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直觀中國       |         原創        |        視頻               融播報              房産        
“百名海外博士江蘇行”線上線下同啟動
2021-12-13 10:19:43來源:新華日報編輯:楊心怡責編:周經韜

  原標題:“百名海外博士江蘇行”線上線下同啟動 發佈5851個緊缺急需海外人才“招賢令”

  12月12日,來自全球知名高校、企業和研究機構的150多名優秀海外博士與江蘇省重點高校、科研機構、三甲醫院、知名企業相聚“雲端”,共同開啟一年一度的“百名海外博士江蘇行”活動。

  活動在線上線下同時舉行,在南京設立主會場,在美國、澳大利亞、新加坡等地設立5個分會場,海外分會場的專家人才通過“雲連線”方式參加。

  省人社廳黨組書記張彤在南京主會場發佈2021~2022年度江蘇緊缺急需海外高層次人才和項目需求信息,涉及全省167家重點企事業單位的1006個優質崗位和89個創新項目,共計5851名人才,創歷年需求徵集規模新高。

  這些人才需求覆蓋省內最強的用人主體。各類用人單位中,高校方面人才需求4668人。其中,既有南京大學、東南大學等9所部屬高校,也有蘇州大學、南京郵電大學等47所省屬重點高校。科研院所方面人才需求159人,其中,中科院蘇州醫工所提出人才需求60人,中電十四所提出人才需求36人。企業方面人才需求543人,其中,沙鋼集團、亨通集團、華泰證券、中天科技等“世界500強”“中國500強”企業共提出人才需求166人。醫院方面人才需求279人,其中,江蘇省人民醫院等8家大型三甲醫院人才需求量達240人。全部崗位均要求碩士研究生以上學歷,超過85%崗位要求博士研究生學歷,其中高校科研院所提出4589個博士需求,佔全部博士需求總量的95%。多數高校明確側重引進具有國際影響力、研究處於世界一流水準、對本學科領域發展具有引領作用的頂尖科技人才,部分單位急需引進已取得國內外同行公認的突出研究成果、具有較好科研發展潛力的青年創新人才和博士後。

  人才需求緊貼主導産業發展方向,主要集中在江蘇戰略性新興産業和先進製造業領域,其中高端裝備、前沿新材料、生物醫藥和新型醫療器械領域分別提出1087個、783個、612個人才需求,佔總需求近一半。不少企事業單位圍繞“碳中和”、衛星遙感遙測數據信息應用、高效二極體研發、感測器晶片等方面前沿技術提出項目需求,充分展現了自主推進核心技術攻關的強烈決心。各類用人單位對引進人才明確提供薪資、安居、科研經費、項目啟動等多項優厚待遇。薪資方面,年薪在20萬元以上的人才需求超2900個,佔比51.3%,其中年薪50萬元以上的人才需求佔比超過10%;18家單位甚至拿出超百萬年薪引才。科研經費方面,省原子醫學研究所提供200萬元科研啟動經費,南京信息工程大學提供科研啟動經費最高可達1000萬元。

  省人社廳副廳長朱從明介紹,江蘇始終把人才作為高品質發展的最強引擎,不斷優化人才發展環境,除省級層面外,各地各用人單位都出臺含金量高、支持力度大的人才政策。為更好地服務留學人員和海外人才回國就業創業,江蘇在留學人員和海外人才集聚度高的城市和園區建立全新服務載體“江蘇留學人員之家”,2021年共建設22家。省人社廳2021年組織開展“江蘇省最具成長潛力留學人員創業企業”評選活動,共評選出20家企業。

  12月12日至12月18日,江蘇省將在江蘇省人才服務雲平臺活動專區組織開展為期一週的“百名海外博士江蘇行”活動,廣大人才可深入了解全省各地經濟社會發展情況、人才創新創業發展環境、重點單位的人才需求等。

  “百名海外博士江蘇行”活動已連續舉辦15屆,共邀請來自25個國家和地區的1633名海外博士來蘇考察交流,先後有200多人落戶江蘇創新創業,7人入選國家重大人才工程,31人入選省“雙創計劃”,29名海外博士成為江蘇高校科研院所學科帶頭人,創辦領辦的81家民營企業總投資超過20億元。(新華日報 記者 黃紅芳)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