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在線江蘇頻道消息:為助力鄉村振興,推動農業和旅遊業融合發展,9月17日,鹽城市鹽南高新區舉行首屆“農民豐收節”,在千畝高標準農田裏,新引進的稻米品種露出了五色稻穗,一片即將豐收的風景。
原來,這裡依託數字化智慧管理平臺和物聯網技術,技術人員不需要出門就能對1400畝水稻地進行灌溉。利用智慧一體桿上的高清攝像頭,技術員能實時查看田間地頭情況,每天大量生産數據被記錄沉澱。“數字農業”為農業生産帶來轉型升級,全程可溯源的稻米更容易成長為原産地品牌,産、供、銷全鏈路數字化的“農業産業化”的新模式正在形成。
“這一片年初還是是村裏的房子,現在已經全是稻田了。復墾地高高低低,有很多石頭,一般不産糧,沒想到2021年水稻長勢這麼好。”珠溪一米(江蘇)數字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王淑娟介紹,作為農業大市,鹽城一直大力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和“數字鹽城”建設,為吸引遊客前來觀光旅遊墊定基礎。
千畝高標準農田
王淑娟介紹,復墾地稻米長勢喜人的秘訣是數字農業技術。這邊地裏,通過阿裏雲“耘田數字化智慧管理平臺”,水稻生長的各種指標一目了然,田間地頭立起了阿裏雲智慧AIoT一體桿,可監測溫度、風向、稻田長勢、病蟲害等各類指標,並實時反饋到智慧平臺上。技術人員根據指標情況及演算法分析,制定每日生産計劃,並通過釘釘推送給員工。
田裏的阿裏雲AIoT智慧一體桿
“我們做的是真正將機械化、信息化和智慧化打通。首先把無人機等機械設備在線、生産過程在線、土地情況在線,然後用阿裏雲自主研發的農業Saas系統,將全部硬體及數據串聯起來,建立種植模型,統籌管理農産品産銷全程,並指導生産,最後數據還將應用到品質追溯和品牌打造上,實現全産業鏈數字化。”阿裏雲工程師張思遠表示,數字農業要將傳統農民的種植經驗變成數據模型,為更大規模種植提供精準分析,助力推動農旅現代化發展。
江蘇大學金山特聘教授、中國農業裝備産業發展研究院農業裝備發展戰略研究所所長張宗毅認為,農業的競爭一定要依靠規模化、數字化、高效率的高品質發展,阿裏的數字農業技術為農産品標準化生産、保證品質和品牌打造提供了堅實基礎。(文/圖 丁鵬飛 曹頡)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