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直觀中國       |         原創        |        視頻               融播報              房産        
張家港市錫劇藝術中心:讓文化的聲音浸潤校園的每一個角落
2021-08-26 17:09:32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編輯:陳小雨責編:周經韜

  國際在線江蘇報道(韓小強 通訊員 蘇港軒):近日,2021年第二十五屆“中國少兒戲曲小梅花薈萃”審核結果公佈,張家港市錫劇藝術中心選送的3個作品在本次活動中獲得地方戲個人項目“小梅花”稱號3個、“小梅花集體節目”稱號1個。這是張家港市錫劇藝術中心紮實推進“我為群眾辦實事——戲曲進校園”實踐項目的成果體現。

張家港市錫劇藝術中心:讓文化的聲音浸潤校園的每一個角落_fororder_10

排練現場 攝影 蘇港軒

  本次“小梅花集體節目”獲獎作品《國旗下的公開課》主要講述了1939年在梁豐中學讀書的童德載烈士,童德載懷抱著“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信念,希望通過學習能夠實現理想,報效國家。“參與這個作品的小演員們都是來自梁豐小學的學生,為了實現更好的舞臺效果,我們來來回回創排了一年多的時間。”張家港市錫劇藝術中心副主任田瑋博介紹,通過學習和排練這個作品,不僅提升了學生的藝術修養,弘揚民族優秀的傳統文化,更是讓這些梁豐學子們能夠更好地了解校史,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張家港市錫劇藝術中心:讓文化的聲音浸潤校園的每一個角落_fororder_11

張家港市錫劇藝術中心工作人員指導孩子 攝影 蘇港軒

  近年來,張家港市錫劇藝術中心將“藝術傳承基地”“戲曲進校園”“董紅名師工作室”等品牌活動作為打造文化標識、講好港城故事的重要抓手,通過整合利用各類資源,精心輔導創排了錫劇少兒作品《國旗下的公開課》《長征》《沙家浜·祖國的好山河寸土不讓》《江姐·繡紅旗》等紅色少兒錫劇作品,紮實推進“我為群眾辦實事——戲曲進校園”實踐項目。

  截至目前,張家港市錫劇中心在全市範圍內累計開設“戲曲藝術傳承班”30個,舉辦“戲曲進校園”活動30次,開展藝術展演10場,摺子戲《小過關》《掃松》《摘石榴》等優秀作品多次登上全國、省市級的大型舞臺,讓傳統錫劇藝術在悠悠童聲中綻放新生,成為港城一張鮮明的文化名片。“接下來,張家港市錫劇藝術中心將繼續推進‘戲曲進校園’工作,打造戲曲教育特色品牌,培養更多優秀的少兒戲曲人才,讓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藝術瑰寶在孩子手中薪火相傳。”田瑋博表示。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