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直觀中國       |         原創        |        視頻               融播報              房産        
江蘇省大江南北打開“三農”新畫卷
2021-09-24 10:34:19來源:新華日報編輯:陳小雨責編:周經韜

  原標題:我省各地舉辦活動喜慶第四個豐收節,弘揚農耕文化——大江南北,打開“三農”新畫卷

江蘇省大江南北打開“三農”新畫卷

9月22日,中國農民豐收節江蘇興化分會場活動在興化市糧食園區舉行,圖為農民表演自編自演的文藝節目。湯德宏 周社根 攝

  歡快的嗩吶吹起來,熱烈的舞蹈跳起來。連日來,江蘇省大江南北共迎豐收,以節慶等多種形式全方位展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生活富裕的“三農”新畫卷。

  2021年,全省慶豐收活動的總體安排為“1+3+N”,即1個省級主場活動、3個省級重點活動和若干地方活動。其中,1個省級主場活動為新沂市棋盤鎮“同慶豐收感黨恩 強村富民促振興”活動;3個省級重點活動分別為泰州興化“稻香蟹肥 和美興化”活動、常州武進“首屆滆湖趕湖節”活動、淮安漣水“首屆漣水蘆筍節”活動;若干地方活動重點是鼓勵縣(市、區)支持培育至少1項特色鮮明、內涵豐富、貼近農民生産生活的節慶活動。

  農民收穫“滿滿登登”好日子

  “馬陵山秀讓人留連,駱馬湖清滋養桃園。”9月23日,在歡快的歌聲中,主題為“同慶豐收感黨恩 強村富民促振興”的2021年中國農民豐收節江蘇省主場活動在新沂市棋盤鎮開幕。

  2021年中國農民豐收節江蘇主場活動首次來到蘇北地區,落地新沂。在農産品展銷區,新沂水蜜桃、阿湖葡萄、邵店板栗、新沂金絲皇菊……匯集包括國家地理標誌農産品在內的30多種農産品,引來消費者駐足、品味、下單,好不熱鬧。

  “看,這塊是我們的棋盤藍莓基地,那是馬陵山的鮮切花大棚、時集的水蜜桃基地……”本屆豐收節特別安排了優秀農民代表乘飛機空中看豐收——“新沂十佳農民”代表金東風第一次在家門口坐上飛機看新沂,不禁感慨道:“是黨的好政策讓鄉村振興駛入快車道,更讓俺們收穫了‘滿滿登登’的好日子!”

  在開幕式現場,全國優秀共産黨員、全國敬業奉獻道德模範、全國脫貧攻堅楷模趙亞夫,作物栽培學與耕作學家張洪程和全國勞模、著名水稻育種專家王才林3位專家被聘任為首批“中國農民豐收節江蘇推廣大使”。

  “爾牧來思,何蓑何笠”。蓑衣是我國古代農耕的經典雨具,在農民豐收節江蘇省主場徐州農民藝術展現場,新華日報記者看到一名滿頭白髮的老人十指翻飛,正在編織蓑衣。這位老人是省非物質文化遺産“草編(新沂蓑衣編制技藝)”代表性傳承人左佃玉。“蓑衣防水且通風,冬暖夏涼,累了還能攤在地上當草席,有人特地從廣西來新沂找我訂做呢。”左佃玉説。

  近年來,新沂市推動“互聯網+”農業,通過對規模化生産基地的信息採集,使農民種田從“靠天吃飯”變成精準的“看數生産”;推動科研成果在田間地頭“落地生根”,合溝的“科技小院”、高流的“鄉踐學院”、阿湖的“人才中繼站”大力推動稻田綜合種養、葡萄、水蜜桃等産業高品質發展;農文旅融合讓農村有顏值更有價值,一山一湖一古鎮景區、百里休閒農業觀光帶、特色民宿、田園綜合體等項目成為熱門“打卡地”。

  新沂市委書記陳堂清表示,如今的新沂,是全域生産綠色優質農産品的理想之地,優質糧油、綠色果蔬、生態養殖、花卉苗木四大産業集聚發展,形成了“一帶十園”發展格局,獲批省級農業産業示範園,新沂水蜜桃、新沂葡萄、邵店板栗、駱馬湖大米等一批區域公用品牌遠近聞名,正全力打造徐淮農業區高地、爭創國家農業現代化示範區。

  “2021年豐收節不僅為展示農村改革發展的巨大成就、展現農民勤勞樸實的精神風貌提供了良好平臺,也為廣大農民歡慶豐收、祝福祖國、感念黨恩豐富了活動載體。”徐州市委副書記、代市長王劍鋒説。

  “蟹二代”“糧二代”脫穎而出

  9月22日上午,“稻香蟹肥 和美興化”2021中國農民豐收節泰州(興化)慶祝活動在興化現代農業産業示範園舉行。

  走進農業園,一幅現代農業畫面展現在眼前:寬闊的瀝青大道縱橫伸展,道路兩側桿式植保燈林立,方整成片的農田水稻稈青穗黃,稻香沁心脾。活動主會場內,除了豐富的節目表演,還有農産品展銷、主播帶貨等區域。10多名主播利用抖音、微博、淘寶等互聯網平臺為興化農産品代言,從上午8點至豐收節現場活動結束累計成交1.23萬單。

  活動現場,還通過生態科技展廳、現代農機展廳、現代制米展廳,將興化大米從耕種、收割再到加工的全流程進行直觀展示。

  舞臺大屏上,播出“新農人”“致富帶頭人”視頻專訪——“蟹二代”“糧二代”,一群又一群90後、00後投身農業,一個又一個企業家從農業深加工産業脫穎而出。由中國優質農産品開發服務協會聯合中國農産品市場協會等單位主辦的“2020中國品牌農業年度影響力”活動獲獎名單現場揭曉,興化垛田傳統農業系統入選“中國重要農業文化遺産典範”、興化大閘蟹入選“十大農産品區域公用品牌”。

  “每一次豐收,都是農業生産突破的新基點。”興化市委副書記、代市長殷俊説。興化已連續四年承辦農民豐收節活動,成為全國糧食生産標兵市、中國河蟹養殖第一市、中國果蔬脫水加工第一市……一大批“國字號”榮譽見證了“繁榮繁華夢水鄉”現代農業發展的纍纍碩果。近年來,興化聚力聚焦農産品品牌建設與運營,培育了9大國家級地理標誌産品和集體商標,形成“興化大米”“興化大閘蟹”兩大區域公用品牌,依託本地500多種生鮮農産品,開闢了以品質做優品牌、以品牌提升效益、以效益促進增收的發展之路,讓“千垛百味、香飄萬里”。

  對於中國農民豐收節江蘇重點活動選擇在興化現代農業産業示範園舉辦,興化市委書記方捷表示,其一是策應國家糧食安全戰略,興化是全國聞名的糧食生産標兵市。其二是展現興化豐收場景,示範園糧食生産核心區面積1.1萬畝,建有智慧農業展示區、生態綜合種養示範基地,可實景展示魚米之鄉的豐收場景。其三是展示農業現代化發展成果。

  “有理想的魚”遊向“新魚米之鄉”

  水波泱泱,魚躍鳶飛。9月23日一大早,江蘇餘年農林生態發展有限公司技術人員就來到滆湖邊,和專業的捕撈隊為即將舉行的武進“首屆滆湖趕湖節”做準備,將“以漁控藻”先行試驗區的魚“趕”至200畝的囤魚區。成千上萬條大魚上下翻騰,水花四濺。

  滆湖是蘇南僅次於太湖的第二大淡水湖泊,是百萬武進人的“母親湖”。本次滆湖趕湖節突出“滆湖魚米鄉、最美湖灣城”主旨,以“一條有理想的魚”為主題,圍繞“生態”和“漁業”,展示武進“新魚米之鄉”的生態治理成果,通過“現場趕湖、生態結盟、集市助農”三大板塊活動,以魚文化展示、農産品展銷、魚藝術欣賞、魚主題遊樂等方式,展示武進鄉村振興成果。

  為改善滆湖水質,近年來,武進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加大對滆湖生態環境的治理。整個湖區圍網拆除面積達6.72萬畝。滆湖備用水源地一、二級保護區範圍內,已無工業企業的身影。

  2020年,武進建立5萬畝“以漁控藻”試驗區,由餘年公司負責實施,先後投放鰱魚鳙魚小苗310萬尾,斤兩魚種70萬公斤。武進區水産技術推廣站副站長黃樺介紹,位於武進前黃鎮的滆湖魚苗繁育基地是魚寶寶們的第一個家。餘年公司的技術人員提前在池塘裏準備好了魚苗最愛吃的天然餌料——輪蟲,還會準備豆漿、人工微顆粒飼料作為營養加餐,並用上智慧設備調控水質。

  等魚苗再長大一些,技術人員替它們量體長、測重量、做“體檢”,確認健康後把它們帶到湖中一個用網圍住的“小家”——“野化區”。在5000畝的區域待上約3個月適應環境後,這些有“理想”的魚將遊向最後的家——滆湖5萬畝“以漁控藻”試驗區。“不投食餌,人放天養是這些魚的最大特色,它們在湖裏每長一千克體重,就能為滆湖帶走35克氮和9克磷。”黃樺介紹。

  “看到滆湖水清了,生態變好了,我們的生活也變得越來越好。”漁民周衛洪説,他和一批有經驗的漁民上岸後受雇于餘年公司,一年收入比以前多上一兩萬元,還辦了保險。原來祖祖輩輩在“水上”討生活,現在到“岸上”奔小康,日子過得“如魚得水”。

  稻,也是武進的“金名片”。江蘇(武進)水稻研究所培育優質高産水稻品種80多個,4個品種躋身全國十大常規水稻品種,累計推廣應用4.3億多畝次,增産稻穀130多億公斤,增加經濟效益220多億元。武進區農業農村局副局長周小宇透露,9月26日“首屆滆湖趕湖節”活動當天,將發佈武進農民豐收節吉祥物“小武”和“小進”,分別以“一條魚”和“一粒稻”的形象亮相,寓意“新魚米之鄉”。

  盱眙第一山下,共唱豐收的喜悅

  蝦肥美,菜蔬鮮,稻米流脂粒粒香。9月23日,2021年盱眙縣農民豐收節在第一山歷史文化街區拉開帷幕。在這裡,盱眙縣廣大農民傳唱豐收的歌謠,共享倉廩豐實的喜悅。看演出、逛展會、品美食、話豐收……豐富多樣的活動喚醒了小巷古街。

  在第一山歷史文化街區,設有雨山茶展銷及茶藝表演、龍蝦香米直播間、優質農産品展銷品鑒等活動區域。雨山茶、水庫魚、穆店葡萄、陡山黃桃、馬壩西瓜等農産品琳琅滿目。嘗一口盱眙本地出産的紅心火龍果,果肉綿密、汁水清甜,豐收的喜悅飽含其中。

  “我回鄉創業8年了,在黨和政府的惠農政策扶持下,逐漸把火龍果産業做大做強,還帶動周邊40多戶農民脫貧致富。2021年合作社迎來大豐收,邀請大家都來嘗嘗!”盱眙金田源火龍果種植專業合作社負責人彭錦志説。

  盱眙是江蘇的農業大縣和糧食大縣,全縣有73個農産品獲得綠色食品認證,綠色優質農産品比重達86%,2044個農産品生産主體納入省追溯平臺監管。盱眙先後榮獲中國特色農産品優勢區、全國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示範縣、國家級稻漁綜合種養示範區、全國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縣等稱號。

  “我們將生態農業與鄉村休閒觀光産業緊密結合,推出農耕文化體驗,遊客可以體驗果蔬採摘,學習燒制農家土菜,以及體驗顛簸箕、剝玉米、捉龍蝦等農耕文化的樂趣。”天泉湖鎮陡山村黨總支書記史春峰介紹。

  盱眙全縣農業産業結構以“蝦稻共生”為主導,縣域內蝦稻共生總面積達66.5萬畝。近年來,“盱眙龍蝦香米”成功註冊國家地理標誌商標,盱眙龍蝦品牌價值達215.51億元,連續6年位居全國水産類品牌價值榜榜首。目前,盱眙從事龍蝦産業人員逾10萬人,全縣小龍蝦養殖面積80萬畝,龍蝦年産量8萬噸。“一隻蝦致富一方人”的傳奇故事正在盱眙不斷上演。

  盱眙縣委副書記、縣長孫志標表示,盱眙將加快盱眙龍蝦二次創業,力爭盱眙現代農業園區創成國家現代農業園區,推動農業高質高效之路越走越寬;繼續高標準推進農民住房條件改善和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推動鄉村宜居宜業之路越走越美;著力培育新型職業農民,多渠道幫助農民增收致富,推動農民富裕富足之路越走越寬,努力繪就盱眙“業旺、景美、民富”的新時代鄉村振興新畫卷。(新華日報 記者 洪葉 岳旭 周建平 趙曉勇 范玉賢 張莎沙 吳瓊)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