”項目負責人邱東海告訴記者,自然光對人體生理機能的調節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不僅能夠調節人的情緒和睡眠,還能幫助人們轉移疼痛,從而提高康復效率。“我們通過模擬自然光,再加上聲波和IOT服務中心的共同作用,打破採光局限。目前項目主要應用於康復醫療板塊,例如ICU病房、心理診室,後續還會逐漸應用到商業、住宅、隧道、地下車庫等。”邱東海説,南京不僅擁有多所高校和大量優秀研發人才,也是醫療器械産業中心,他對未來在南京發展充滿信心。
因受疫情影響,很多海外機構未能到現場參會,他們在開幕式上為留交會送上視頻寄語。留交會開幕式進行現場圖文直播,共有超過35萬人次在線觀看。
“海歸新農人”留交會大放異彩
留交會現場,一群“海歸新農人”的創新創業夢想,吸引眾多目光。在“集聚海創數字引擎,助力鄉村振興”海外赤子南京對接會上,紮根農機銷售13年的“測畝易”農服大數據信息平臺創始人韓飛表示,近10年我國農機技術迅速趕超歐美,但如何引導農民利用互聯網信息技術發展農業仍是一個亟待解決的課題。“我們擬開發一個農民自己的工具類APP,提升農業服務的品質和效率。”該平臺上線不到一年即完成200萬註冊用戶和近7萬日活量。韓飛的路演剛剛結束,便被現場尋求合作人員圍住。來自安徽來安縣委組織部的徐常晨表示,來安是南京都市圈典型的農業大縣,有很多農副産品深加工産品,希望與韓飛合作,雙方約定進一步深聊。
耀元玉米食品是國內唯一一家幹法生産雜糧餃子粉、玉米粉的廠家。“現代人喜歡吃雜糧,但是市場上的玉米麵大多很粗糙,我們的玉米麵口感好,像小麥粉一樣光滑細膩,希望在南方城市找到合作夥伴。”來自吉林的玉米食代科技開發有限公司負責人崔景福表示,他的項目獲得多項專利技術,並不斷創新以期市場認可。
當天會場上,關於數字農業、智慧農業、高效設施工業等産業鏈領域的15個海歸人員創業項目,吸引眾多投資者、地方農業産業園、鄉鎮代表現場觀摩、尋找合作機會。
南京留交會自2008年以來已舉辦12屆,每年吸引近2000名海內外高層次人才參會,累計為國內企事業單位引進海內外人才6000多人,促成2300多個技術項目落地對接合作,成為內地城市中連續舉辦時間最長、吸引海外人才最多、對周邊城市輻射最強的區域性國際人才交流平臺之一。(新華日報 記者 黃紅芳)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