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直觀中國       |         原創        |        視頻               融播報              房産        
江蘇糧食:“品種+品牌”助力鄉村振興
2021-10-15 09:59:08來源:新華日報編輯:楊心怡責編:周經韜

  原標題:種好糧 賣好價 穩市場 增收益 江蘇糧食:“品種+品牌”助力鄉村振興

江蘇糧食:“品種+品牌”助力鄉村振興

江蘇糧食:“品種+品牌”助力鄉村振興

江蘇糧食:“品種+品牌”助力鄉村振興

江蘇糧食:“品種+品牌”助力鄉村振興

江蘇糧食:“品種+品牌”助力鄉村振興

江蘇糧食:“品種+品牌”助力鄉村振興

  10月16日是世界糧食日,所在周是全國糧食安全宣傳周,2021年糧食安全周的主題是“發展糧食産業,助力鄉村振興”。

  近年來,江蘇省糧食和物資儲備系統深入貫徹國家糧食安全戰略和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立足糧食生産大省、流通大省、消費大省的實際,以推進糧食産業高品質發展為主題,著力深化改革、推進轉型發展,努力構建現代化糧食産業體系,促進增收增效,確保市場供應;積極融入長江經濟帶和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糧食産業整體呈現經濟總量持續增長、品質效益明顯提升的良好勢頭。

  優質品種優價收購,助力農民增收

  臨近秋收,總部位於南京市六合區的南京遠望富硒農産品有限公司的董事長汪長樂開始忙碌起來。這是一家實現從種子、肥料、倉儲、加工到流通等環節全産業鏈化的農業龍頭企業,訂單收購的種植面積近5萬畝,年加工量近7萬噸,大米産品主要銷往廣東、福建、浙江和南京本地。

  “進入10月,六合區的1萬多畝秈稻已經開始收穫。”汪長樂説,企業特別注重優質優價,即將收購的秈稻是企業指定的優質品種,米質與泰國香米相似,收購價格達到每500克1.45元,而一般秈稻的市場價只有1.25元。“至於粳稻,公司指定的品種是南粳系列,去年每500克的收購價達1.55元,比市場價高出兩毛。”他説,對優質品種實行優價收購,對農民調整種植品種能起到直接的引導作用。

  江蘇省糧食和物資儲備局有關負責人説,近年來,江蘇省注重選育優良“蘇米”品種,規範栽種技術規程,制定産品品質標準,加大優良食味水稻新品種培育與推廣。江蘇省農科院等省內高校院所培育的南粳46、南粳5055和南粳9108等優良品種均被列為江蘇省主推品種,促進了産品品質和競爭力提升。至2020年末,全省優良食味稻米種植面積1200萬畝以上,同比年增長10%以上,3年稻麥優質品率增長30%以上。3年示範縣(企業)優價收購優質糧食194萬噸,全省市場化收購糧食1560萬噸,助農增收10億元。近3年稻米年均銷往省外量達500萬噸以上。

  品牌效益顯著,市場佔有率提升

  “粗略算來,我們集團帶動了全産業1萬多名農民實現增收。”江蘇射陽大米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徐蘇陽介紹,射陽是全省産糧大縣,集團是縣政府直屬的國有企業,流轉了5萬畝耕地種糧,此外有20萬畝左右的訂單收購種植面積,集團具備年加工5萬噸稻穀的産能,並在全縣東西南北建設了糧庫,總倉容高達40萬噸。

  “我們是首批‘水韻蘇米’核心企業之一,這幾年充分感受到品牌帶來的巨大效益。”徐蘇陽説,集團種植和訂單收購的稻米,是優質品種南粳9108,訂單收購的價格每500克比市場收購價高出0.1元左右,還在自身流轉的土地上試行有機種植,種植品種是南粳46,由於品種優良,加上“水韻蘇米”和地理標誌産品“射陽大米”兩大品牌的加持,産品暢銷長三角地區,在上海市場上,射陽大米有口皆碑。“我們的産品是成系列的。”他説,高端産品是有機種植的稻米,每500克售價15元,其中一款定制産品每500克賣到50元;稻鴨共作田塊産出的大米,每500克售價10元;中端産品要求進行綠色種植,每500克售價5.5元,這部分大米佔六成左右,由於産品安全性高、口感好、價格適中,風靡上海市場。

  江蘇省糧食和物資儲備局有關負責人説,近年來,江蘇省糧食和物資儲備部門突出“蘇米”品牌,提升核心價值,重點培育“水韻蘇米”省域公共品牌,編制國內首個省域全産業鏈性質的“蘇米”團體標準。到目前為止,培育“蘇米”核心企業50家、“中國好糧油”産品13個、“江蘇好糧油”産品70個、“江蘇好糧油樣板店”50個和一批“好稻種+好生態”的“蘇米”示範基地。50家“蘇米”核心企業自有基地179.5萬畝、訂單基地231.2萬畝,2020年銷售突破157.8億元,利潤總額達4.7億元,“蘇米”知名度、市場佔有率不斷提升。“射陽大米”品牌價值已達240多億元,每年助農增收3000多萬元。寶糧集團三年簽訂優質稻麥15.2萬畝訂單,收購優質稻麥20萬噸,助農增收億元以上。2020年“水韻蘇米”榮獲第十屆中國糧油榜中國糧油影響力公共品牌,3個“蘇米”核心産品入選“江蘇精品”。江蘇大米“放心、好吃、營養”的品牌影響力、社會美譽度和市場佔有率在不斷提升。

  杜絕“賣糧難”,夯實糧食安全基礎

  溧陽市糧食購銷有限公司總經理任旭東最近正和同事們一起準備2021年的秋糧收購工作。作為“蘇南糧倉”之一,溧陽的糧食種植面積一直保持穩定。為了解決農民賣糧難問題,近年來,溧陽新建了13萬噸倉容,分成9個倉容區,方便農民就近賣糧。

  “倉容的增加有效杜絕了農民賣糧難問題。”任旭東説,公司在完成儲備糧收購任務的前提下,還進行自營收購。今年夏糧收購季節,因天氣原因,溧陽的不少麥子衛生指標不合格,但公司仍將這部分麥子作為飼料用糧收購,以每500克1.2元的價格收了近2萬噸,至於合格的麥子,每500克的收購價高達1.28元,比最低收購價高出0.16元。“在糧食價格低迷、有可能出現谷賤傷農時,國有企業挺身而出,不僅是一種擔當,還能起到引導市場走向的作用。”任旭東説。事實也正是這樣,國有企業出臺收購價格後,市場糧價應聲而起,有效地保護了種糧農民利益。“這5年來,我們在收儲糧食時沒有出現一起投訴。”

  事實上,國有糧庫和糧企收儲糧食,不僅穩定了糧食市場,而且成為糧食安全的“定盤星”。省糧食和物資儲備局有關負責人説,國有企業與各類市場主體有效互補,使得糧食安全水準和保障能力更加穩固。在國家組織的糧食安全省長責任制考核中,江蘇省4次獲評全優、名次不斷提升,2020年排名全國第一。2020年,全省人均糧食佔有量443公斤,自給率達105%,人均糧食佔有量近5年年均增長0.55%,供需平衡有餘。“這些年來,我省糧食儲備量充足,有效保障了糧食安全。”

  牽手兩方市場,實現多方共贏

  説到江蘇糧油商品交易市場,很多人會以為是一家批發兼零售的實體市場,其實不是的。位於南京市中山北路的這家市場,裏面並沒有一粒稻子或麥子,然而,每年的糧食交易量卻高達800多萬噸,2020年成交額超過190億元。

  市場負責人楊善彤介紹説,江蘇糧油商品交易市場的業務職責主要是四個方面:一是為全省的國家政策性糧油、地方儲備糧以及各類社會糧源交易提供一個公平、透明、高效、競爭的交易平臺;二是投資控股5個糧食儲備庫,運營管理22萬噸省級儲備糧,承擔全省應急保供的第一抓手職責;三是圍繞行業科技創新,與高校、科研院所和重點糧食企業合作,搭建“蘇糧矽谷”平臺,推動産學研深度融合;四是發揮社會效益功能,打造科普基地和實踐基地。

  “我們這個平臺,實際上承擔起宏觀調控糧食市場、穩定全省糧價的作用。”楊善彤説,俗話説,谷賤傷農、米貴傷民,糧食價格穩定,對經濟社會的意義是十分巨大的。當糧價下降時,糧油市場就按兵不動,不再向市場投放糧食;當糧價出現明顯上漲趨勢時,糧油市場就向市場投放足夠的糧食,起到平抑糧價的作用。“防止糧價大起大落,才能有效保持農民利益。我們市場努力在保護農民利益和助力鄉村振興上起到應有的作用,同時也讓多方實現共贏。”

  平臺一手牽起兩方市場:買方和賣方。買方是糧食加工、飼料加工和糧食貿易企業,賣方是需要正常輪換儲備糧的各地糧庫和種糧大戶。為防止暗箱操作滋生腐敗,競拍前和競拍時,買賣雙方是不見面也不知情的。平臺還設置了完善的機制,以防止糧食出庫交割時因出庫時間、糧食品質等出現糾紛。2020年,平臺在線上判處買方違約40筆、終止合同3筆,線下協調200多起,讓買賣雙方心服口服。

  目前江蘇糧油商品交易市場依託的國家電子交易平臺共享會員4萬多個,其中通過江蘇交易市場註冊的會員達3500多個,涵蓋了貿易、加工、收儲、種糧大戶、糧食經紀人等各類糧食從業主體,已在各設區市建成13個分市場,同時建設興化稻米和徐州玉米兩個特色分中心,推動工作觸角向縣(市)延伸,吸引不同性質、不同品種糧源進場交易。

  市場所屬的直屬糧庫,起到了直接助力農民增收的作用。在這家糧油交易市場的智慧化遠程監管平臺上,能監測到5家直屬糧庫的實時糧情,每個倉庫的儲糧溫度可實時呈現,有效杜絕了儲糧受損現象。在糧食收儲季節,交易市場能在南京監控糧庫工作人員是否規範作業、是否為售糧農民提供貼心的服務。5家直屬糧庫38萬噸的總倉容,直接為當地農民服務,早幾年倉容緊張,直屬糧庫敞開收購,有效緩解了農民賣糧難問題,至於收購價格,則嚴格執行國家標準,完全杜絕了“打白條”和剋扣斤兩的行為。隨著該市場與南京財經大學共同打造的“蘇糧矽谷”平臺進一步完善,在大數據、智慧化、物聯網等方面將為江蘇糧食行業提供更強大的科技支撐,更好地發揮為農民服務、為市民服務的作用。(新華日報 作者 李德 甘正新 朱新法)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